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组织对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影响——基于欧盟和东盟两种样本的分析

2013-10-22 08:29周桂荣孟可佳
天津商业大学学报 2013年5期
关键词:行业协会进程商业

周桂荣,孟可佳

(天津商业大学经济学院,天津300134)

国际上关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研究已经很多,在探讨影响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因素方面已形成了比较成熟的理论体系,从各个方面、各个角度阐述了不同因素对经济一体化的影响。1950年,Viner最早提出“关税同盟理论”,已成为判断区域经济一体化成功的首要标准;其后,学者们又相继从技术、社会、政策层面研究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影响,其中 Schiff和 Wang[1]以及 Duina[2]的成果尤为突出。在我国,汤碧[3]从理论上探讨了区域经济一体化形成的动力机制;王伟奇和唐祖爱[4]、易文彬和张建成[5]从欧盟的角度探讨对我国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启示。同时,越来越多的专家开始关注国家机制在区域经济一体化中的作用,Obydenkova[6]就系统阐述了国家在区域经济一体化中的作用,而Behrens[7]也从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探讨其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影响。但纵观国内外专家关于区域经济一体化方面的研究,大多是基于技术、政策或国家方面,鲜有基于商业组织视角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影响的研究。我国的行业组织大多是介于民间和政府间的机构,比较有影响的是行业协会。而有关行业协会在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方面的作用的研究,实证研究很少,许多研究停留在政策建议方面,如王洪庆和李士杰[8]认为我国的行业协会在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中具有介于企业和政府间的中观协调的作用;孙宝强[9]认为在推进粤港澳市场一体化中应积极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行业协会在市场一体化中可以有效避免政府“错位”、“越位”的现象,有利于政府职能的转变;江静[10]则从基于政府的视角,探讨了影响我国行业协会功能发挥的制约因素,指出政府对行业协会的市场准入、资源投入和职能发挥都有一定的制约作用。而有关行业协会的案例研究多集中于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经济区方面,大多探讨在区域经济一体化中行业协会对合作机制的创新,如萧炳南和黄颖[11]认为应整合行业协会,使之成为区域性的行业协会,在合作机制上不断创新,从交流合作、联盟合作到务实合作上不断有所突破。由此可见,行业协会在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中所起的作用也非常大,但受到体制机制的影响,局限性也比较突出。本文基于此,就以欧盟和东南亚中的商业组织为分析样本,探讨商业组织的作用,对欧盟和东南亚商业组织进行比较,为我国行业协会的建设提供经验借鉴和启示。

从欧盟的发展来看,源于产业间的合作与推动,促成了欧洲煤钢联盟(ECSC)的成立,当这种产业间的联合促进了各成员国经济的恢复与发展的同时,源于内外部驱动力推动,通过实行共同的关税同盟,建立欧洲统一大市场,消除了成员国之间商品、人员、劳务和资本自由流动的障碍,进而达到提高各个区域经济发展的目的。而1999年欧元的启动,终于实现了区域内的货币联盟,使欧洲经济一体化进程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这一过程中,内外部的推动作用很多,但其中商业组织起到了关键作用,尤其是在20世纪80年代欧洲经济一体化整合中最关键的时期商业组织的作用尤为显著。

对东南亚而言,自1967年8月宣布东盟成立的《曼谷宣言》以来,东盟把建立“东南亚共同体”作为自己的一个目标。四十多年过去了,东盟从当初的五国已经发展成为包括东南亚十国的大东盟,从最初的一个简单的原则性宣言到已经发展出一套较为完善的组织体系,其中,商业组织所起到的作用不容忽视,尤其是近些年来,其作用更为突出。

尽管在欧盟、东盟这两大区域中,商业组织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由于在组织、形式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所以其推动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作用及效果有着明显的不同。本文通过具体的比较分析,来探讨究竟什么样的商业组织在促进经济一体化进程中更有效。

1 欧洲的商业组织与经济一体化进程

在欧洲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商业组织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其中被整个欧洲正式认可并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组织有欧洲工业和雇主联盟(UNICE)和欧洲工业家圆桌会议(ERT)。由于UNICE要代表的是广大成员的利益和立场,所以必须妥协顾全各方利益,导致其决策的效率非常低下,并且能够通过的决策往往都很一般,对经济一体化的促进作用非常有限。ERT正是在克服UNICE这一组织的缺点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促进经济一体化方面更有效率和影响力,本文以ERT为例来具体阐述欧洲范围内的商业组织的作用。

1.1 ERT 的形成

在20世纪30年代的全球经济衰退和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之后,欧洲经济体陷入了高通胀、高失业、低增长的困境,同时,美国和日本在技术、产业方面的不断发展,导致了欧洲的工业竞争力水平在全球范围内明显下降,引起了欧洲各个国家的担忧。于是,欧洲许多大型公司的高管认为应该成立一个基于整个欧洲层面的组织来降低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从而提高欧洲整体工业的竞争力。经过各个公司之间的不断论证与磋商,终于在1982年,在瑞典沃尔沃汽车公司CEO的组织领导下,建立了一个由欧洲各个领域顶尖公司CEO组成的组织,这就是ERT。ERT成立的目标非常明确,就是为了促进欧洲单一市场的实现,来保证货物、人才和资本在欧洲的自由流动,从而提高其工业在世界范围内的竞争力,促进欧洲整体经济的发展。该组织创始时有17个成员,主要成员的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ERT主要成员简况

从表1中可以看出,ERT的成员为欧洲多个国家的多个行业的一些极具竞争力的公司,因此由这些公司形成的组织对于欧洲经济的发展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并且这些公司的控制权掌握在各个股东手里,都不属于国家,所以由此形成的组织就有着很大的独立性。在早期的单一市场化进程中,欧洲委员会也认识到这一组织支持的重要性,于是,欧洲委员会使ERT的地位合法化,加强与它的联系,进一步扩大它在成员国之间的影响力,自此以后它在欧洲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使欧洲成为迄今为止经济一体化程度最高的一个区域。甚至到今天,ERT在解决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问题方面及进一步深化经济一体化进程中仍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2 ERT在经济一体化中的作用

ERT自成立后,就积极致力于欧洲经济一体化的建设,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来促进经济一体化的进程。

第一,ERT为形成欧洲单一市场而组织援建了一些工程项目。如在1984年1月宣布援建的工程项目是在ERT组织的“欧洲风险资本协会”建立和推动下完成的,该协会有力地推动了资本在欧洲范围内的自由流动。而且实施了升级连接欧洲各个国家的交通设施、建设欧洲高速铁路系统等工程。就这些基于欧洲整体范围的工程而言,欧洲单个的国家很难实施,只有在ERT的作用下,才有了实现的可能。这些协会组织的建立,促进了欧洲货物、服务、人才和资本的跨区域流动。

第二,ERT在经济一体化进程中不仅是建议者,它也直接参与欧洲经济一体化日程的制定。在这方面的一个代表就是DEKKER-PLAN,这个计划是1985年1月由WISS DEKKER(飞利浦当时的CEO)提出的,被命名为“欧洲1990:一个行动的日程”。这个五年计划给出了减少贸易壁垒的具体实现步骤,也提供了实现单一市场计划的总体布局,为欧洲经济一体化指明了前进的方向,避免了在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由于政策方面的失误而走一些弯路。

第三,ERT可以有效劝说政府部门并给政府部门施压尽早实现单一市场化。1985年8月,欧洲委员会提出了一揽子措施去消除欧洲各个国家的贸易障碍,但由于各个成员国害怕丧失主权,表现得并不积极。正当成员国政府正在犹豫是否进行单一市场化时,ERT组织了一个监督部门,专门监测各个成员国的具体行动,促使其按照单一市场化的计划进度执行。且在1987—1992年期间,ERT和政府组织、欧洲委员会的代表进行了多次会谈,洽谈解决在市场一体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其中,ERT发挥了政府部门、欧洲委员会所不具备的力量。与此同时,ERT还可以给政府部门施加压力,促使政府部门实行经济一体化。如1985年4月,在《金融时报》的首页就刊登着这样一篇文章,具体内容是说如果欧洲领导不能按照经济一体化的计划实行,它们将把公司移到海外,这些跨国公司就用这种方式来促使政府去实行区域经济一体化。

关于ERT的作用可以通过流程图导出。

图1 ERT作用流程图

从图1可以清楚看到,ERT这个独立于政府部门的商业组织可以通过工程援建、制定政策、监督政府、给政府施压等一系列方式方法有效促进欧洲经济一体化的实现。在欧洲,这种形式的商业组织还有许多,正是它们共同的作用,使欧洲成为全球范围内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最高的一个区域。

2 东南亚的商业组织——东盟工商咨询理事会的作用

20世纪60年代中期,由于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新加坡等国家独立不久,他们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内部问题,即如何保证社会的团结,建立公民的民族国家意识,恢复或建立民族经济,树立国家的权威。也正是因为独立不久,某些国家之间还存在一些领土和边界问题,这些都涉及到国家的主权和安全问题,而这些问题又不是一个国家所能解决的,这就需要一种机制或组织,正是出于这种需要,东盟应运而生。但由于这种合作直接涉及国家主权这一敏感性问题,因此东盟在合作上难以形成一股强劲的动力,发展比较缓慢。随着区域内贸易往来越来越密切,东盟经济发展也有了一定的基础,但相比其他区域,发展水平还是很低的,为了改变这种现状,东盟内部对加强国家间经济合作的要求也越来越强烈,同时,东盟也意识到,充分发挥区域内大型企业的作用对经济一体化的实现会更有好处,由此加强与企业之间的联系。于是在2001年11月的东盟第七次峰会上,东盟领导人达成了创建东盟工商咨询理事会(ASEAN-BAC)的协议。2003年4月,ASEAN-BAC召开了第一次会议,有15个优秀企业的代表参加。

ASEAN-BAC的建立有两个任务:一个是实行东盟经济一体化;另一个就是提高东盟的整体竞争力。这些任务在2003年10月的第九次峰会上被具体化,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提议就是APPS方案。这个方案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探索东盟在技术规则和生产标准方面的一体化的可行性,使更多的公司参与到ASEAN-BAC这个商业组织中来,以此推动东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具体实施措施如下。

第一,提供交流平台并奖励为东盟经济做出杰出贡献的企业。ASEAN-BAC每年通过举办会议来促进交流与合作。第一个是东盟商业投资峰会(ABIS),这个会议每年都有一个主题,给东盟各个部门的商业领袖一个表达自己对经济一体化方面意见的机会。第二个就是东盟企业奖(ABA),这个奖将授予那些对东盟经济繁荣做出杰出贡献的东盟企业。

第二,强化与东盟各成员国政府间的信息交流。ASEAN-BAC与东盟各个成员国政府之间时刻保持着密切的联系,通过在东盟办公地点设立办事处,加强与东盟各个成员国政府之间的信息交流和相关事务的处理,以此推动经济一体化进程。

由此可见,ASEAN-BAC对东盟经济一体化进程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它在促进经济一体化进程中也有着明显的局限性。

从组织方面来看,ASEAN-BAC由来自东盟各个国家的行业领袖组成,表面上看,它和欧盟中的商业组织形式很相似,在促进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应该可以发挥很大的促进作用。但实际情况却不是这样,主要是由于具体哪个企业有资格加入这一商业组织由各个国家政府来指定,最终的决定权还是在政府的手里,所以政府肯定会选择那些能代表自己利益的企业去参与这个组织,这与欧洲的商业组织成员的选取有着本质的区别。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一个涉及基于一国政策向基于一个区域政策的改变,而对于这个由政府部门指定的成员组成的组织,它不可能去制定一个不利于自己国家利益的政策,而对于区域来说,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推动往往取决于国与国之间利益的妥协程度,所以,当区域政策与国家政策相悖时,东盟的这个组织就失去了继续实行经济一体化的动力及利益驱使,不利于经济一体化的实现。

就管理方面而言,ASEAN-BAC也有一些问题。主席的选举采取每年轮换制,经常的变更将干扰政策执行的连续性。从这些年的实际发展情况来看,ASEAN-BAC在区域经济一体化方面也没能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发挥正如欧盟商业组织一样的作用,只是在东盟领导人的要求下创建了一些促进东盟品牌和服务的跨国公司。

所以,基于东盟各国政府作用下形成的商业组织在促进东盟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有着非常明显的政府主导色彩。就经济一体化的定义来看,即“经济一体化是一种国家间把有关事物的决策、执行和监督汇聚到一个共同机制下进行的过程”,所以从严格意义上来说,东盟的组织形态、决策机制还远远没有达到经济一体化的要求,经济一体化程度非常低。

3 两种商业组织的比较

比较欧洲和东南亚的商业组织可以看出,两者之间在形式方面有着显著的差别,这些差别也就决定了在经济一体化进程中是商业组织还是政府更有话语权。

ERT主要是由一些欧洲大型公司的CEO组成。作为一个纯粹的私人组织,它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去制定政策方针,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并且在与政府政策相悖时,给政府施加压力,来促进经济一体化的实现。

而在东南亚,ASEAN-BAC不是由私人企业部门自愿组成的,而是由各个国家的政府来指定成员形成的。虽然该组织也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计划来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实现,但它的活动要被成员国政府指导和控制,没有充分的独立性,这就决定了它不能对成员国施加很大的压力去促进经济一体化的实现和完善,只能服从于各个国家本身的利益。

因此,ERT在欧洲经济一体化中的作用,充分说明了一个独立的商业组织在促进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重要性。而东南亚缺少这样一个独立的商业组织,ASEAN-BAC是完全听命于政府安排的商业组织,这就意味着它给政府施加压力的缺失,这也就是为什么欧洲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要比东南亚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高得多的原因之一。

4 启示与建议

我国作为东盟经济一体化中的重要成员,其扮演的角色备受关注。这不仅是因为中国在推动东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更重要的是作为人口和经济大国,中国全新的大国崛起模式,使得“中国威胁论”引起欧盟与美国的警觉,这也成为中国在国际社会中发挥作用的障碍。因此,在政治纷争不断的背景下,推进区域经济合作,发挥商业组织在区域经济一体化中的作用,则是在区域整合中不断形成共识的关键节点。

首先,应借鉴欧盟的经验,积极发挥跨区域、跨国家的商业组织的作用。在经济全球化和跨国并购的发展趋势下,要积极发挥不在政府作用下的自发的由私人企业形成的商业组织的作用。目前,中国与东盟之间缺少这样一个有影响力的商业组织。所以,为了加速中国—东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政府部门应鼓励我国具有影响力的私人企业积极主动地与东盟各个国家的重要企业交流、合作,最终形成一个类似于ERT的一个跨区域的商业组织,通过制定区域经济一体化中的方案策略,给各个国家的政府施压,克服中国—东盟经济一体化中政府之间不能解决的问题,来促进经济一体化的实现。

其次,发挥商业组织在推进区域市场一体化中的作用,提高务实合作的效率。商业组织作为政府和企业之间的桥梁,在推进企业间务实合作上不仅起到了上传下达的作用,同时由于组织成员的网络化覆盖,使得市场化配置资源效率提高。因此,面对东盟成员国之间在发展水平和社会意识形态领域存在较大的差异,充分发挥商业组织的作用可以有效推进区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与发展。而针对中国与东盟总体经济发展水平相同、产业结构相似的特点,为避免恶性竞争,商业组织应充分利用其信息化的网络优势和成员所长,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推进合作的差异化发展。

第三,通过商业组织这一非正式制度的外溢作用,不断完善合作机制。通过对欧盟经济一体化决策规则的研究,我们发现,制度变化的内生非正式规则外溢推动尤为关键。在规则制定的过程中,正式规则的解释促使了非正式规则的产生,反过来,非正式规则可能影响既定规则改变的未来周期。比如说,非正式规则会在将来被正式化。这个非正式制度创建的过程可能主要以两种方式影响结果:(1)非正式制度可能会修改甚至取代正式制度制定的程序;(2)为了创建非正式制度,实质性的问题可能会被工具化。因此,非正式制度产生的过程受正式制度框架的影响但不被其决定则是首选。其次,需要注意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的改变可能是相互作用的结果,以致于对正式制度有较少直接影响的参与者,将会通过非正式制度合作来实现其对正式制度的间接影响。

[1]Schiff M,Wang Y.Regional Integration and Technology Diffusion:the Case of the North America Free Trade Agreement[R].World Bank Policy Research Working Paper,No 3132,2003.

[2]Duina F.The Social Construction of Free Trade:the European Union,NAFTA and MERCOSUR[M].Princeton: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2006:39.

[3]汤碧.区域一体化模式比较[J].南开经济研究,2002(3):54-56.

[4]王伟奇,唐祖爱.欧盟“社会一体化”及对我国区域一体化的启示[J].三峡大学学报,2008(2):62-65.

[5]易文彬,张建成.欧盟成功原因之解[J].南昌大学学报,2012(1):31-35.

[6]Obydenkova A.New Regionalism and Regional Integration:the Role ofNationalInstitutions[J].Cambridge Review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2006,19(4):590 -610.

[7]Behrens K.International Integration and Regional Inequalities:How Important Is National Infrastructure?[J]The Manchester School,2011,79(5):952 -971.

[8]王洪庆,李士杰.行业协会与长江三角洲地区产业一体化[J].当代经济管理,2007(1):75 -81.

[9]孙宝强.发挥行业协会在粤港澳市场一体化中的作用[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09(2):79-82.

[10]江静.转型国家行业协会功能发挥的制约因素——基于政府视角的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06(11):93 -97.

[11]萧炳南,黄颖.长三角一体化中行业协会合作发展的思考[J].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2011(6):99 -104.

[12]Yoshimatsu H.Regional Integration and Business Interests:A Comparative Study of Europe and Southeast Asia[J].European Journal of East Asian Studies,2007(6):217-243.

[13]保建云.发达地区间区域一体化发展与地方利益协调分析[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7(10):58 -63.

[14]周桂荣,蒋素领.区域间产业生态系统的构建与合作机制研究[J].天津商业大学学报,2011(2):9-13.

[15]臧学英,祝尔娟.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总体战略的新特点[J].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06(4):93-98.

[16]刘志彪.中国新一轮经济改革方向与中心环节[J].学习与探索,2012(3):80-84.

[17]顾佳峰,张翅.企业与政府的动态博弈分析[J].现代管理科学,2012(10):30-32.

猜你喜欢
行业协会进程商业
河北省保险中介行业协会
广东省铸造行业协会十周年会庆暨第四届理事会就职典礼成功举行
债券市场对外开放的进程与展望
改革开放进程中的国际收支统计
商业前沿
商业前沿
商业前沿
商业遥感已到瓜熟蒂落时?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成立
社会进程中的新闻学探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