■肖庆业 陈建成
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将可持续农业定义为:采取某种使用和维护自然资源的基础方式,以及实行技术变革和机制性改革,以确保当代人类及其后代对农产品的需求得到满足。这种可持久的发展(包括农业、林业和渔业)要维护土地、水、动植物遗传资源,是一种环境不退化、技术上应用适当、经济上能生存下去以及社会能够接受的农业。[1]农业可持续发展对整个国家和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它直接影响着人类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如何准确地对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定位,科学地评价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对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对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价的研究是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的,研究内容涉及评价目标、评价方法、评价指标体系等,研究对象为县域、省(市、自治区)等不同区域。我国农业持续发展和综合生产力研究组提出了100多个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评估指标,并从中提炼和简化出由11个指标组成的农业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估指标体系。[2]山世英设计了衡量农业发展可持续性的指标体系,使用层次分析法得出山东1985—2000年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指数,结果表明自农村改革以来,山东农业发展的可持续性较好。[3]王圣云构建了包括人口、经济、资源生态、社会伦理4个子系统28个指标的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AHP法确定各子系统和指标的权重,运用综合指数模型对1990—2005年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综合得分逐年增高,呈可持续发展态势;经济、资源生态、社会伦理子系统呈可持续发展态势,人口子系统呈非可持续发展态势。[4]程宁选取农业经济、农业社会、农业生态环境、农业技术与投入4大类共28个评价指标,构建福建省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1997—2008年福建省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从2004年开始,福建省农业可持续发展态势发生了显著性的转折。[5]此外,崔和瑞、孙艳玲、陈俊红等,分别从不同角度对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价问题进行了研究。[6-8]总体来说,虽然我国的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有了一定的成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1)实用性不强。众多指标体系追求理论的完美,而没有考虑数据的可得性,实际中无法操作。(2)评价指标的权重多采用主观方法确定,如层次分析法和专家咨询法等,主观赋权法容易受专家知识、经验、偏好等主观意识的影响而带来偏差。
江西地处华东腹地,是典型的农业大省,在全省现有4400多万人口中,农业人口占 73%,农业在江西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近年来,江西农业取得长足发展,但同时也出现了人均耕地不断减少、水土流失加剧、生态脆弱、农业环境质量下降等不良现象。走农业可持续发展之路既是江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然选择,也是目前大力倡导的低碳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推手。江西农业可持续发展,对于江西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意义重大。本文在借鉴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构建了江西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应用熵权法确定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各单项指标权重,再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评价江西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并分析其动态变化规律,根据评价结果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和建议,以期促进江西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以联合国粮农组织的定义为基础和核心,参照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相关研究文献,结合江西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构建了江西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表1)。该指标体系分为3个层次:第1层为目标层,即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A);第2层为准则层,包括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能力 (B1)、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B2)、农村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B3)和农业生态可持续发展能力(B4)等四个方面;第3层为指标层(C),共有20项指标。
灰色关联分析方法,是根据因素之间发展趋势的相似或相异程度,亦即“灰色关联度”,作为衡量事物间、因素间关联程度的一种方法,非常适合动态分析。[9]熵权法是一种依据各指标值所包含的信息量的大小,来确定决策指标权重的客观赋权法。[10]本文运用基于熵权的灰色关联分析法,对江西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动态评价。
首先,构建包含m个评价对象和n个评价指标的判断矩阵 R=(xij)m×n(i=1,2,…m;j=1,2,…n)
其次,对判断矩阵R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得到矩阵B=(yij)m×n(i=1,2,…m;j=1,2,…n)
表1 江西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及权重
首先,计算第j项指标的熵值ej。
首先,确定参考序列和比较序列。
参考序列即:yi=(yi1,yi2,…,yin) (i=1,2,…m)
比较序列由各项指标的最优值组成,由于经过无量纲化处理后的指标隶属于区间 [0,1],因此选取每个指标的最大值作为比较序列y0=(1,1,…,1)
其次,计算关联系数。
其中ρ为分辨系数,0≤ρ≤1,一般取ρ=0.5时有较高的分辨率。
最后,计算参考序列与比较序列的加权关联度。
其中wj为熵权
关联度ri反映评价对象与最优状态之间相互接近的程度,ri值越大说明第i个评价对象与最优状态的接近程度越高。因此,可以根据关联度的大小来对各个评价对象进行优劣排序与级别分类。
本文中各项指标的基础数据均来源于2002—2011年《江西统计年鉴》,部分指标经过换算以后得到。[11]
在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20项指标中,对逆指标(共4项即农民恩格尔系数、农业人口比重、人口密度和农用化肥施用量)利用公式(2)进行处理,对正指标利用公式(1)进行处理,从而得到2001—2010年江西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无量纲化后的统计数据(表2)。
根据无量纲化后的数据及公式(3)、(4)的熵权值算法,得到各指标权重wj(表1)。
将 yi作为参考序列,比较序列为 y0=(1,1,…,1)。
根据公式(5)并取ρ=0.5可计算关联系数ξij,再由公式(6)计算出加权关联度ri(表3)。
1.江西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能力良好。江西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关联度,从2001年最低值0.3448提升到2010年的最高值0.9312,10年来江西农业生产发展迅猛。与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相关的5项指标中,除人均粮食产量有一定波动外,其余指标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江西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能力呈快速增长态势。
2.江西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良好。江西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关联度从2001年最低值0.3333增长到2010年的最高值0.9716,江西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呈不断上升趋势。2000年以来,农业科技投入力度的加大和农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农业土地生产率和劳动生产率的稳步提高,而农村非农产业的发展推动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进程,也有助于农业劳动生产率的进一步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稳定增长,2010年江西农民人均纯收入是2001年的2.6倍,说明江西农村经济发展较快,农民生活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
3.江西农村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好,呈平稳增长的态势。江西农村社会可持续发展关联度从2001年的0.4689增长到2010年的0.8466,江西农村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稳步上升。2001—2010年,江西城市化进程较快,人口总量的增加得到有效控制,农业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不断下降,农村劳动力结构不断优化,农民恩格尔系数由2001年的51.5%下降到2010年的46.3%,2010年农民人均住房面积是2001年的1.4倍,2010年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为2001年的2.3倍。但不容忽视的是,近年来江西人口密度的发展趋势不利于可持续发展。
4.江西农业生态可持续发展能力在曲折变化中缓慢提高。江西农业生态可持续发展能力关联度在0.3720~0.8062之间,且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点,有点类似于“U”字型的先下降后上升趋势。江西农业生态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变化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01—2005年,为下滑阶段,在该阶段农业生态可持续发展能力关联度数值逐年降低,从2001年的0.5406降到2005年的0.3720。造成这段时期江西农业生态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化肥、农药、农膜的大量使用,工业废水大量排放,严重污染了周围环境,有效灌溉面积、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如全省耕地面积、有效灌溉面积分别由2001年的224.03万公顷、189.75万公顷下降到2005年的209.81万公顷和183.14万公顷。第二阶段为2006—2010年,为缓慢上升阶段,该阶段农业生态可持续发展能力关联度从2006年的0.4690增长到2010年的0.8062。近些年来,政府对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力度逐年加大,如对污染排放进行的综合整治,对耕地占用的严格控制,森林覆盖率的提高,都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生态环境质量,因而江西农业生态可持续发展水平又有了一定程度的回升。如森林覆盖率、耕地面积分别由2006年的60.05%、212.67万公顷增加到2010年的63.1%和288.19万公顷。
5.江西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总体良好。江西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按照时间序列呈明显上升态势,全省农业总体上沿着可持续发展方向演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关联度稳步上升,由2001年的0.4415增长到2010年的0.8740,可持续发展能力总体表现良好。
实行集约化经营,不断提高农业的集约化水平。江西人口较多,人均占有资源量较少,因此,要实现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必须不断提高农业的集约化水平。要充分挖掘资源潜力,努力提高土地利用率,不断提高单产水平,除种植业外,畜牧业、水产业、林业等部门,也要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质量。
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加速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通过多种渠道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引导和鼓励金融机构、社会资金向农业科技各环节进行投资。进一步健全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改善农业科技推广的条件,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使农业成果能够迅速在农业生产领域中使用,从而减少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稳定粮食生产,大力推进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优化。首先,积极调整和优化农业内部各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在充分保障粮食生产稳定增长的前提下,加快发展林业、渔业和畜牧业。其次,进一步优化农产品品种结构,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大力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大力发展当地的特色经济,同时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
以市场为导向,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首先,要因地制宜,选择优势主导产业,江西应重点培养水稻、柑橘、水产、油茶、蔬菜等优势主导产业,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倾斜,促使其产业成优势、企业上规模、产品创名优。其次,要着力培育壮大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鼓励龙头企业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加大龙头企业技术改造力度。再次,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宏观调控体系,大力发展农村新型经济合作组织,不断加强学会、协会、农业经济合作组织等的中介作用,以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增强农业综合效益,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严格控制人口增长,提高农村人口素质。一是切实加强农村计划生育工作,严格控制人口快速增长。目前江西农村仍然存在超生现象,为此,应该加大农村计划生育政策的宣传力度,控制人口数量,稳定低生育水平。二是通过加快农村教育的发展提高农村人口素质。要加快农村教育的发展,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进一步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为农村经济发展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实现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妥善转移。国外经验表明,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可吸纳更多的农业剩余劳动力,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江西要加快推进城镇建设步伐,繁荣城镇经济,对综合条件较好的沿江、沿路、沿边城镇进行重点开发。通过城镇的发展,吸纳更多的农业剩余劳动力,带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促进江西经济社会健康、持续、稳定增长。
加强农业资源的管理和开发利用。首先,在土地资源管理和开发方面,加强耕地管理,积极推进土地整理,防止土壤退化,提高复种指数。其次,在水资源管理和开发方面,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控制水土流失,有计划地合理利用和开发水资源,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再次,在林业资源管理和开发方面,要切实保护森林,大力植树造林,增加植被,搞好封山育林,退耕还林,退田还湖。
加强农业环境的保护和治理。科学、合理施用化肥,提倡施用有机肥。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大力推广使用安全、高效、低毒、低(无)残留农药。加强工业污染防治,加大淘汰落后生产工艺和设备的力度。
[1]卢良恕.中国可持续农业的发展[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1995,(2).
[2]中国农业持续发展和综合生产力研究组.中国农业持续发展和综合生产力研究[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
[3]山世英.山东农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及其能力评价[J].农业技术经济,2002,(4).
[4]王圣云,沈玉芳.1990以来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态势定量分析[J].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2009,(2).
[5]程宁.福建省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J].台湾农业探索,2011,(1).
[6]崔和瑞.河北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状况的综合评价[J].统计与决策,2008,(12).
[7]孙艳玲,黎明.四川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综合研究[J].农村经济,2008,(3).
[8]陈俊红,王爱玲.北京农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1,(11).
[9]邓聚龙.灰理论基础[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
[10]邱菀华.管理决策与应用熵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11]江西省统计局.江西统计年鉴(2002—2011)[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2—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