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惠琼
摘 要: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开放语文课堂,激活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较佳途径。
关键词:语文课堂;创新精神;激发想象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教的法子来自学的法子。真正的教育必须培养出能思考会创造的人。”教师在教学时,要善于发问、重在引导、贵在转化、妙在开窍,让课堂教学“活”起来,变教案为学案,使教师成为一名学习顾问,一位与学生平等交换意见的参与者,
一位帮助学生发现矛盾的人。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应把着力点放在课堂,要为学生创造民主、平等、宽松的学习氛围;要激发学生积极讨论,独立思考,大胆想象;要让学生充分动脑、动口、动手,确保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笔者认为,开放语文课堂,激活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较佳途径。
一、营造氛围,乐于创新
教师在教学中要致力于营造一个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让学生乐于创新。首先,教师必须有正确的学生观,要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和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都可以成才,相信正处于发展中的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其次,教师要善于调节自己的心态,切忌把自己的不良情绪带进课堂,应把微笑和爱心带进课堂、献给学生,把自己当成学生中的一员,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在初读课文、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时,可让学生读最喜欢的一段课文,有时让学生挑几位自己喜欢的同学一起来分节把课文读一遍,然后谈谈自己的感受。这样,学生在课堂上既有空间发挥自己的能力,又有时间发表自己的见解,还能提高欣赏水平。
二、激发想象,放飞思维的翅膀
在教学中激发学生想象,关键是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契机。有两个必备条件:一是让学生获得直接印象,二是形成需要的推动。音乐、绘画、表演都具有直观性,可以让学生获得鲜明的直接印象,为儿童展开想象做了十分有效的心理上、情感上的准备。如在《荷花》的教学中,先展示池塘盛开着的荷花的挂图,再配合老师的语言描述,学生可以展开充分想象,根据老师的描述,与他们在生活中看到的荷花、荷塘联系在一起,自然而然地产生了审美意象,而审美意象本身就是一种“再创造”。学生根据各自想象的不同意象,纷纷用最美的词句去描述荷花、荷叶……这些语言描述正是儿童想象的杰作,想象让儿童的思维插上了翅膀,有效地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显示了儿童创造的活力。
三、突破定式思维是培养创新意识的关键
定式思维往往使思维受到局限,以致僵化而缺乏思维的灵活性,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要让学生打破常规,将思维的触角伸向各个方面。如在指导学生写《校园里的童话》时,开始在课堂上指导,学生的思维总局限在桌椅、文具等事物上,后来我让学生走出课堂,满校园里寻找童话,学生的思维一下子开阔了,每个人都找到了自己的童话素材。如,关于植物的有“紫荆花的传说”“三角梅的故事”“红花与绿叶的争论”等等;关于校园生活的有“墙壁的苦恼”“我和雷锋做朋友”等;关于学习的有“谦虚的词典”“一张草稿纸的自诉”等。学生一旦冲破思维定式的束缚,思维的广阔空间随之打开,学生的创新意识也会在童话作文的练习中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培养。
四、与实践紧密结合,设置开放性作业,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而学生创新能力主要在实践中培养。教学中,教师要布置开放性作业,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学到的知识,发现、探求新知识,获得不竭的创新源泉。如学完《一夜的工作》,可布置这样的作业:从学过有关周总理的课文和课外获得有关周总理的资料中分析,然后写一篇有关周总理的文章,办
一张“我爱您,总理”的小手抄报。要完成这样的作业,学生就要有选择地进行课外阅读,并通过分析,综合思考,进行信息加工,培养学生收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而完成这样的作业,本身就是一个创新性的活动,学生用新的语言来描述周总理,用新的眼光来看周总理,对周总理也有比原来更新、更深、更完整的认识。总之,教师应遵循学生特点,挖掘教材的创新因素,启发学生阅读、观察、思考,布置些实践性、开放性的作业,如让学生当演员,演一演课本剧;当画家,给课文配上插图;当导游,为家长介绍美丽的风光;当推销员,写写产品广告……让学生在这些充满激情的实践活动中增长见识、陶冶情操和锻炼创新能力。
总之,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握创造性思维的特点,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说的“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摇篮。
参考文献:
仲崇祥.巧妙激活创新意识 灵活培养创新能力[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16).
(作者单位 福建省泉州惠安县东岭学区彭城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