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秀玲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宋代理学家亦明确主张“乐学”,提出:“教人未见其趣,必不乐学。”告诫教者,学生不乐意学习,应当先去检查自己的教学能否引起学生的兴趣,而不是去指责学生。这就是说,我们的教学最主要的应当是先去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呢?使学生达到好学、乐学的境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呢?这就给我们教师提出了一个严肃的问题,也就要求我们教师科学地组织课堂教学的双边活动,善于创设一定的教学情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我觉得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要重视课堂设计,千方百计调动学生的欲望
在课堂教学中,我认为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巧妙的运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学成功的关键。尤其是一节课的开始,为学生创设最佳的教学情景激发其学习动机,启动其思维更为重要。例如在教学“年、月、日”这一课时,我抓住学生的好奇好疑的心理特点,在学习新课之前现提问这样几个同学:“你今年几岁了?过了几个生日?”接着在提问如下的问题:“我们学校的工友孙爷今年六十岁了,卻只过了十五个生日,谁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一石激起千层浪,有的说他可能忘了,有的说从前的生活条件差过不起生日等。对于没有掌握“年、月、日”知识的孩子们来说,确是一个奇怪的问题。因此,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便产生了希望了解这一奇怪的现象的愿望,同时也就使孩子具备了良好的学习动机。
二、课堂节奏要和谐,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有一位著名的特级教师曾经说过:“如果是十分钟都是一个调子,平铺直叙,像流水一样地淌、淌、淌、,学生也会感觉到乏味,打不起精神。”因此,我们必须遵循孩子们的认知规律,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教学艺术节奏。
课堂教学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内容安排要错落有致,时间分配要适当。重点突出反复讲,难点分散慢慢讲,学生认为简单的地方可以一带而过,难懂的问题重锤敲打,切忌平均使用力量。
在知识的传授上,应遵循“引导——发现”的教学模式。教师提供的语言或实例、引导等在性质上、数量上都应当是有明确的指向,作为一名教师,要善于为学生创设一个认知上的困难情境,使学生产生想解决这一认识困难的内在要求,从而去认真思考所要研究的问题,激起学习的兴趣。比如,出示尝试题,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同时产生解决问题的强烈欲望;自学课本,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成为学生的切身需要;尝试练习,学生跃跃欲试,急切想看看自己学的怎么样;学生讨论,说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喜悦和烦恼;教师讲解,升华提高,符合学生的迫切需要有一个权威来印证自己正误的心里。
三、注重课堂形式的变化,使学生乐于学习
伴随课堂教学活动的进一步学习,学生由于长时间的集中学习,积极思维,在课前的十分钟左右,注意力便开始了明显减退,学习倾向明显变弱。此时,教师需要更加灵活地处理好教学内容,恰当地选择教学方法,特别要注重增加刺激物的新鲜度,做到动静相生,曲折起伏,跌宕有致。比如增加题目的生活化和趣味性,让学生拼一拼、连一连、说一说、议一议等,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多种感官协调动作。再如抓住学生好胜心强的心理,安排一些竞争性题目,让学生比一比,安排些智力型题目让学生猜一猜,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就又会再次被调动起来。
四、教师教育理念的真正转变,是实现“双边”活动,提高教学效益的根本
巧设双边活动,教师针对一节课的精心设计,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如看书、探究、提问、交流等。学生的闪光点就在自己思考、探究、提问、交流中呈现。同时学生的勇气、自信和语言表达能力等都得到培养和提高,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转变教育理念的一个有效的途径是加强备课环节,如在一节语文课上,我加强了备课,上课一开始让学生在看图联想作文中讲的一个动人的故事,得到了美的享受,激励了学生,分享了美的感受。在交流中大家就某部分又提出了更精心的设计,而这些设计都是围绕增加学生活动的。教师们都真正意识到课堂上自己讲得太多是徒劳的,精心的设 计学生活动,启迪学生的智慧,培养学生(下转 43页)(上接 30页)的能力,让学生全员参与,那才是真正的新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
总之,课堂教学“起承转合”的每一细节,都应该慎密思考,精心设计,这样,才能真正把一节课雕塑成精美的艺术品,从而做到教的生动,学的轻松活泼。山重水复,扑朔迷离将学生强烈吸引住,使之情为之动,趣为之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