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公共就业服务均等化水平的统计评价

2013-10-20 04:30张海枝
统计与决策 2013年24期
关键词:均等化指标水平

张海枝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武汉 430073)

我国是人口大国,人口就业基数较大,再加上近年来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城市化的发展,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就业形势严峻。就业是民生之本,是劳动者安身立命的基本手段,关系到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政府在促进就业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许多国家都将承担公共就业服务作为政府的重要责任。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政策目标,公共就业服务作为基本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如何实现公共就业服务的均等化,更好地履行公共就业服务职能,缓解就业压力,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 就业服务均等化指标体系

1.1 构建公共就业服务的评价指标体系

本文所研究的重点是衡量不同省份的公共就业服务均等化水平,由于对公共就业服务内容的评价涉及很多方面,在选取指标的时候主要遵循以下原则:(1)评价指标应具有代表性,避免过多过滥的选取指标,要考虑指标结构的合理性,从不同方面选取反映地区公共就业服务均等化水平的指标。(2)评价指标应具有可比性,所选取的指标能成为不同省份进行比较的有效参照。(3)评价指标应具有可操作性,评价指标应易于理解,方便人们收集和计算。本文在研究了相关文献,咨询有关专家的情况下确定评价指标,并根据选取指标的原则进行调整,最终形成了一个科学合理、全面综合、操作可行的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

1.2 基于熵权TOPSIS的评价方法

本文所讨论的各地区公共就业服务均等化综合评价,其评价方法是将熵权法和TOPSIS法结合运用。由于对公共就业服务均等化水平进行综合评价,涉及到多个评价指标,为保证评价的准确性,必须对指标赋予不同权重。熵权法是一种客观赋权方法。在具体使用过程中,熵权法对不同省份公共就业服务水平评价指标的原始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建立规范化的矩阵,然后计算各指标的熵值,利用信息熵计算出各指标的权重。运用TOPSIS法对不同省份的公共就业服务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其基本思路是就是通过测量公共就业服务评价指标值与有限方案中的最优方案和最劣方案的相对距离来进行排序。把每个省份的指标评价值向量与最优方案、最劣方案作比较,考察它们与最优方案和最劣方案之间的距离,若某省份的指标评价值向量最接近于最优方案同时又最远离最劣方案,则该地区被评价为最佳;反之,则被评价为最差。用这种方法可以对各省份的公共就业服务水平进行排序。结合相关文献的研究成果,建立熵权Topsis评价模型,其步骤如下:

表1 公共就业服务均等化指标体系

1.2.1 评价指标无量纲化处理,建立规范化矩阵

设有n个指标构成的评价体系来评价m个地区,第i个地区的第j项指标值记为aij(i=1、2…m;j=1、2…a),所有原始数据构建一个决策矩阵A=(aij)m×n。在进行综合评价时,不同的指标具有不同的计量单位,必须对指标进行无量纲化。本文运用功率系数转换法对原始数据值进行无量纲化,采取如下方法:指标值越大越好称为正指标,指标值越小越好称为逆指标。

经过上述公式处理后,原始数据不仅实现了无量纲化,还实现了同向化。即无论是正指标还是逆指标都是越大越好,所有的bij形成一个规范化矩阵B=(bij)m×n。

1.2.2 对评价指标赋予权重

不同的评价指标之间的相对重要程度是不同的,应当赋予不同的指标不同的权重,合理地分配权重是量化评估的关键。确定权重的方法有主观赋权法和客观赋权法。由于主观赋权法不同的评价主体会存在较大的误差,所以本文采用的熵权法是客观赋权法,可以有效地减少主观误差。

(1)对于规范化矩阵中的各指标数据做比重化变换:

(2)计算指标的信息熵值Ej

如hij=0时,则hijlnhij=0,也可以表明该指标向决策者提供有用信息

(3)计算第j个指标的熵权,建立加权规范化矩阵

指标的熵权和熵值成反比,对于给定的指标j,若bij的差异性越小,则ej越大,1-ej越小,表明该指标在综合评价中所起的作用越小,其权重就越小。反之,若bij的差异性越大,则ej越小,1-ej越大,表明该指标在综合评价中所起的作用越大。其权重就越大。故在具体应用时可根据各指标值的变异程度,利用熵来计算各指标的熵权。数据结果如表1所示。

利用各指标的熵权对所有的指标进行加权,从而得出加权的规范化矩阵

(3)确定矩阵B″正理想解向量B+和负理想解向量B-

(4)分别计算各地区公共就业服务指标评价值向量到正理想解向量的距离和到负理想解向量的距离

(4)分别计算各地区的公共就业服务指标评价值向量与最优值的接近程度

Ci在0与1之间取值,Ci愈接近1,表示该评价对象越接近最优水平;反之,愈接近0,表示该评价对象越接近最劣水平。按Ci大小将各评价对象排序,Ci值越大,表示综合效益越好。

(5)对各地区公共就业服务均等化水平进行综合排序

根据综合评价值Ci的大小对各地区公共就业服务均等化水平进行排序,Ci值越大,表明该地区的公共就业服务均等化水平越高;反之则该地区的公共就业服务均等化水平越低。

2 公共就业服务均等化水平的实证

2.1 我国不同省份公共就业服务均等化水平的综合评价

为了客观评价我国不同省份公共就业服务均等化水平,在此基础上提出提高我国公共就业服务均等化的对策。本文以31省(市)为样本,利用熵权TOPSIS综合评价方法对这些地区的公共就业服务均等化水平进行排序(具体权重见表1),评价结果如下:

表2 2010年各地区公共就业服务均等化水平的综合评价

2.2 对综合评价结果的重点分析和说明

2.2.1 我国公共就业服务均等化水平整体水平较低

均等化水平较高的地区是北京,但Ci的值也只有76.97%,均等化水平最低的地区是广西,Ci的值只有16.21%,差距较大。从投入类指标来看,我国公共就业服务财政支出总额不足,人均支出地区差别较大。虽然我国社会保障和就业财政支出总额不断增长,但社会保障和就业财政支出占财政收入的比重远远低于其他国家,并且由于中央财政转移支付能力不足和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政府对公共就业服务的投入不均等,各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公共就业服务水平的差距日渐扩大。从产出类指标来看,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建设落后,服务质量不高。以我国公共职业介绍服务为例来看,2009年我国共有37123个公共职业介绍机构,12.6万名工作人员,每个公共职业介绍机构平均约有3.39个人,其中有3711个县区级以上公共职业介绍机构,2.6名工作人员,每个机构平均约有7个工作人员;有6963个街道劳动部门办公共职业介绍机构,工作人员1.9万人,每个机构平均约有2.73个工作人员;有15174个乡镇劳动部门办职业介绍机构,工作人员有3.5万人,平均每个机构约有2.3个工作人员。公共职业介绍机构的工作人员工作任务繁重,并且工作人员的素质不高,难以保证公共就业服务数量和质量。

2.2.2 公共就业服务区域发展不平衡

从表2中结果来看,云南、内蒙古、贵州、西藏、甘肃、新疆、陕西、四川、青海等地的公共就业服务均等化水平排名靠前,一方面是有的地区人口基数较小另一方面大量劳动力流动到发达地区就业,登记的求职人数较少,均数较大而体现的均等。天津、上海、广东、江苏、浙江等地的公共就业服务均等化水平排名靠后,虽然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很高,对公共就业服务投入总额较大,但是人口规模大,大量劳动力流入到当地就业,登记的求职人数数量远远高于其它地区,均数较小而均等化水平较低。河南、山西、湖南、安徽、重庆、吉林、辽宁、黑龙江、山东等地虽然人口数量较多,但经济发展水平较为平均,对公共就业服务的投入较多,并且有大量劳动力流出就业,因而公共就业均等化水平靠前。海南、福建虽然地处东部,但经济发展起步较晚,对公共就业服务的投入不足,均等化水平较低。

3 政策建议

(1)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建立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国外许多国家的社会保障和就业财政平均支出占财政收入的30%左右,与国外相比,我国社会保障和就业财政支出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所以政府应继续加大对公共就业服务的财政支持力度,使得就业和再就业工作获得长期有效的资金保障,另一方面,要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通过政府财政转移支付,降低不同区域间、城乡间、劳动力流出地和流入地之间的公共就业服务水平差距。

(2)实现劳动力市场一体化,建立城乡统筹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

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实行城乡二元分割的管理体制,城市劳动力和农村劳动力由于不同的户籍身份在就业时处于就业机会不等、就业待遇不同的分割状态,就业服务的享有方面置了许多障碍。必须打破城乡就业二元分割,建立起一体化的劳动力市场。取消针对农村劳动力进城就业的各种准入限制,将农村和农民工纳入到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改变长期以来重城市轻农村的管理模式,建立从城市到农村一体化的就业服务体系。

(3)构建多元化的公共就业服务供给机制

根据发达国家就业管理体制改革的经验来看,公共就业服务的提供机制有三种模式即政府机制、市场机制和非营利机制。公共管理理论研究表明,政府、市场和非营利组织在提供公共就业服务方面都会出现“失灵”,多元化合作提供是必然的发展趋势,应充分发挥政府、市场和非营利组织的合力作用,提高公共就业服务的供给效率。另一方面,由于公共就业服务具有公益性,所有劳动者都有权利获得,具有正外部性,政府提供公共就业服务的优势显而易见,必须坚持政府及公共机构在提供公共就业服务中的主导地位。

[1]陈诗达,陆海深.公共就业服务均等化的财政支持研究——以浙江为例[J].当代社科视野,2009,(2).

[2]麻宝斌,董晓倩.中国公共就业服务均等化问题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2009,(6).

[3]温俊萍.公共就业服务均等化及其实现路径探析[J].上海商学院学报,2010,(6).

[4]孙德超,贺晶晶.公共就业服务不均等的现实考察及均等化途径研究[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11,(9).

[5]孙向南.基本公共就业服务均等化促进充分就业的对策研究—以广东省为例[J].北方经济,2010,(3).

[6]南锐,王新民,李会欣.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评价[J].财经科学,2010,(12).

猜你喜欢
均等化指标水平
一类带临界指标的非自治Kirchhoff型方程非平凡解的存在性
张水平作品
作家葛水平
加强上下联动 提升人大履职水平
最新引用指标
莫让指标改变初衷
大力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均等化建设
均等化服务试点一年间
当前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
制造强国的主要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