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的柔性化管理探析

2013-10-24 03:23朱亚华
海峡科学 2013年4期
关键词:实践教学高职院校

朱亚华

[摘要]柔性管理作为当前广泛采用的新管理模式,其本质是“以人为中心”.它能充分调动被管理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基于此,该文在分析柔性管理及当前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管理不足之处的同时,探讨在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中实施柔性化管理的具体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高职院校 实践教学 柔性化管理

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是指高职院校根据不同专业的培养目标,按照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完成一定的工作任务,借助特定的项目训练为主要形式,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为基本特征,以掌握相应岗位技能,养成一定的职业态度并以提高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为目的的教学。目前许多高职院校将实践教学的目的和功能基本定位于学生的技能操作训练上,而较少强调职业态度、职业素养等方面,在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方面更是欠缺。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虽然也参加了实践教学活动,但实质上处于被动的接受状态,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受到一定的限制,自身创造性应用能力并未得到充分的培养,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也未全面发展。为改善这种情况,提高实践教学质量,需要探索适合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管理模式。

近年来,“柔性管理”逐渐被引入到高校教学管理中,丰富了高校教学管理的内涵,带给高校管理工作诸多启示。这种新型的管理方式一改以往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刚性管理”方式,从依靠制度和强制力转向人性软控制力,实现了被管理者(学生)主体地位的回归,培养被管理者(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开发和挖掘被管理者(学生)的潜能,提供了有益指导。

1、“柔性管理”的内涵

“柔性管理”最早是由丰田公司提出并在企业界得到应用,与传统的“以规章制度为中心”的“刚性管理”相对应,它是在研究人们心理和行为规律的基础上,采取非强制方式,将人高尚的品德、强烈的责任心和积极性挖掘出来,在人们的心目中产生一种潜在的说服力,从而把组织意志变为人们的自觉行为。

“柔性管理”是一种以人为中心,依据共同价值观和文化、精神氛围进行的人格化管理。这种管理方式主要从人的心理、行为、形象等诸方面去实施,具有情感性、亲和力和人文色彩,以及内在重于外在、心理重于物理、身教重于言教、肯定重于否定、激励重于控制、务实重于务虚的特征。柔性管理最大的优越性在于依靠尊重个性发展,从个人兴趣特点来激发其内在潜力和主动性。

1.1 “柔性管理”的特点

(1)柔性管理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其本质上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它是在肯定个人尊严与人格独立的前提下,在提高人们的向心力、凝聚力与归属感的基础上,所实行的分权化的管理。

(2)柔性管理是以文化背景为支撑的。柔性管理就是人格化管理,把管理提升到文化层面,形成一种整体力量,使组织中所有人受到文化的氛围、风俗习惯等非正式规则的约束,自觉向每个细节延伸,发挥刚性管理所无法发挥的作用。

(3)柔性管理评价多样。从评价主体、评价对象、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上看,‘柔性管理更加注重多元、开放和动态的评价体系。

(4)柔性管理过程模糊。管理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敏感又微妙,充满了不确定性、偶然性和突发性,完全使用科学的精确方法进行管理是不可能也不现实的,只能强调管理过程实施的模糊操作。

(5)柔性管理具有长期性。柔性管理要求被管理者(教师/学生)把高职院校的各类规定转化为内心的承诺,并最终转化为自觉行动,这一转化过程是需要时间的。

1.2 实施“柔性管理”的基本原则

实施“柔性管理”的基本原则为:平等性原则、主体性原则、示范性原则和互补性原则。

平等性原则,指在管理过程中管理者(教师)与被管理者(学生)之间的界线被淡化,两者的关系在管理过程中始终保持一种平等的“对话”关系,这是柔性管理的关键。这里的平等“对话”要求管理者转变观念,不仅把被管理者当作管理的对象,更需要把被管理者当作服务的对象,即在服务的先导下实施有效管理。

主体性原则,指在管理过程中真正把被管理者(学生)看作主体,根据被管理者的个体特点,进行有针对性和分层次的管理,进而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是柔性管理的难点。

示范性原则,指在管理过程中管理者(教师)以自身的良好表现和人格魅力对被管理者产生示范、约束效应,以实现教育管理的目标,这是柔性管理的重点。示范性原则要求管理者必须加强自身形象建设,不断完善个人品质,提高自身素养。

互补性原则,指在管理过程中,要刚柔并济,将刚性与柔性管理相结合,这也是柔性管理的特色。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刚性管理”的存在制约着被管理者的行为,是外力;“柔性管理能激发被管理者潜在的自我管理能力,是内力。内外共同用力且恰到好处,是十分利于管理效果提高的。

2、从“柔性管理”的角度审视当前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管理中存在的不足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定位是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这决定了实践教学在高职教育中的重要地位。高职教育实践教学的地位甚至强于一般本科教育实践教学的地位。但由于高职教育的特殊性,高职教育的实践教学管理不能直接照搬本科教育的做法,而是要摸索出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所以,高职教育实践教学从教学目标定位、开展方式、师资建设到评价体系等方面都还不够成熟,都处于建设阶段,也必然存在许多不足。

2.1 实践教学目标的定位不够准确

实践教学目标是实践教学的基础。目前许多高职院校仅仅把实践教学停留在实验、实习、实训、毕业设计等环节,将实践教学的目的和功能仅仅或基本定位于学生的技能操作训练上,往往忽视了职业素养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对实践教学的理解过于片面、狭窄。实践教学目标的定位普遍未从职业需要出发,并未真正做到科学合理、具体、明确,也并未真正体现实践性、开放性、职业性。

2.2 实验教学过于强调学生的共性发展

长期以来,高职院校在实验教学中过于强调学生的共性发展而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在实验教学中表现为学生在同一时间做相同的实验、统一详细讲解,学生严格按照教师给出的实验步骤一步步地试验,虽然这样可以保证大多数学生比较顺利地完成实验,但这种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学生只能在教师预先设定的框架中被动地完成实验,没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种实验教学方式不利于锻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不利于学生自学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2.3 实验教师工作积极性不高,“双师型”教师比例偏低

高职院校中的实验教师一直被视为教辅人员,使这部分教师感到低人一等,挫伤了他们的自尊心。高职院校中“双师型”教师比例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实践教学质量的高低。目前高职院校都在努力提高“双师型”教师比例,提高比例的方法一般是“外引内建”,但当前效果并不明显。“外引”的主要问题是高职院校在引进人才时按照政策要求高学历(研究生博士生),这对于那部分真正有企业多年实战经验且学历不高的人才很难被学校认可;“内建”也同样存在由于专职教师教学任务较重,承担较重的教学和各种课程建设或课题任务,真正用于提高实践素质的时间和精力相当有限,即使被送出去企业培训学习也难以深入开展,容易走马观花了事。从而导致目前“双师型”教师的比例和质量普遍偏低。

2.4 缺乏弹性的实践教学评价标准

建立起刚柔并济的评价标准才能更加完善评价体系的构建,也才能更好地为实践教学服务。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一般包括四个方面:评价主体、评价对象、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评价主体一般由教务处、教学督导室和实践教学管理部门承担;评价对象包括教师、学生、实验室、实训基地等;评价内容是实践教学的各个教学环节;评价标准是根据培养目标要求制定出的对实践教学各个环节进行考核的量化指标。目前的评价主体、评价对象、评价内容比较明确,但评价标准则存在较多问题。实践教学评价标准大多过于简单,体现出的更多是刚性要求,缺乏弹性,未能科学、合理地反映出学生的真实水平。

3、高职院校实践教学实施“柔性管理”的途径

上述分析得出,目前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的目标定位、开展方式、师资建设和评价体系等方面尚存在不足,亟待解决。接下来,尝试在实践教学管理中实施“柔性管理”,对这些不足逐一处理。

3.1 根据职业需要定位实践教学目标

实践教学目标的定位,首先,需要通过市场调研和咨询专业指导委员会,掌握行业、企业对本专业技能人才知识、技能和素质等方面的需求状况,确定本专业的定位以及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整体目标与规格要求;其次,要进行相关的工作岗位分析,将整体目标分解成学生应学习和掌握的各个具体专项技能;再次,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要紧紧围绕专项技能的要求开展教学活动,通过课程实践、专业实践和社会实践等教学环节的落实保证整体目标的实现。经此定位的实践教学目标才能体现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

3.2 开放式实验教学

“开放式实验”并不是单纯的从早到晚开放实验室,而是给学生提供一个充分开放和自由的实验环境,在教师的有限指导下由学生自己有步骤、有目的地学习相关知识,自己去设计实验内容,自己去完成某一个具体的项目或任务。学生不再是简单、被动地在实验中验证教师讲授或书本上所述的理论知识,而是要充分发挥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使实验教学从简单的演示、验证型转化为设计、创造型,由此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以及在共同完成任务过程中的集体协作意识。

开放式实验教学需要教师转变教学理念及教学方式,不再是简单的走“教-听-模仿”模式,而是应转变成“提问-思考-动手-总结”模式,转变后的模式可以帮助学生开拓思维,这种模式对教师的知识水平和教学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3 对实验教师及“双师型”教师加大政策倾斜力度

学校应从政策上给予倾斜以提高“双师型”教师比例。“外引”方面,学校应该建立更加弹性的引进制度,不能仅凭高学历一项就将真正素质高、实践强而学历平平的人才一律拦在门外,应该建立更加合理、科学的引进制度,大胆探索衡量合格的高职院校教师的标准,不再一味地跟着普通本科院校往强调高学历的方向走。“内建”方面,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现有专职教师进修、培训,提供给他们各种考察、研讨、交流的机会,鼓励专职教师走出去,减少相关专职教师的工作量,避免各种进修、培训走马观花,确保学有所成。

3.4 制定合理的实践教学评价标准

为更加科学、真实而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需要制定合理的评价标准,这一标准由多元的评价主体、多样的评价方法和多种角度的评价内容组成。

多元的评价主体可以是企业评价、学校评价或学生的自我评价。

多样的评价方法可以根据需要将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期前期中评价与期后评价相结合。评价方法的选用上应重视形成性评价对实践教学的建设性作用。在学生实践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形成性的测评,可以及时地调节、改进学生的实践教学活动。

多种角度的评价内容可包括专业技能、职业意识、人际沟通与自我管理等方面。专业技能主要是评估学生所学习的技能在职业需求中覆盖范围的大小、地位的高低以及是否为职业需求的关键技能。职业意识对于学生顺利进入职场,施展专业技能,做好本职工作,实现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树立职业意识需要学生具备认同感、责任心、适应性以及合作与竞争的观念。人际沟通主要是考查学生在多大程度上具备了良好的人际适应能力,能否因此产生对专业技能学习的促进作用。自我管理主要是评估个体在组织纪律、道德规范、心理调节等自我约束方面的表现。

4、小结

在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管理中实施“柔性管理”,以提高实践教学质量,还应做好以下几点:

(1)管理者(教师)要转变观念,树立服务意识,在管理工作中多一些“柔性”服务,少一些“刚性”管理。这样,被管理者(学生)才能在比较宽松的环境中充分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

(2)注意刚柔并济。虽然“柔性”管理弥补了“刚性”管理的不足,但不能简单地将“刚性”管理完全用“柔性”管理替代,如果全部采用“柔性”管理,则会走向另一个极端。所以,至柔至刚皆不可取,刚柔相济才能相辅相成。

(3)探索开放式教学方式,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以引导、鼓励的方式挖掘学生的主动性和潜力,始终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彻底将“要我学”改变为“我要学”。激励学生主动思考,养成自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

(4)注重教学内容联系实际,做到从实际问题出发引起学生的兴趣,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可以工作过程为导向,采用案例、情景、项目为载体。

猜你喜欢
实践教学高职院校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研究型学习在传热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