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志煌
摘 要:初中阶段是学生思维得以发展的关键时期,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必不可少的。在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不断探究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一、启发学生质疑问难
正所谓“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所有的创造和发明都是源于发现问题和质疑问题。初中生的好奇心是非常强的,并且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喜欢提出问题,这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基础和根本。第一,教师需要让学生充分体现这种天性,使学生增强质疑的意识,且要启发学生怎样更好地质疑。第二,教师应当合理和积极评价学生的质疑。教师应当鼓励学生质疑,激励学生争辩,允许出错和改正,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也这也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教学实践活动当中,教师需要把握住最住时机,渲染氛围,再现情境,通过实施有关的一些活动,调动学生的探究兴趣,激发学生质疑。比如,教师在讲解《小石潭记》这一篇课文的时候,首先借助多媒体教学设施,在多媒体大屏幕上面为学生呈现优美的小石潭,使学生仿佛置身其中,以使学生质疑,“作者描写景物的目的是为了表达什么?”“作者在优美的小石潭景色之下为什么悄怆幽邃?”“通过学习这篇文章,我们有什么收获?”学生通过种种的质疑,学习兴趣变得更加浓厚,探究欲望也变得更加强烈,能够实现较为理想的学习效果。需要引起重视的是:促使学生质疑的基础并非学生个人的兴趣,而是以教材当中的基本原理或者是基本概念的表现形式。只有如此,学生的质疑才能够跟教材的知识联系起来,学生的学习动机也能够变得更加持久和稳定。
二、抓住矛盾,启发学生思考
对立的事物是相互排斥的,当人们遇到这样的情形的时候,能够很自然地加以思索,学习活动也是这样的。这就要求准确把握教材本身的矛盾,把握学生在理解课文时产生的一系列矛盾,
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当中体会一些重要问句与字、词的真正含义。比如,教师在讲解《孔乙己》这一篇课文的时候,针对那句:“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的确”与“大约”的意思是矛盾的,教师应当启发学生理解这两个词的真正含义。孔乙己这种人的身份比较低微,就跟多余的人一样,是没有人注意他在何地何时死的,因此说“大约”死了。从孔乙己最后一次来酒店喝酒,以及掌柜以后再也没有提他,以此来推断孔乙己“的确”死了。尤其是他欠了酒店十九个钱,而掌柜是唯一能够记住他的人,当掌柜将他的名字从记账板擦掉之后,就不再提到他。这进一步体现了孔乙己是无足轻重的,他已经消失。这样来理解这两个词的含义是正确的,“的确”与“大约”不是矛盾的,并且耐人寻味、合理合情。教师通过这种方式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尊重学生的观点
初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尚浅,他们的一些观点可能是比较幼稚的,为此,教师不可以歧视和嘲笑这些学生,而是需要保护、激励与肯定。虽然学生的思考不够正确,但是学生思考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思维的活跃。教师应当让学生充分意识到自主性的思考是非常有意义的,这种意义不仅仅体现在新异的结果上,还能够体现在个性上,人的思维能力并非在较短的时间内就能够形成的,这通常需要较长的一段时期,并且要经受一些困难和挫折。为此,教师应当激励学生自主性地思考,以形成自己独特的观点,尊重学生的观点,保护学生的思维情感。比如,教师在讲解完朱自清先生的散文《背影》之后,有一道有关这篇课文的选择题,题目如下:请联系《背影》这一篇课文的上下文,仔细揣摩“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这一句话的含义,选出准确的答案:
A.认为自己聪明过头;B.责怪自己没有能够感受到父亲对自己的深厚感情;C.反语,责怪自己笨;D.认为自己聪明而沾沾自喜;根据课本,准确的答案是B选项,可是,一部分善于思考的学生感觉这句话有两个层次的含义:第一层是C选项,第二层是B选项,A选项也不是不可以的。由于只有如此,才可以感受到作者人到中年、时过境迁、回忆往事的过程中那悔恨、责怪、苦涩的心情和怀念父亲的复杂感情。在此,教师不可以让学生仅仅记住“标准答案”,这样会遏制学生自主性的思考,教师应当肯定学生的理解,只有如此,才能够行之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非常关键的,教师一定要充分挖掘教材当中的素材,实施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策略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邱六碧.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目标与路径[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1(7).
[2]林崇德,胡卫平.思维型课堂教学的理论与实践[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
[3]许欣晓.中学语文教学与创新思维培养[J].21世纪中学生作文:初中教师,2009(12).
(作者单位 福建省永春苏坑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