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一道简单的最值问题引发的思考

2013-10-26 01:11
中学教研(数学) 2013年4期
关键词:葫芦岛市过点动点

(葫芦岛市第二高级中学 辽宁葫芦岛 125001)

由一道简单的最值问题引发的思考

●张楠

(葫芦岛市第二高级中学 辽宁葫芦岛 125001)

学习抛物线时,笔者给学生布置了一道简单的练习题:

题刚布置完,学生便思路涌动,很快就得出了答案,并且全部正确,解法如下:

为了进一步熟悉过程以及加强学生的计算能力,笔者对这道题做了一个小变动:

与问题1解法类似,也是先列出

细心的学生进一步计算发现:

k·kPA=-1.

对于问题2,同样可以计算出

k·kPB=-1.

猜想设P是抛物线y2=4x上一动点,点M(a,b)(b≠0)不在抛物线上,过点P的切线记为l,斜率为k,当|PM|取得最小值时,k·kPM=-1.

令f′(y)=0,变形得

(1)

另一方面,抛物线在x轴上方的部分可表示为

从而

对于这个结论的取得,学生们都很高兴.正当得意之时,笔者提出一个问题:若抛物线是任意的,结论还成不成立?顿时,课堂上鸦雀无声,学生都在思考.

定理1设Q是抛物线y2=2px(p>0)上一动点,点M(a,b)(b≠0)不在抛物线上,过点Q的切线记为l,斜率为k,则|QM|取得最小值的充要条件是k·kQM=-1.

令f′(y)=0,则

另一方面,抛物线在x轴上方的部分可表示为

从而

(3)

对比式(2)和式(3),不难发现这2个方程同解.由此,定理1得证.

众所周知,抛物线的标准形式有4种,同理可知对于其他3种形式的抛物线也应有相应的结论成立.探究到这里,笔者感到非常欣慰,学生真正思考起来,思路拓宽了,积极性高涨起来.接着,笔者引导学生思考:我们知道抛物线上顶点到焦点的距离最近,如果把焦点改为在对称轴上任取的点,还会不会有同样的结论?

问题3设Q是抛物线y2=2px(p>0)上的一个动点,点C(a,0)(a≠0),问:|QC|min=|OQ|是否成立?

令f′(y)=0,得

y[y2+2p(p-a)]=0.

综上所述,只有当a≤p时,|QC|min=|a|成立.

定理2已知抛物线y2=2px(p>0),N(a,0)(a≠0)是x轴上的一个动点,当a≤p时,点N到抛物线上顶点距离最短.

对于a>p的情况,可根据问题1的解法,求得最短距离以及相应的点的坐标.

其实,学习并不那么枯燥、死板,只要给学生想象的空间和时间,他们会有很多想法.当他们将这些想法付诸实践,不仅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更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这些想法也会对教师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所谓“教学相长”,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因此教师要带动学生多思考、多实践.

猜你喜欢
葫芦岛市过点动点
葫芦岛市实验小学
如果我是一棵树
巧用信息技术有效解决“二次函数动点问题”
一个圆锥曲线性质的推广
《趣味课堂》2019年全国小学生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核心素养知识竞赛获奖名单
一类动点路径模型及其应用
函数中的动点问题解答策略
葫芦岛市博物馆馆藏金代铜镜简介
“以不变应万变”,求动点的路径长度
数学(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