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大后方学校教师的生活状况探析

2013-10-25 00:58
关键词:大后方薪金加薪

王 锋

(江阴市委党校 市情研究室,江苏 江阴 214431)

抗战时期大后方学校教师的生活状况探析

王 锋

(江阴市委党校 市情研究室,江苏 江阴 214431)

抗战时期,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学校进行了狂轰乱炸,国民政府为保存国脉,组织了史无前例的学校大迁徙。各级各类学校迁到大后方以后,由于战争环境下国民政府对教育的投入减少,加之严重的通货膨胀,致使教师收入锐减,生活状况急剧恶化。由此引发了一次次的加薪风潮。

大后方;教师;收入水平;生活状况;加薪风潮

网络出版时间:2013-11-29 09:20

抗战开始不久,日本帝国主义便对京津沪宁等地的高等院校进行了狂轰乱炸。为保留国脉,国民政府作出了高校内迁的决定。各大学遵令陆续向大后方迁移。在高校迁移的同时,中小学校也进行了迁移。迁移到大后方的学校教师,在8年的艰苦抗战中,他们的经济状况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其日常生活水平如何,下文拟逐一探析。

一、大后方各级教师的收入状况

学校教师的工资收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对教育投入的多寡。所以,要了解教师工资收入的变化,首先必须考察国民政府8年来对教育投入的变化。下表是1937-1945年国民政府教育经费预算数额表[1]52。

表1 1937-1945年教育经费预算数额表

注:笔者在引用此表时将民国纪年改为公元纪年

由上表可以看出,从1937年到1945年,教育预算占中央总预算的比例呈下降趋势,预算总额虽逐年增加,但由于通货膨胀,其实值却是逐年递减的,下表[2]颇能说明这一问题。

表2 战时通货膨胀下物价与教育经费增长之比较,1937-1945年

注:上表中-表示不详。笔者在引用此表时将民国纪年改为公元纪年

教育经费投入的下降,必然导致教师工资的缩水。从1937年9月开始,教职员的薪金实行以50元为底薪,其余部分按70%发放。而实际拿到手的,只有原薪金的50%——因为还要扣除各种各样的捐税和认购公债。到1940年,政府决定按战前薪金标准发放。然而,由于严重的通货膨胀,此时的薪金数虽与战前基本相等,其实值却远不能和战前相比了。表3是1937-1945年昆明大学教授的薪津(薪津,即薪水加津贴。随着通货膨胀的日益严重,大学里除了发薪水以外,还发给各种名目的生活津贴,因此薪水改称薪津——笔者注)及薪津实值[3]。而同时期重庆大学教授的平均月薪是:1937年225元,1941年已下降到18%,购买力相当于战前的40银元[4]142-238,1943年5月为17元有余[3]。教授的收入还稍高一点,年轻教员和助教们的月薪不到200元,其购买力还不及战前的16银元[4]。

与高校教师相比,小学教师的月薪更低,“二十五元钱一月在小学教师的待遇方面已经算得上是最高额,普遍的薪额都在二十元以下。在川东,拿十八元、十六元、十四元都是很平常的,川北最低的薪水只有八元,而川南小学教师的聘书上,薪水常常以一学期来计算,七八十元甚至五六十元便可以买住园丁一学期的时间;有的地方则计算得更为精密,两角钱一节(一节为三十分钟),上一节算一节”[5]。

表3 1937-1945年昆明大学教授的薪津及薪津实值

注:原表还有1946年上半年的数字,因与本文无关,故略去。笔者在引用此表时将民国纪年改为公元纪年。另注:生活费指数系采用云南经济委员会设计处所编的此项指数,薪津约数是以联大中等薪津和4口之家的津贴为标准,薪津实值是薪津按生活费指数折合成战前法币的数目。

与同期的一般工人和产业工人相比,此时教师的收入水平如表4[4]142-238所示。

也就是说,重庆大学教师的月实际收入与工人的月实际收入接近。而在战前,1个中学教员的月薪是一般工人月薪的3~6倍,教授的月薪则是其月薪的几十倍[4](1932年实行教训合一制后,中学教员待遇开始以“月薪”计算,初中教员月薪60~80元,高中教员80~120元;1927年教育行政委员会规定的教授月薪为320~600元;而1933年上海工人的月工资通常为16.7~33.3元,一般约为20元——笔者注)。在社会各阶层中,受通货膨胀影响最严重的,除了公务员就是教师阶层了,如表5[6]43。

随之而来的问题是,这样的月薪能否维持基本生活?抗战前期,广大教师的生活还是有保障的。虽然从1937年9月开始,教职员的薪金实行以50元为底薪,其余部分按70%发放,但正如表3、表4所显示的,那时教授每月薪金实值还有200多元,而大后方的物价比较低廉,实际购买力下降不多。所以,当时教师的生活还是不错的。1940年以后,由于国民政府实行无限通货膨胀政策,导致法币严重贬值,物价暴涨,单靠薪金的教师们几乎跌入生活最底层。1941年,行政院在社会学、经济学专家主持下,根据社会调查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公务员日用品消费量”,也就是包括文化人在内的一个典型等成年人每月日常生活消费量,并由此得出一个“等成年人”每月平均消费值为法币368元4角1分[4]。按照这样的标准,参照昆明市场物价实际情况,则在1942年11月,一个教授家庭的最低生活费应该为7 500元[7]323-336,而此时联大教授的薪金是1 343元。也就是说,连最低生活水准的1/5都达不到。

表4 1936-1945年重庆大学教师与工人每月的货币收入与实际收入(单位:元)

表5 1937-1943年期间中国实际薪金和工资指数

二、大后方各级教师的生活状况

对于在这样的收入水平下教师们的生活,王了一(王力)教授在《领薪水》一文中有着很形象的描述:“我们每月拿到那不够买薪买水的薪水之后,是怎样过日子的呢?家无升斗,欲吃卯而未能;邻亦箪瓢,叹呼庚之何益!典尽春衣,非关独酌;瘦松腰带,不是相思!食肉敢云可鄙,其如尘甑愁人,乞墦岂曰堪羞,争奈儒冠误我!大约领得薪水的头十天,生活还可以将就过得去,其余二十天的苦况,连自己也不知怎样‘挨’了过去的。‘安得中山廿日酒,醉眠直到发薪时’”[8]。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校史——一九三七—一九四五年的北大、清华、南开》一书中,有这样一段记载:“为了补贴家用,有的教师只好把从平津仓促出逃时带出的书籍、衣物廉价出售。吴晗被迫把若干有关明史的藏书让给云南大学图书馆。不久,大家已无衣物可卖,正像生物系教授沈嘉瑞所说的:现在只剩下几个空箱子可卖了!教师生活的困窘,可以从闻一多1944年公开挂牌治印后写的信中略窥一二:‘弟之经济状况,更不堪问。两年前,时在断炊之威胁中度日。乃开始在中学兼课,犹复不敷。经友人怂恿,乃挂牌刻图章以资弥补。最近三分之二收入端赖此道。’以闻一多的才艺、名望,加上他治印有梅贻琦、蒋梦麟等十几位名教授联名推荐,故能以‘绝艺’稍解困境,更多的教员只能默默地到其他高校或中学去兼课,去家教馆等等。师范学院的副教授萧涤非,曾先后到中法大学、昆华大学、天祥中学教课,但生活依旧困难,不得不忍心把初生的第三个孩子送给别人抚养。”[9]73

西南联大附中主任因积劳成疾,无力就医,病死家中。学生为此赠送挽联一副:叹飘零寒士,单凭着三寸毛锥,几本残书,怎敌得住国恨家仇,穷鬼病菌,向人间重重压迫而来,逼着牺牲性命,那能够睁开眼睛,同千百青年,熬通今夜。是良好导师,曾挤出一生乳汁,满腔热血,从不计较脑亏体弱,妻苦儿啼,把我们个个培养长大,要想安慰灵魂,也只有挺起身子,用十分力量,争取明天[10]400。中学教师的凄苦生活,由此可见一斑。

在1940年的“川北小学教师座谈会”上,有几个青年教师以悲痛和无奈的心情讲述了他们的生活:“我们的生活也真苦极了,每日三餐的粗茶淡饭,实在有饿肚子的风味。工作方面更是忙碌,幸而学生们敬爱师长,稍能得些安慰。但是待遇薄得每月只有六元,生活的不安定,真使我感到有说不出的痛苦!除伙食外一无余钱,所以也不能不忍心离开那些可爱的小天使另找活路了。我认为乡村教育,这样办下去,将来会弄得文盲更多。这话怎说呢?这就是形式上教育很发达,各村镇都有学校;而实际上乡村儿童读书的机会更少,因为教师们被生活所困,没心教书呀!”“五年来的教书生活,真使我透不转气来,每月的薪金只有十块钱,但是我得抚养幼弟弱妹,生活的困苦不必说了,到今年物价这样昂贵,再也没法维持,不得已,弟妹白天出去捡些柴草,自己晚上加紧纺纱,连油灯都没法点用,只能用线香代替了,黑暗中摸索工作,稍事补贴。因此我们对教书的生活实在有些灰心而且厌恶了。至于说到工作也无法做得怎样好,因为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这样整天整晚地劳作着,也没有时间去准备教材,这种日子真是度日如年啊。”[4]

三、加薪风潮及政府回应

恶劣的生活条件导致教师们的普遍不满,于是爆发了一次次的加薪风潮。1941年1月10日,西南联大叙永分校王裴庆等39人呈函学校常务委员会,谓:“叙永物价飞涨出人意表……每人每月至少须较在昆明多用六七十元,始能维持最低之生活,至有家庭负担者,更无论矣。”大家虽然“自甘清苦,每念国家于财政拮据之日,仍极力筹措经费,维持教育,诚不忍再作琐琐屑屑呼庚呼癸之求”,但是“生活迫人,告贷无门,枵腹从公,势所难能。”所以请求“自一月份起,每人每月增发津贴六十元”[7]。校务委员会1月25日复函,称“鉴于目下同人生计之艰窘,先由校设法筹款,垫发同人家属二十九年全年米贴,依米价八十元计算,每月每人计三元六角,分校自当同样办理……最近又将薪额在一百二十五元以下同人薪给调整。”至于“所请月加津贴六十元一节,固因校费支绌,不易照办……万不得已,当俟与教部商请增拨经费后再行设法耳”[7]。11天以后,工学院张建侯等22名教师也呈函常委会,要求“不分等级,不分服务年限,凡薪金在二百元以下者,每月生活津贴增加五十元”[7]。8天后,常委会回函:“因本校经费拮据,一时碍难照准。”[7]因常委会不能满足加薪要求,3月11日,张建侯联合52名教员、助教再度要求增加薪津补贴[7]。此次要求有没有得到满足,因缺少相应的档案资料,故不得而知。

联大教授很快也加入了加薪风潮。1941年11月25日,蔡维藩等54名教授联名致函常委会,要求“从速召集全体教授大会,共商办法”[7]。12月16日,联大常委会致函教育部,转达了教授会要求加薪的决议。原函有教授会致常委会的一封信,其中有“‘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此先贤之明训,亦国父之遗教,此尤同人等愿当局所注意者也”等语[7]。悲愤之情,可见一斑。教育部有否采取措施,不得而知。1943年5月,联大教职员举行会议,推派两名代表到重庆要求增加生活补贴。他们提出几项要求:一是米贴的一部分按市价发给现款;一是薪金按当地物价调整;再一项是昆明的大学利用实验设备,生产一些市场上急需的商品如电灯泡、真空管,为此需要一笔开办费。对于前两项,教育部长陈立夫的答复是对全国所有国立院校应当一视同仁,薪金不能因地而异。而对于第三项要求,本来孔祥熙答应垫付300万元法币,据说蒋介石也已批准。但是在行政院讨论时,陈立夫提议,对所有国立大学都应同样待遇,预算需要1 700万元,而其中联大只能分到80万元法币[11]102-111。也就是说,3项要求基本上都被否决了。更让教授们气愤的是,蒋介石为了“维护国家尊严”,竟拒绝美国民间通过联合援华会资助国立大学教授,这无疑是在告诉教授们:由你们挨饿去吧[11]102-111。

小学教师通过各种方式要求政府加薪。1940年5月,四川江北县第四区小学教师组成“增薪请愿团”,并发表宣言说:“我们觉得要求得自己生活问题的解决,就只有从团结着手。因此,我们在5月5日的代表大会里决议组织了请愿团,作为我们增薪奋斗的团体……我们的任务是推动增薪,以求达到目的……誓死奋斗到底。”除了请愿,还采取了罢教行动。“由于物价暴涨,货币贬值,补助米常常不能如数领到,教师无法维持基本生活,不得不纷纷请假罢教。当时的鸳鸯、多宝、石鞋、古路等中心小学,‘因待遇菲薄,请假罢教’”[12]。政府无力解决小学教师的待遇问题,只好把负担转嫁到学生身上。1942年10月,江北县临时参议会决议:小学教师之菜薪补助费由学生资助。小学每名学生收补助费30元。1943年,江北县政府又规定学生每学期交尊师米3升,折合为代金150元①。

注释:

① 张剑鸣.民国时期江北县小学教师薪给情况简介[Z].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江北县委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江北县文史资料第5辑,1990:118-119.

[1] 教育部教育年鉴编纂委员会.第二次中国教育年鉴[M].北京:商务印书馆,1948.

[2] 胡国台.抗战时期教育经费与高等教育品质1937—1945[J].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1990,(19):453.

[3] 杨西孟.九年来昆明大学教授的薪津及薪津实值[J].观察,1946,(3):7.

[4] 陈明远.文化人的经济生活[M].上海:文汇出版社,2005.

[5] 全衡.生活在雾中的小学教师[N].新华日报,1940-02-16(2).

[6] 张公权.中国通货膨胀史(一九三七—一九四九年)[M].杨志信,译.北京:文史资料出版社,1986.

[7] 清华大学校史研究室.清华大学史料选编第三卷(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8] 王了一.龙虫并雕斋琐语[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

[9] 西南联合大学校友会.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校史——一九三七—一九四五年的北大、清华、南开[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

[10] 苏智良,毛剑锋,蔡亮,等.去大后方——中国抗战内迁实录[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11] 费正清.中国之行[M].赵复三,译.北京:新华出版社,1988.

Teachers’LivingConditionsintheRearAreaunderKMTRuleduringtheAnti-JapaneseWar

WANG Feng

(Research Office of Civil Affairs,Jiangyin Administrative College,Jiangyin,Jiangsu 214431,China)

During the Anti-Japanese War,China’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ere bombed by Japanese imperialist army.In order to preserve Chinese national culture,the Nanjing national government organized a large migration of school.As a result,teachers' income declined sharply and their living conditions deteriorated in the rear area because of the government’s decrease of public expenditure on education,and serious inflation. All this led to lots of pay-raise unrests.

rear area under KMT rule;teachers;income level;living conditions;pay-raise unrest

2013-09-03

王锋(1983-),男,山东沂源人,江阴市委党校讲师,历史学硕士,主要从事党史党建研究。

G 40-09

A

2095-462X(2013)06-0051-05

http://www.cnki.net/kcms/detail/13.1415.C.20131129.0902.001.html

(责任编辑李桂萍)

猜你喜欢
大后方薪金加薪
基于工资薪金的个人所得税税收筹划探析
遣怀
加薪的秘密
●单位发放的高温补贴是否缴纳个人所得税?
大后方民众抗日救亡掠影展开幕
想升职加薪就别说这些话!
决战“大后方”——突发报道中的编辑价值
英国调查显示彩色服装有助于升职加薪
工资 薪金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
加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