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延新简》军备用语及其价值研究

2013-10-25 00:58马克冬张显成
关键词:汉简用例兵器

马克冬,张显成

(1.毕节学院 人文学院,贵州 毕节 551700; 2.西南大学 文献所,重庆 北碚 400715)

《居延新简》军备用语及其价值研究

马克冬1,2,张显成2

(1.毕节学院 人文学院,贵州 毕节 551700; 2.西南大学 文献所,重庆 北碚 400715)

出土文献《居延新简》中出现军备用语80个,其用例共有1 077个。这些军事用语可分为4大类,即攻守武器、防护器械、车马、其他装备等。《居延新简》的语言学价值体现在为大型语文辞书增补词目、增补义项、书证补阙等方面;其军事学价值体现在让人们对当时的军事活动有更为准确的了解:当时处于以铁兵器为主的冷兵器时代,且车兵逐渐被淘汰。

《居延新简》;军备用语;语言学价值;军事学价值

网络出版时间:2013-11-26 09:15

“居延新简”指1972—1982年所出土之居延汉简,为西北屯戍汉简之一。其写成年代在西汉中后期到东汉中后期之间,总数近2万枚,包括3部分:1972—1974年,在汉代肩水金关、甲渠候官(破城子)、甲渠塞第4燧3处遗址出土19 400枚;1976年,在今额济纳旗佈肯讬尼以北地区出土173枚;1982年,在甲渠候官遗址出土22枚。这些简牍都是汉代在西北屯军的有关屯戍文书,包含有许多军事用语。该文主要以《居延新简——甲渠候官》(下文简称为《居延新简》)[1]为主,兼顾《肩水金关汉简(壹)》[2]的部分内容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中的军备用语,旨在探讨其语言学和军事学价值。

《居延新简》中出现军备用语80个,其用例共有1 077个。这些军事用语可以分为4大类,即攻守武器、防护器械、车马、其他装备等,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居延新简》军备用语数量分类统计表

一、攻守武器

此类武器包括格斗、抛射、攻守城垒等多种武器,《居延新简》中此类军事用语共20个,即矢、有方、箭、弩、剑、刀、斧、灶、(沙)釜、弓、钩、枪、铍、石、戟、钺、矛、连棓、斤、椎;用例共372个。

例2:箭百,皆持去。(EPT20.24)

例3:帝门主客衣黑衣,其兵持弓、矢(EPT40.181)

“弓”是一种射箭或打弹的兵器,多用坚韧的木条弯成弧形,两端系弦,张弦发射。“弩”是一种利用机械力量射箭的弓。《说文·弓部》:“弩,弓有臂者。”“具弩”的“具”指其配备齐全,即弩臂前端架弓,后端有机栝等。简文中“弩”或“具弩”前的“石”指弩的张力,汉制一石约等于29.5千克。除“六石”外,还有“八石”、“五石”、“四石”、“三石”等。如:入八石弩糸承弦二(EPF25.5);今余五石具弩二(EPF22.315);四石具弩一(EPT51.68);三石具弩一(EPT52.747)。与此相对的是“承弩”,如:三石承弩一,伤一渊,循一币(EPT53.78);□承弩一(EPT53.252);承三石弩五(EPT65.353)。“承弩”为备用之弩,劳干指出:“其弩之大别,有具弩,有承弩,具弩常用,承弩不常用。盖承者,备继之词,犹言弩之预备者,但取弩身,未全配置;而具弩者,配置已完全可立用,故言具也。”[4]

例5:刀、剑及铍各一。(EPT68.62)

例6:计斤、斧各二。(EPT43.49)

“斤”、“斧”均可用作兵器,其区别在于:“斧之用为直劈,斤之用则为横断也。”[5]65另有“贯头斧”,其义待考。如:杨大中所持物,贯头斧一。(EPT59.340B)

例7:羊头石千五十。(EPT65.353)

“羊头石”为大小如羊头的石头,备守御用,可掷之以伤敌。与此相关的有:石大如羊头以上,三百(EPT48.18A)。此“石”与“羊头石”类似,但较前者更大一些。

例9:带大刀、剑及铍各一。(EPT68.72)

“铍”也是一种兵器,但各家说法不同:(1)剑属,又称双刃刀,即形如刀而两边有刃。《说文·金部》:“铍,一曰剑而刀装者。”段玉裁注:“剑两刃,刀一刃,而装不同。实剑而用刀削裹之,是曰铍。”(2)大矛。《方言》卷9:“锬谓之铍。”郭璞注:“今江东呼大矛为铍。”钱绎笺疏:“大矛谓之铍也。”(3)大刀。《急就篇》第18章:“钑戟铍镕剑镡鍭。”颜师古注:“铍,大刀也。刃端可以披决,因取名云。”鉴于简文中“铍”与“大刀”并列,故将第3种说法“大刀”排除;另,根据简文中有“铍刃”的说法,如:铍刃下印□(EPT52.244),可将第2种说法“大矛”排除。所以,笔者认为第1种说法最接近事实。

例10:今余钩四百八十三。(EPT51.481)

例11:官弩一,箭二百。枪五,□□□□。(EPT49.13B)

例12:连棓廿。(EPT48.18A)

例13:椎不韦,负一算。(EPT56.186)

例14:士吏、候长、候史还盾、有方,课言府。(EPT52.408)

二、防护器械

这类器械包括铠、甲、盾等,《居延新简》中此类军事用语共5个,即铠、甲、瞀(鍪)、盾、鲁;用例共49个。

例15:白玄甲十三领。革甲六百五十。铁铠二千七百一十二。(EPT59.183)

此例中的“铠”、“甲”皆为古代军用护身服,用金属薄片或皮革制成。《释名·释兵》:“铠或谓之甲,似物孚甲以自御也。”《周礼·夏官·司甲》“司甲下大夫二人”郑玄注:“甲,今之铠也。”贾公彦疏:“古用皮,谓之甲;今用金,谓之铠。”例15中的“革甲”、“铁铠”与贾疏相合。“白玄甲”应就甲的颜色而命名。另有“官铠”的说法,如:官铠、鍉瞀各一。(EPT49.13B)“官铠”与上文“官箭”表义类似,指公家的铠。

例16:甲、鞮瞀各六。(EPT53.225)

“瞀”通“鍪”,指古代武士的头盔。秦汉以前称“胄”、“鞮瞀”,后来称“鍪”、“兜鍪”。《书·说命中》:“惟甲胄起戎”孔传:“胄,兜鍪也”。《墨子·备水》:“剑、甲、鞮瞀。”孙诒让闲诂:“毕云:‘……瞀,鍪字假音……’王引之云:‘……鞮瞀,即兜鍪也;兜鍪,胄也。’”“鞮瞀”又可写为“鍉瞀”、“鍉鍪”,如:第九铠、鍉瞀各一(EPT48.156);铁铠、鍉鍪各亖,见(EPF8.2)。另有“皮瞀”、“铁鞮瞀”的说法。如:甲渠鄣皮瞀,草萆各一(EPT48.129);弦,铁铠,铁鞮瞀,稾矢(EPF22.621)。由此可知,其“有铁制者……有革制者……‘铁鞮瞀’,其中装絮,乃可戴于首”[6]。

例17:三月簿余盾六十桼。(EPF22.314)

“盾”为盾牌,是古代的一种防护兵器。《说文·盾部》:“盾,瞂也。所以扞身蔽目。”《周礼·夏官·司戈盾》:“及舍,设藩盾,行则敛之。”郑玄注:“藩盾,盾可以藩卫者。”例18中的“鲁”通“橹”,指大的盾牌。《左传·襄公十年》:“狄虒弥建大车之轮,而蒙之以甲,以为橹。”杜预注:“橹,大楯。”“楯”同“盾”。正因为其体积较大,故需要“负”方可,如此例的“负鲁”。另有“木鲁”的说法,指木制盾牌。如:木鲁三,虏发所,去居延泽城七十里。(EPT58.16)

三、车马

这类装备包括马、车两大类,用例共201个。

例19:甲沟庶士候长苏长,马一匹,□,牝,齿七岁,高五尺八寸。(EPT65.45)

例19是对马进行考查的详细记录,可见汉代边塞地区对马的重视。另有“良马”、“驿马”、传马”、“县官马”、“官马”、“私马”、“野马”、“骍马”、“柱马”的说法。如:取良马,骑之第十候长赵彭所,事状(EPT68.174);六月驿马用食(EPT7.37);出粟一斛,□□食□□子传马五匹(EPT59.587);放以县官马擅自假借,坐藏为盗(EPF22.200);又二月廿日,取官马食六斗(EPT59.170);出粟二百七十一石二斗,摄食候长、候史私马廿匹(EPT4.78);明旦踵迹,野马,非虏(EPF22.414);则即骍马,候长通归(EPT56.19);一石二斗给柱马食(EPT5.34)。“良马”是对马的品质的一种肯定。“驿马”、“传马”皆为汉代驿站所用之马,多用于驾车。“县官”指官府、朝廷,“县官马”、“官马”皆指公家的马,与“私马”相反。另有在野外到处游荡的“野马”,在简文中竟然被戍边士兵误当作敌人。“骍马”指赤色的马,“骍”的本义为“赤色的马”,但此处用其引申义“赤色”。“柱马”指备用的马匹,“柱”的本义为支撑屋宇的直立构件,即“屋柱”,引申为“支撑、拄持”,并可进一步引申为“备用的”。

例20:入二年戍卒牛车十三两。(EPT56.133)

例20中的“入”表明:同粮食一样,汉代的车在平时有所储备,以应急需。《居延新简》中“牛车”共出现12次,而未出现“马车”,但“车马”可并称。如:鞍马追逐具,当各设备,吏见有车马乡进□。(EPT65.49)另,《肩水金关汉简(壹)》中“牛车”出现30次,也未出现“马车”。可见,当时拉车的牲畜主要是牛,而非马。另有“大车”、“辎车”的说法。如:牛大小八头,大车一两(辆),皆与大卿,令为子息之(EPF22.341);四百廿人代运薪,上转薪,立强落,上蒙涂辎车(EPT59.15)。“大车”是对车子运载能力的判定。“辎车”指库车,是一种可装载军需物资的车。在道曰辎,止舍曰库。《释名·释车》:“辎车,载辎重……辎,厕也。所载衣物杂厕其中也。”

四、其他装备

例22:弩□三,完。(EPT53.3)

例23:举二苣火。(EPT57.17)

例24:靳干、幡各三。(EPT48.70)

例27:六石具弩一,铜鐖郭糸弦纬完。(EPT59.11)

例28:辟门疾犁一,大十韦,长丈三尺。(EPT48.18A)

例21“积薪”是堆积在亭燧附近的草垛,遇警报可燔薪传递信号。其有大小之分,二者“规格大小不同,大积薪白昼施烟,小积薪夜间放火用”[7]61。例22“弩□”是盛弩的口袋,简文中又可写为“弩循”,如:弩循一,兰、兰冠各一(EPT52.10)。“循”通“□”,二者皆从“盾”。另,此例中的“兰”通“籣”,是背在身上、盛放弩矢的桶形容器;其盖称“兰冠”。例23“苣火”是汉代边塞用草扎成的、传递情报用的火把。例24“靳干”指旗杆;“幡”是旗帜,可与“靳”连用组成并列结构“靳幡”,“靳幡”在《居延新简》中共出现7次。例25“鹿卢索”指升举烽号用的滑轮的绳索。例26“追逐具”是用于追索的常备器物,包括马鞍、刺马刀等,又称“追逐器物”、“追逐物”。例27“鐖郭”即“机栝”,是弩上发矢的机件;“铜”就其材质而言。例28“疾犁”通“蒺藜”,是古代用木或金属制成的带刺的障碍物,布在地面阻挡敌人前进;因其形状类似草本植物蒺藜的果实而得名。

五、《居延新简》的研究价值

(一)语言学价值

《居延新简》记录了许多军备用语,对大型语文辞书的编纂和修订具有重大的价值。

1.增补词目。大型语文辞书以全面收录字词为宗旨,应力求不漏收词目。但就《居延新简》而言,《汉语大词典》失收许多词语,如:稾矢、□矢、茹矢、沙灶、皮瞀(已收“鞮瞀”)、承弩(已收“承弦”)、苣火、兰冠、靳干、铜鍭等。

2.增补义项。汉语中的词大多数是多义的,大型语文辞书应尽量将其义项收齐。《居延新简》中的“有方”为兵器名称,而《汉语大词典·月部》“有方”的3个义项为:“(1)犹四方,各方。有,词头。(2)有一定的去向、处所。(3)有道;得法。”可见,其所收义项不全。其实,“有方”表示兵器名称的用例在《墨子·备水》中早已出现,《居延新简》中亦有相关用例,详见上文。

3.书证补阙。在大型语文辞书中,有些字头或词目的义项缺少书证,而《居延新简》正好可予以补阙。如:“□”的一个义项为“袋子”。《汉语大字典·巾部》“□”有此义项,却无书证;而《居延新简》中“□”共出现30次,其中“弩□”(盛弩的袋子)出现24次,可弥补书证的阙失。

(二)军事学价值

作为屯戍档案,《居延新简》对研究汉代军事具有重要作用,让当今的人们对当时的军事活动有更为准确的了解。

1.当时处于以铁兵器为主的冷兵器时代。原始社会和夏代是冷兵器的萌芽阶段,石兵器占统治地位。商、周和春秋是冷兵器的发展阶段,铜兵器达到极盛。战国以后,逐渐进入以铁兵器为主的时代[8]8-11。值得注意的是,《居延新简》中“铜”共出现52次,但其中45次是“铜鍭”;《肩水金关汉简(壹)》中“铜”共出现2次,其中1次是“铜鍭”。相对而言,两简中“铁”分别出现23次和0次。其原因在于当时铁兵器已占主流,无须一一说明其材质。另,西安汉王朝中央武库遗址曾出土刀、剑、矛、戟、镞、斧等多种铁兵器,还有许多铁制铠甲等,而青铜兵器则很少;以箭镞为例,铁镞有千余件,铜镞仅百余件[9]。这可以作为其旁证。

2.当时处于车兵逐渐被淘汰的时代。春秋时期是车兵的鼎盛时期,作战以车战为主,步兵从属于战车。战国时期战车的地位下降,而步兵的地位逐渐提高,骑兵也开始兴起。至汉代,步兵与骑兵并重,而车兵逐渐被淘汰,车辆仅用于运输粮秣和伤病员等。如上文所述,拉车的一般为牛,“牛车”在《居延新简》和《肩水金关汉简(壹)》中共出现42次,而“马车”未曾出现。马一般用于装备骑兵,或者传递信息,如两简文中共出现“驿马”23次、“传马”15次。

[1] 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甘肃省博物馆,文化部古文献研究室,等.居延新简--甲渠候官[M].北京:中华书局,1994.

[2] 甘肃简牍保护研究中心,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甘肃省博物馆,等.肩水金关汉简(壹)[M].上海:中西书局,2011.

[3] 罗振玉,王国维.流沙坠简[M].北京:中华书局,1993.

[4] 劳干.居延汉简考证[A].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30本上册)[C].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59:426.

[5] 周纬.中国兵器史稿[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6.

[6] 陈邦怀.居延汉简考略[J].历史教学,1964,(2):42.

[7] 程喜霖.汉唐烽堠制度研究[M].西安:三秦出版社,1990.

[8] 《中国军事史》编写组.中国历代军事装备[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7.

[9]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汉城工作队.汉长安城武库遗址发掘的初步收获[J].考古,1978,(4):267-268.

TheArmamentTermsandTheirValueofTheNewBambooSlipsinJuyan

MA Ke-dong1,2,ZHANG Xian-cheng2

(1.College of Humanities,Bijie University,Bijie,Guizhou 551700,China;2.Research Institute of Documents,Southwest University,Beibei,Chongqing 400715,China)

There are 80 armament terms with 1 077 cases in the unearthed literatureTheNewBambooSlipsinJuyan.They can be divided into 4 categories:offensive and defensive weapons,protective apparatus,carriages and horses,and other equipments.TheNewBambooSlipsinJuyanhas lots of linguistic value,such as adding headwords,adding meaning and supplementing documentary evidences for large-scale Chinese dictionaries.Its military value is embodied in making later generations understand the military activities at that time more accurately:it was in the cold weapon era when the iron weapons were dominant and the chariot soldiers were eliminated gradually.

NewBambooSlipsinJuyan;armament terms;linguistic value;value of military science

2013-09-13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3XYY011);贵州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2GZYB64)

马克冬(1971-),男,安徽马鞍山人,毕节学院人文学院副教授,西南大学文献所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汉语史、简帛文献整理研究。张显成(1953-),男,四川双流人,西南大学文献所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汉语史、简帛文献整理研究。

H 12

A

2095-462X(2013)06-0031-05

http://www.cnki.net/kcms/detail/13.1415.C.20131126.0915.030.html

(责任编辑乔志杰)

猜你喜欢
汉简用例兵器
UML用例间包含关系与泛化关系的比较与分析
UML用例模型中依赖关系的比较与分析
永不褪色的武威汉简
联锁软件详细设计的测试需求分析和用例编写
從出土文獻用例看王氏父子校讀古書的得失
《肩水金关汉简》(壹)(贰)释文校订
兵器图解
兵器图解
兵器重要编译报告
网上“兵器”大检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