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平利
(北京市昌平卫生学校 北京 昌平 102200)
多数中专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淡薄,自学能力较差。显然,这样的学生毕业后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为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将来能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在内科护理学部分章节的教学中实施了师生角色互换教学法。
对象 2009 级护理专业 1、2、3、4、5 班,共 230 名学生。
教材 金中杰、林梅英主编的《内科护理》(全国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
课前准备 每章抽出一些较简单和生活中易见到的疾病,开学之初告诉学生。让学生以教材为主,确定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以小组为单位(5~6人),讨论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同时查阅相关资料,准备课件和教案;在小组内小范围试讲,并让小组其他成员提出建议,修改和完善课件及教案。
课堂教学 每位小组成员都必须参与讲课,不同的知识点由小组中不同成员来完成;教师坐在座位上认真听课,并详细记录每位学生的表现情况,以备总结之用。
教师总结 表扬学生讲课的成功之处,总结并纠正讲课中出现的问题,时间为5分钟。
课堂检测 教师用事先准备好的、反映本节知识重点的单选题对所有学生进行测评,时间为5分钟。
教学效果评价指标 以平时学生讲课时的课堂检测成绩作为评价教学效果的客观指标;以期末问卷调查作为评价教学效果的主观指标,主要调查学生师生角色互换教学效果作用的大小,同时兼顾学生的态度,包括15个条目。问卷中0~10表示教学效果的作用,0为没有作用,10为作用最大,学生根据自己的真正感受,在相应线段的程度点上画圈。
统计学处理 用SPSS11.5进行数据的录入和处理。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变量之间的差异用t检验,以a=0.05作为检验标准。
表1 师生角色互换课课堂检测成绩表
表2 230名学生评价师生角色互换作用的情况表(人数和百分数)
师生角色互换是指授课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位置调换,学生扮演教师角色,通过充分的课前准备,进行课堂教学,教师除了必要的指导和点评以及补充讲授外,不直接参与讲授过程的一种教学模式。
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表1显示,在师生角色互换教学过程中,参与讲课的学生当堂测评成绩明显高于听课学生的成绩。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参与讲课的学生是主动学习知识的过程,直接参与了学习新知识的过程,是理解并且内化,而不是被动接受。在师生角色互换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学生必须通过自学熟悉讲课内容;通过讨论选取最好的教学方法;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遇到的问题,共同把握教学重点;查阅资料,突破难点;制作教案和PPT,小范围试讲,然后再反复完善。走向讲台讲解知识,此过程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可积极表现自我,感受学习的乐趣。
增进了师生间的理解 表2的第11条目显示,在师生角色互换教学过程中,评价“增进师生间的理解”的教学效果作用在7~10之间的为94.8%,介于4~7之间的占总人数的3.5%,介于0~4之间的只有1.7%。分析其原因:学生通过课前一系列的准备(熟悉讲课内容、把握教学重点、克服困难解决难点问题、写教案,制作PPT等)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能感受到教师备课的艰辛;学生通过课堂教学(讲解、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维持课堂纪律、把握课堂节奏和秩序、完成教学任务等)能感受到课堂纪律和学生参与的重要性。在以后的课堂学习中,会更加到尊重教师,增强纪律观念,严格要求自己,积极配合教学。师生间的相互理解,促进了教学相长,实现了双向发展。
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表2的各条目中,评价教学效果作用在7以上的学生均超过了83%,在4以上的学生超过了96%。师生角色互换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从接到任务到完成任务的整个过程,每个人必须开动脑筋,想尽办法表现出各小组的最高水平,其中离不开团队合作、自学、查阅资料、分析和解决问题,动手、语言表达和组织能力等。学生讲课后,教师在最后总结过程中的表扬环节,使学生的自豪感突显出来。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组织、欣赏的综合性教学活动中,锻炼自己、提高自己,增强了责任感和自信心,提高了综合素质。
总之,在内科护理学的部分章节实施师生角色互换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进师生间的理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建议中职学校的一些常见或简单的章节课程可以尝试师生角色互换的教学方法。
[1]汪家文,刘应时.师生角色互换在病理实验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J].医学信息,2010(5).
[2]赵万英.“师生角色互换”在妇产科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J].中外医疗,2008(7).
[3]贾海燕.角色扮演在实习护生岗前培训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