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俊
【摘 要】我国现在实行的税制结构中最重要的流转税税种分别是营业税和增值税。2009年之前,在我国实行的是生产型增值税,即企业中购进固定资产所产生的税款是不能抵扣的,这样就存在了重复征税。自2009年起,我国全面实施了增值税转型的改革,实行了消费型增值税。但因为不是所有的固定资产全部可以抵扣,所以现在税法里就规定了不能抵扣的固定资产项目。在此次“营改增”的试点增值税税率也有了一定的变化,在原有13%和17%的税率基础上增加了6%及11%两档较低的税率。一些不符合一般纳税人条件的小规模纳税人,按照3%的征收率计征增值税。“营改增”不仅仅影响了财务的管理,同时也对财务指标和税收负担产生了重大影响,可见“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是我国贯彻“十二五”精神进行结构性减税的重要措施,也是实现我国现代税制与现代国家相匹配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营改增;变化影响;策略探讨
我国政府采取一系列结构性税收调整政策,以抵御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冲击,保障我国经济快速平稳发展。自2011年11月16日,经国务院同意,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发布了《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方案》,明确从2012年l月1日起,在上海市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开展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这是继2009年1月1日增值税转型实施,允许全国范围内的所有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抵扣其新购进设备所含的进项税额后,增值税再次扩围替代营业税,成为增值税改革另一个重要举措。2012年9月1日起,将试点范围陆续扩大到北京、浙江、江苏、安徽、天津、湖北等8省市。2013年8月1日,将试点范围扩大至全国。目前“营改增”正按照制定的方案稳步推进,争取在十二五期间完成“营改增”这项税收改革政策的全国普及任务。因此,我们要充分把握政策,梳理业务流程,积极采取措施,应对“营改增”给企业管理所带来的影响。
一、“营改增”对企业财务的重要影响
(一)对会计核算的影响
1、适用税率和税基变化。营改增后,服务行业税率发生变化。由营业收入的5%提高至现代服务业应税服务的6%。不考虑进项税额抵扣的影响,服务行业税负将提高一个百分点。当然,对于企业来说,实际税负是否增加还得看其取得可抵扣进项税额的大小。
同时,税基和计税方法也发生变化。营业税以营业额为基数,乘以适用税率,计算应纳税额。增值税则分为一般计税方法和简易计税方法。一般计税方法是以当期销项税额扣除当期进项税额后的余额为应纳税额。简易计税方法是按应税服务金额(不含税销售额)乘以征收率计算应纳税额。因此,在会计科目设置上,要求企业增设应交增值税等相关明细科目,设置更加完善,核算更加严格。
2、收入核算变化。由于增值税是价外税,因此,“营改增”后,涉及的服务企业要按价税分离的方法核算收入,业务收入需拆分为收入和销项税额,分别列入营业收入和销项税额会计科目核算。
3、资产、成本费用核算变化。“营改增”后,涉及的企业要按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的金额和税额分别核算资产原值、成本费用及进项税额。成本费用和进项税额须列入对应成本费用和进项税额会计科目核算。
4、我国很多企业都是混合经营企业,有的经营范围在这次改革范围内,有的经营范围不在此范围内,还要继续征收营业税。同时经营内容不同,适用的税率也不同,如果缺乏对企业经营状况的全面了解,不能对适用不同税率的业务独立准确核算,税务机关就会从高适用税率。为企业带来了增加税收的风险。同时核算的不健全也容易导致偷漏税的风险,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二)对财务数据分析的影响
1、由于增值税是价外税,会计核算上的收入须价税分离,其他影响因素不变的前提下,将导致企业收入较年初预算下降,利润下降,影响企业相关财务指标和业绩考核。需企业统筹考虑,采取应对措施,扭转不利影响。
2、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成本费用也须按价税分离分别核算成本费用和进项税额。一般纳税人企业的成本费用金额也将降低。购置资产原值也需拆分为原值和进项税额核算,资产原值减少,对应以后各期折旧或摊销费用将会减少。因此,企业财务数据分析受到不同程度影响。
(三)对企业税负产生的影响
“营改增”的实施确实能为大部分企业带来了税负降低的好处,但也有部分企业的税负增加。这主要是不同行业或单位的实际情况差异所决定的。
增值税纳税人分为一般纳税人与小规模纳税人。改革前,小规模纳税人一般按3%的征收率计征货物销售增值税或按5%的税率计征服务业的营业税。“营改增”后,占试点企业近7成的小规模纳税人由原来5%税率缴纳营业税改按3%缴纳增值税,税负下降幅度达40%左右,由此可见对小规模纳税人来说,此次新旧税制改革确实为企业降低了税负,增强了小规模纳税人的盈利能力。
从一般纳税人的角度来讲,实际税负是否降低取决于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中可抵扣进项税额的多少。企业提供应税服务取得收入,按不含税价格计入收入,减少了企业利润。同时,企业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按不含税价款计入成本费用,增加了企业利润。若企业业务能尽可能多的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进行抵扣,从而降低企业实际税负。但从人工成本比重较大的企业角度看,取得能抵扣的进项税额相对较少,容易导致企业税负增加。
交通运输行业由原来3%税率缴纳营业税改按11%缴纳增值税;有形动产租赁服务由原来5%税率缴纳营业税改按17%缴纳增值税。这些行业企业税率提高较大,在取得能抵扣的进项税额较少时,此类企业在本次“营改增”中的税负将大大增加。
(四)对发票使用和管理的影响
与营业税服务业地税普通发票相比,税务机关对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管理和稽查更加严格,因为其直接影响企业对外提供服务产生的销项税额和企业日常采购、接受服务环节产生的进项税额,进而直接影响企业增值税的应纳税额。因此,增值税专用发票的领购、开具、使用、认证和管理上各个环节都非常严格。我国《刑法》对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虚开、伪造和非法出售与违规使用增值税发票行为的处罚措施都做了专门的规定。如果违反《增值税专用发票管理办法》管理要求,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或取得不合法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等行为,都会为企业带来的行政及刑事风险,需要企业高度关注。
二、“营改增”后企业管理的应对策略
(一)熟悉税务政策,加强财务管理
对于“营改增”企业来讲,以前基本不涉及增税值业务,对增值税相关政策研究较少,对增值税计税依据、计算、申报、发票管理等业务流程相对陌生。“营改增”后,部分企业受传统管理理念的影响,缺乏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意义的认识。因此,作为企业履行财务管理职能的会计人员,应该深入研究“营改增”相关政策,加强自身学习,全面分析“营改增”给企业带来的各种影响,梳理业务流程,制定应对措施,加强财务管理。及时向企业领导层汇报,提高重视程度,积极向企业各级人员进行宣贯,提醒他们需要注意的事项,如向业务人员宣传增值税基本概念、关键控制点、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传递及认证时限等等,以更好地适应改革,防范涉税风险,顺利实现平稳过渡。
(二)增设会计科目,规范会计核算
“营改增”后,企业须增设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进项税额等相关明细科目,制定增值税业务核算规则,促使企业业务流程合理化、业务管理规范化,会计核算明晰化。财务人员需熟练掌握增值税业务核算要求,准确判断业务合理性和合规性,及时准确完成会计核算。
(三)加强增值税发票管理,防范和控制风险
1、梳理业务流程,制订相关管理制度,防范各类风险
企业业务范围广,种类多,需重新梳理业务流程,制订增值税发票管理办法,规范管理对外开具和从外部取得的增值税发票。会计人员在报销时严格审核增值税发票的合规性,同时要积极防范不规范增值税专用发票所引发的各类风险,避免出现经济、行政以及刑事责任,确保企业各项工作的正常、有序开展。
2、严格区分各类经济收入,开具适当的发票
在“营改增”试点的过程中,企业的经营范围广泛,尤其是混营或兼营的企业,有些收入在发票开具时难以把握,对部分现代服务业的收入,到底属于营业税的征税范围还是增值税范围,这就需要我们加强政策学习,必要时多与税务机关沟通,确保企业发票规范开具。
3、规范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管理行为
根据企业实际经营情况,结合“营改增”相关规定,梳理企业业务流程,准确划分成本费用类别,制定增值税专用发票管理办法。属于“营改增”政策范围的业务,要求业务部门尽可能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以确保进项税额应抵尽抵。组织企业财务人员和业务人员进行专项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水平和职业道德水平,按规章办事,切实履行自身职责。通过正规渠道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妥善保管好相关抵扣凭证,并在增值税专用发票开具的180天内及时报账和认证。
(四)鼓励企业多方面寻找合作伙伴
“营改增”后,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进项税额可以在一定期限内抵扣,而未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则不能抵扣,因此一般纳税人企业在采购,运输,技术合作等过程中,尽量寻找能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合作单位,从合同条款中明确须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以得到税款抵扣的优惠,从而降低自身的税负水平。也有极少数合作企业借税制改革之机,趁机加价,因此,企业要多方面寻找合作单位,选择财务核算健全、能够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供应商进行合作,从而降低企业的成本,提高利润水平,降低实际税负。
(五)提高财务人员工作技能和管理水平
“营改增”虽然只是税种变化,但它涉及到整个会计核算体系改变,控制点及会计科目的变化,核算要求也相应提高。因此,应该加强财务人员的培训,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以满足新时期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需要。在“营改增”的冲击之下,企业财务管理的外部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对单位的内部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履行单位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职能的财务人员要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加强与业务部门和税务机关的沟通协调,积极进行政策的宣传,确保各单位能尽快适应改革,避免出现各类涉税风险,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实现平稳过渡。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当前,我国正处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在“营改增”新旧税制转换阶段,难免有多种矛盾现象并存的局面,而企业是否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减负,还需财政税务机关与企业相互理解和协调,并不断地解决在试点磨合期中所产生的问题,进一步细化税制和实施办法,扩大试点行业的领域和地域,只有在转型企业上的全覆盖,才可以为企业争取到更多可抵扣税项,才能避免更多重复的征税环节。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对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提高国家综合实力具有重大意义。“营改增”的实施,有利于根据国家的宏观政策的实施,调整产业结构,实现社会专业化分工,促进三次产业融合;有利于降低企业税收成本,提高企业盈利水平,增强企业发展能力,从而增强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有效刺激我国经济的发展。通过税制的调整,还有利于优化投资、消费和出口结构,更好地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汪曾涛,上海服务业税收环境及改革方向研究[J]决策与信息(下旬刊)2012(6)
[2]康世硕,试析”营改增”政策试点对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影响[J].会计之友2012(21)
[3]白杰松,详细分析”营改增”税对财务管理的影响《首席财务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