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区域地矿经济发展研究

2013-10-21 03:04孙中义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2013年2期
关键词:矿产资源安徽省矿区

■ 孙中义/程 建

(安徽省工业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合肥 230051)

0 引言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加快推进,我国矿产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加快找矿突破、立足国内增强矿产资源保障能力,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性问题。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纲要(2011—2020年)中明确指出:“在工作部署上,要兼顾矿产资源分布规律和区域经济发展布局,以找矿突破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在此背景下将地矿经济与区域经济结合起来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地矿经济是地勘经济与矿业经济或矿产资源经济的有机融合。关于我国地矿经济与区域经济的结合研究目前尚不多见,可以从以下相关研究中得以借鉴:刘路教授较早对地质经济管理进行了研究[1]。阎军印研究了区域资源经济,提出了资源经济势的概念[2]。成金华和吴巧生对我国矿产资源经济学理论进行了综述[3]。郑述平认为矿业经济与地勘经济整合重组将是其惟一选择[4]。胡小平对我国矿产资源经济区划与产业布局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建立三级矿产资源经济区划体系和6个矿业及相关工业布局的构想[5]。当前无论是找矿突破战略还是国家区域发展战略都需要将两者结合起来进行系统规划和研究。本文将地矿经济与区域经济结合研究称为区域地矿经济。

安徽省矿产资源储量丰富,同时也是矿产资源消费的大省。安徽省的区域经济发展与地矿经济具有非常密切的联系。本文将在探讨区域地矿经济发展理论的基础上,对进一步促进安徽省区域地矿经济发展策略进行探讨,以期为开展相关研究和经济活动提供参考。

1 区域地矿经济概述

1.1 区域的界定

区域地矿经济将区域限定为成矿区(带)及其毗邻地区。成矿区(带)按规模划分共分5级,其形成具有客观性、地域不均衡分布性、特定矿产集中性等特点。其他学科如区域经济学的区域划分通常以自然和行政区域划分为标准,划分区域的总和不会增大。而随着找矿突破战略的实施,新的成矿区(带)和新的矿产探明情况的出现,区域地矿经济研究的区域将会不断扩大。区域的界定方式及区域变化的特点也造成了区域地矿经济具有自身特有的规律。

表1 相关经济理论研究内容对比

1.2 区域地矿经济的研究内容

区域地矿经济与区域经济学等学科具有密切的关系,但在研究内容上有所不同。表1列出了相关经济理论的研究内容。

根据区域地矿经济概念提出的背景,区域地矿经济主要探讨如何满足成矿区(带)及其毗邻地区经济发展的矿产资源需求和地质矿产资源如何通过区域内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支撑和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规律、模式和方法。区域地矿经济研究与表1中经济理论比较,在研究中更加突出如何解决区域经济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和矿产资源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方面。

1.3 区域地矿经济对区域发展的作用

区域地矿经济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同样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战略意义,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可以分为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拉动作用。区域地矿经济的发展将带来相应的区域投资、就业、财政税收、消费和研发的增长,从而对区域经济发展形成了显著的拉动作用。以投资增长率为例,由于目前还没有关于区域地矿经济的统计数据,假设仅以采矿业作为近似的代表,统计2004年到2010年的投资累计增长率进行比较如图1。

通过比较,采矿业7年间累计增长超过446%,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和其他热门投资行业,这其中还没有将与采矿业相关的产业情况计算在内。事实上区域地矿经济的范畴要远大于采矿业。通过发展找、探、采、冶一体化的地矿经济,可以有力地拉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二是推动作用。区域地矿经济的推动作用是指在拉动投资、消费等增长的同时,支持和推动了下游产业、相关配套产业的发展。根据有关研究[6],135个国民经济部门中,与矿产资源开采业直接后向关联的部门数量超过100个。发展地矿经济前提是进行矿产资源的找、探、采、冶,这些活动都需要大量的高技术含量装备和设施。因此发展区域地矿经济必然推动相关配套产业的发展。丰富的矿产品将吸引相关制造业来到本区域内建设生产基地或就近使用本区域的矿产品,从而有利于形成密切联系的产业集群。此外发展区域地矿经济会推动区域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将推动建筑业、交通运输业、房地产业、电力和信息行业的发展,从而推动区域经济整体提升。

2 安徽省区域地矿经济发展的现状

安徽省矿产资源丰富,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坚实基础。已发现[8]矿产158种,有资源储量的118种。对国民经济有重大影响的45种重要矿产中,安徽有32种。全省已经探明的矿产地中,列入储量表的产地1629处,其中金属矿产地751处,非金属矿产地649处,能源矿产地229处。大型矿产地189处,中型矿产地318处,小型矿产地1122处。查明资源中,煤、铁、铜、硫铁矿、石灰岩、盐矿、石膏等7种构成了安徽省矿产资源主体,矿产储量在全国的位次分别为第八、第四、第六、第二、第一、第十三和第二。

安徽省区域经济发展与地矿经济具有密切联系。从安徽省主体矿产资源分布来看,煤炭主要分布在两淮煤田,铁矿主要分布在马鞍山、庐江等地。铜矿主要分布在铜陵、安庆、滁州、庐江等地。硫铁矿、水泥用灰岩主要分布于沿江地区。矿产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托起了淮北、淮南、马鞍山、铜陵等4座工业城市,形成了淮南矿业、淮北矿业、皖北煤电、新集能源、铜陵有色、马钢集团、海螺水泥等七家以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为主的大型矿业集团。

从全省整个矿业对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矿业已成为安徽省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根据统计数据分析,安徽省重要矿业资源产业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很强的支撑度[8]。从产业链角度来看,矿业发展也进一步推动了产业链的升级和产业调整。从区域角度来看,安徽省九大产业振兴规划都是根据本区域矿产资源优势来进行布局和发展。如打造以马钢集团为核心的钢铁基地,以铜陵有色金属集团为核心的铜产业基地,以两淮煤炭基地为基础的五大煤化工基地等。

3 对安徽省区域地矿经济发展策略的思考

3.1 加强成矿区(带)的地质工作,夯实发展基础

加强成矿区(带)的地质工作,勘查矿产资源储量和经济效益评估,建立矿种资源数据库,编制矿产资源分布相关图件,是开发利用矿产资源的前提。根据预测,安徽省工业化中后期发展所需矿产资源保证程度不高,供需形势比较严峻。矿产资源供应已成为安徽省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必要基础条件。因此《安徽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8—2015)》提出重要矿产资源勘查的主要任务是:开展重点成矿区(带)重点矿种、大中型矿床的勘查工作,加强深部找矿,提交可供进一步勘查或基本查明一批具有重要开发价值的矿产地20-25处,新增一批资源储量。

为达到以上目标,需要对省内不同大地构造单元的成矿理论和成矿规律进行研究,在成矿区(带)划分基础上做好勘查规划。进一步完善公益性地质工作和商业性地质工作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完善“泥河模式”推进整装勘查,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加大对专业和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力度。

3.2 科学布局区域产业,并举区域优势和资源优势

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纲要明确提出要“扭转大宗矿产产地与消费区分割的局面,促进区域产业协调发展”。区域产业布局应充分考虑矿产资源分布和矿业发展现状,进行系统规划。分析安徽省9个矿业经济区规划,可以看出都是遵循了成矿区(带)和区域内城市相结合,在区域内城市的辐射带动下,支撑和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规律。其中淮北煤—煤化工矿业经济区等6个国家级矿业经济重点发展区都是将矿产资源的找、探、采、冶有效整合,走一体化区域地矿经济发展之路。从依托矿产资源产业发展优势建立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一轴双核两翼”的产业空间布局,也可以看出区域优势与资源优势相结合的重要性。

未来还可以通过对区域地矿经济的深入研究,加强成矿区(带)及区域内城市间的协作,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模式推广全省。结合全省成矿区(带)分布特点,通过路网、水网等交通基础建设,构建基于三大成矿区(带)及其毗邻区域,江淮两大黄金水道,多个城市产业组团和区域产业集群的全面发展格局,形成对周边区域的辐射带动作用和更大范围的区域地矿经济效益。

3.3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保障

成矿区(带)的地矿经济是毗邻地区经济发展的动力源和保障基地。成矿区由于地域和历史原因,大多基础设施建设严重不足。基础建设的不足严重制约了区域地矿经济的发展和对周围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因此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是保障区域地矿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矿产资源分布的地域性特点决定了发展地矿经济和矿产资源产业不能走孤立发展的道路,而是必须配套发展所在区域的经济。只有将区域地矿经济发展与本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才能产生效益。因此区域地矿经济发展是一项庞大、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多领域、多区域、多产业和多部门的协作,这些都需要政府部门进行统筹和大力推动,充分发挥扶持与监管作用。在行政区域管理、财政、税收、人才培养、产业集群规划等方面继续出台更全面系统的政策措施,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投入,为区域地矿经济发展提供支撑。

此外政府部门应根据区域地矿经济发展规律,提前做好区域发展筹划。随着铜官山铜金矿、泥河大型铁矿、祁门大型钨矿、金寨大型钼矿等一批新探明和待开发的矿产资源的出现,将有力推动成矿区(带)区域内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发展。如铜官山铜金矿预期可获得金矿50t到80t[9],开发利用活动对该区域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乃至更大范围的产业格局都将产生深刻影响。因此对上述成矿区(带)及其区域应提前进行规划,进行必要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投入,在行政区划上可以按照产业发展需要和区域间联系程度,提前筹划,建镇立市,更好地发挥成矿区(带)区域内城镇产业集中、资源集中、物流便利的优势,形成一批新兴的产业城镇组群。

3.4 按照建设“两型社会”要求,注重科学发展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能源危机日益加剧、自然环境持续恶化,国家对“两型社会”的要求不断提高。矿产资源产业是高能耗高污染产业,其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废水、废气对环境污染严重。区域地矿经济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应加强对矿产资源产业的污染治理,努力发展低碳的区域地矿经济。因此发展区域地矿经济需要在充分考虑发展低碳经济的大背景下,尽快完善和贯彻执行《矿产资源法》、《资源综合利用法》,健全配套法律法规,充分发挥各种经济手段的调节作用,依靠科技进步,开展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和发展循环经济。针对具有多种矿产共伴生的矿产资源,资源开发要实行综合开发、综合回收、综合利用,使一矿变多矿,一种产业变多种产业[10]。同时加大对区域地矿经济的研究、区域规划和政策引导,在建设界首再生铅循环经济工业园、皖南稀有金属提取基地、安庆化工产业循环经济链等8个矿产资源循环经济工业园基础上,形成基于区域地矿经济发展的、由若干支柱或优势矿产资源产业为支撑,矿产资源高效利用,区域产业聚集的循环经济工业发展体系,形成区域地矿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和低碳的良性发展新局面。

[1]刘路.对建立地质经济管理学科的思考[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1997,20(5):451-453.

[2]阎军印.资源经济势——区域矿产资源经济决策的新途径[J].中国地质矿产经济,1998(11):6-9.

[3]成金华,吴巧生.中国矿产资源经济研究综述[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6(6):36-40.

[4]郑述平.转变地矿经济发展方式刻不容缓[N].中国有色金属报,2010-8-31(6).

[5]胡小平.我国矿产资源经济区划与产业布局[J].地域研究与开发,1998,17(2):49-55.

[6]崔娜.矿产资源开发补偿税费政策研究[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

[7]余良范,黄步旺,李建设,等.安徽省重要矿产地质勘查项目区块(探矿权)设置研究[J].安徽地质,2012,22(1):72-76.

[8]蒋健明,栾文楼,李建设,等.安徽省重要矿产资源战略研究[M].北京:地质出版社,2012.

[9]蒋其胜.铜官山铜金矿田深部资源潜力预测分析[J].安徽地质,2006,16(2):101-104.

[10]鹿爱莉,齐亚彬,贾文龙,等.秦岭—大别地区矿产资源区划与开发[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2001,17(2):11-15.

猜你喜欢
矿产资源安徽省矿区
成长相册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加纳Amanforom矿区Ⅲ号隐伏金矿带的发现与评价
加纳Amanforom矿区Ⅲ号隐伏金矿带的发现与评价
湖北省保康县堰边上矿区发现超大型磷矿
广东省蕉岭县作壁坑矿区探明超大型铷矿
自然资源部发布《中国矿产资源报告(2018)》
矿业权出让转让及矿产资源开发整合审计主要内容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