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肩担道义 妙手著“佳片”——以《喜洋洋》、《熊出没》为例剖析国产动画的暴力粗俗症结

2013-10-11 00:59张瑞
剧影月报 2013年5期
关键词:动画片暴力动画

张瑞

近几年,我国动画产业在中央高度重视、政府积极扶持之下,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态势。国产动画在生产数量、艺术质量和产业效益等方面进步迅速,很多作品在内容设计以及发行营销上达到较高水准,在国内外产生了很大影响力和较高知名度。

然而,在国产动画片的创作质量和技术水平不断进步的同时,个别动画片也被指责存在暴力失度、语言粗俗等现象,部分危险情节甚至被未成年人盲目效仿,造成人身伤害事故,因此也一度引发家长和业内人士的广泛质疑。

作为这几年国产系列动画的“标杆”产品,由广州原创动力动画设计有限公司制作的《喜洋洋与灰太狼》(以下简称“《喜洋洋》”)自2005年6月推出后便风靡一时,它主要以羊和狼两大族群间妙趣横生的争斗为主线,描写了一只想吃却永远吃不到羊的灰太狼的故事。剧情诙谐搞笑,对白幽默,赢得众多粉丝,在国内各项动画评选比赛中更是屡获殊荣。然而,片中部分暴力影像以及粗俗语言同样引发家长观众的热议与质疑,据统计,全集中,灰太狼被平底锅砸过9544次,被抓过1380次,喜羊羊被煮过839次,被电过1755次。

今年上半年就曾有一起儿童因模仿剧中情节而烧伤玩伴的事故发生。4月6日,连云港东海县一男孩模仿《喜洋洋》剧情与哥哥李浩冉、李浩做“绑架烤羊”游戏。他将小哥俩绑在大树上,点燃树下的大批竹叶,导致小哥俩被火严重烧伤。经诊断:哥哥李浩冉全身多处烧伤40%,弟弟李浩全身多处烧伤80%,吸入性损伤。此事一发生,便引来包括央视记者在内的全国媒体的密切关注。

而另一部热门动画片《熊出没》,是深圳华强数字动漫有限公司精心打造的全三维动作喜剧动画片。该片用夸张的卡通手法讲述了森林保护者熊大、熊二两兄弟与采伐原木、破坏森林、占领土地开发创业实验田的光头强之间所上演的一幕幕搞笑对决。

这部广受好评并先后斩获多项国内外大奖的“最受观众喜爱动画片”同样因暴力粗俗情节引发家长的指责和愤慨。不少家长反映,片中的光头强拿着电锯成天到处挥舞,叫嚣着“臭狗熊,我要砍死你”,“臭狗熊,去死吧”等粗俗语言,致使孩子在幼儿园里也盲目模仿挥舞光头强伐木用的电锯玩具;另外,片中还充斥着各种打斗暴力、滥用枪支以及砍伐、狩猎等非法行为,这些暴力情节无疑会诱导孩子做出不良行为。

国产动画之所以会出现上述暴力粗俗等现象,笔者以为,大致出于以下几点考虑:

1.主体目标受众分层意识不够

目前,国产动画片对受众的定位笼统地搞“一刀切”,如《喜洋洋》官方宣传的目标受众主要为5-15岁幼年儿童,而《熊出没》主要是3-10岁幼年儿童。动画片的主体目标受众是儿童,制作方却并没有充分考虑到目标受众的心理成熟度、审美认知水平以及情感教育等方面所客观存在的差异,艺术表达上他们仍惯于采用成人的方式来处理,哪些作品孩子适合观看,哪些需要家长指引,哪些要阻止孩子观看等等,在动画片里都缺少提示性语言。

2.缺乏行业自律,创作水平有待提高

时下,国产动画的整体制作水准尚待提高,创新能力亟待提升。画面、音乐的不足很多时候需要语言来弥补,而不少投资者、创作者对于语言设计过程并不专业,出于商业运作的考虑,他们极易过度依赖语言的出位,甚至在台词中穿插时下网络最新流行的俚语或俗语,不惜用简单低俗套路、哗众取宠来吸引观众群。片中一些荒诞的打斗和暴力场景,比如谁被打死了后来又复活了,包括语言暴力“惹我光头强,揍你没商量”等等,这些都会给孩子带来负面心理效应。

3.行业审查与监管机制尚不完善

相关审查部门对动画表现主旨和内容的把关不够严谨,少数媒体机构利益熏心,引进动画片的目的就是为了追求高收视率,从而造成对动画负面因素的管理不力。

不可否认,在儿童成长的过程中,动画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从其本体来看,它集教育性和游戏性于一体,是一种高度符号化、寓言式的教育。对于儿童来说,它具有象征性的自我教育意义,不需要复杂的经验就可以理解,对孩子的人生经验也是另一种重要的补充形式,是其个体性格、社会意识建构与塑造的重要文化背景和思想资源。因此,动画片中如若出现暴力粗俗的影像和语言,势必会不利于青少年儿童身心的健康成长以及家庭、整个社会大环境的长远发展。

1.暴力粗俗影像诱发孩子形成暴力心理结构

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杜拉在他的社会学理论中提到,人类许多学习行为的发生,除了个人的亲身经验外,大都是由于观察他人的行为所产生的“替代性学习(vicariouslearning)”效果,即所谓的“示范”作用。动画片中影像暴力的媒介影响力是与影像的传播方式和暴力表述方式密切相关的,很多暴力情节虽多以搞笑形式出现,但却不经意地向儿童传达了一种“崇尚暴力”的意识,特别是其中有很多以折磨对手为乐的情节。青少年在观看影像的过程中,往往将自己代入角色,容易形成对暴力的一种错误的认知,即很多事情都可以通过暴力来解决。而且动画中的角色塑造也容易使青少年产生追星心理,出于“光环效应”将其错误的暴力行为一并美化,甚至认为暴力行为就是正确的手段和极具个性的解决问题的方式。不难发现,动画片中不管是影像暴力抑或是语言暴力,对儿童而言,其本质都是一种“隐性暴力”,是暴力娱乐化、暴力游戏化的集中体现。诸如此类的暴力情节所营造的符号环境极易给身心年龄不成熟的青少年儿童带来不良的“示范性”作用,使其产生暴力动机,形成暴力心理结构,如变得自私自利,以伤害、破坏为乐为荣,甚至抢劫、侵略他人等。

儿童是有尊严的传播对象,动画创作者在制作动画时,必须思索对他们是要激起感官刺激还是理性思考。动画片固然离不开“动作”,但首先需要确定暴力的性质究竟正当与否,即是否会影响作品整体表达的主题和价值取向。在国外的动画片制作播出过程中,当要判断某个镜头是否为暴力镜头时,则遵循这样的原则:“一个文明的社会必须对于它的弱小的成员特别注意。在一个如此敏感的领域(电视),我们遵循一条特别原则———如有疑惑,就剪掉。”①(转引自陈力丹李跃群《如何处理新闻中的血腥、灾难、痛苦画面——传媒图像伦理规范初探》,《新闻记者》,2007年第2期。)

2.树立错误价值导向,引发孩子盲目模仿

近年来,青少年的暴力破坏以及犯罪行为频频被媒体曝光,这引起了家长和社会的高度关注。在犯罪心理学研究者看来,暴力行为往往产生于暴力心理和行为模仿。由于年龄小,青少年儿童尚未形成明辨是非的能力,他们的认知和绝大部分行为大都来自所接受的教育和模仿,这也是为何家长和学校不断强调榜样的力量的缘由。

动画作品中的暴力元素和粗俗语言存在潜在的负面教唆,里面很多不良情节都可能成为青少年儿童盲目模仿的例子。尽管他们的理解力很弱,但却不能因此而低估其模仿力,情节暴力语言粗俗的动画片往往容易被孩子记住并运用到现实生活中,一旦被青少年所接受、所崇拜,这便成为青少年暴力事件的原始价值观导向,甚至使其成为具有暴力倾向的潜在犯罪人群。比如《喜洋洋》里,狼要捉羊,羊要反抗,羊每次都反抗成功,孩子看多了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形成凡事都要反抗,和家长对着干的逆反心理;还有片中灰太狼经常称呼红太狼“老婆”,对于幼儿来说,如果缺乏家长正确的两性道德教育,就容易使孩子对异性交往形成不正确的价值观。

3.削弱国产动画的社会教化功能

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森的个性理论认为,青少年时期是个人发展和个体社会化的关键时期,对于青少年而言,动画片作为文化艺术的一个分支,它也是一种高度类型化的教育,具有社会教化功能。不同的动画片中,每一类故事、形象、角色都可以找到相应的对应物,易于青少年进行类比和联想。儿童通过观赏动画以达到娱乐和放松身心的目的,同时又在无形中得到教育和启发。

在《喜洋洋》、《熊出没》的一些情节设置中,部分情节通过暴力格斗手段解决问题,也时有粗俗语言爆出,比如光头强经常拿着电锯,说着脏话和熊大、熊二展开争斗,粗暴的图像玷污了孩子们纯洁的心灵和眼睛;羊羊们总喜欢捉弄村长,不尊敬长辈的行为会影响少年儿童的礼仪教育;沸羊羊暗恋美羊羊,涉及小学生早恋等等。这些情节极大地弱化了动画道德教育在青少年教育中的作用,容易使孩子对善恶是非问题形成模棱两可的意识。如果任由暴力粗俗现象继续充斥其中,那么对于娱乐和教化并重的动画片来说,无异于将道德判断交给尚无正确辨别能力的儿童,实质上更削弱了其本应向儿童提供社会楷模和道德指南的深层次的社会教化功能。

4.使国产动画行业遭遇“文化折扣”的市场风险

在国际文化贸易中,往往会产生一种称为“文化折扣”的现象,即由于产品内蕴的文化因素和艺术特性不被其他区域的观众所认同和理解而带来产品价值的减低,动画片也不例外。

现今,融合了美术、图像、音乐、语言等多元艺术元素的国产动画,已不仅仅是商业产品,更是一种承载民族文化特性的重要艺术载体。纵观动画发展长河,但凡经典的、有市场感召力、国际竞争力与恒久魅力的动画作品都是立足于本国文化之林,拥有丰富的民族特色和文化个性。小时候看的《狮子王》、《黑猫警长》、《圣斗士星矢》,我们感受到的是爱、勇敢、善良、坚强;再如《米老鼠与唐老鸭》,很好地体现出了美国人所宣扬的自由、平等和博爱的精神,也传达出美利坚民族自信奔放幽默的民族特性。

和国外优秀动画作品相比,国产动画中的暴力粗俗现象主要以“媒介暴力”形式影响受众,暴力粗俗情节不仅简单地包含暴力行为,还包括对这种暴力粗俗的包容与隐性宣传的思想态度。其中的暴力元素并不直接发挥威胁性的作用,而是通过影响青少年儿童的思想,对其逐渐产生不良的文化渗透,更为关键的是使国产动画本身所折射出的中华民族文化魅力大打折扣,进一步拉大民族间的文化结构差异,不利于提升国产动画在国际动画产业市场上的媒介影响力和持久竞争力,从而阻碍国产动画远行。

国产动画作为一种文化传播载体,它集娱乐性、教育性与一定程度的公益性为一体,由于其绝大一部分观众是青少年儿童,因此,如何在大力发展国产动画产业的同时,传递给孩子们更多的正能量,确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

1.借鉴动画分级制,加强动画负面因素管理

动画作为一种文化载体,其传播内容和表现形式要根据目标观众群体的不同而加以细致地区分,即动画分级制管理,它是指根据动画的内容和受众的年龄进行限制销售和播放,目前分级制发展较为成熟的是美国和日本。在美国,动画主要被细分为5种级别:

TV-Y(所有儿童适宜),其主题情节是针对2至6岁的低幼儿童设计。代表片有《小熊维尼历险记》、《海绵宝宝》;

TV-G(普遍观众可看),整体情节不完全针对儿童设计,但片中没有暴力等镜头,家长可以放心让孩子观看。代表片:《大力水手》;

TV-Y7(7岁以上儿童适宜),此类级别动画需要儿童具有分辨能力,里面会有少量暴力,7岁以下儿童观看可能会感到害怕或者被误导。代表片:《X战警:进化》、《铁臂阿童木》、《蝙蝠侠》;

TV-PG(建议家长陪同),这一类动画内容会有中度暴力,需要家长进行筛选。代表片:《辛普森一家》、《犬夜叉》;

TV-14(家长必须陪同),会有较强暴力等镜头,强烈建议家长对此类节目监控,不让14岁以下儿童独自观看。代表片:《赏金猎人》、《双面艳舞女郎》。

此外,美国还推广了一种“V-Chip”的装置,这种装置可以对部分限制级内容进行屏蔽,防止儿童看到少儿不宜的影像。

而在日本,对动画的管理也是多方面的,有明确的分级定位:法律规定,凡带有校园暴力、爱情渲染等不良甚至是情色内容的成人动画不允许对12岁以下的儿童和未成年人出售和播放;面向成年观众的动画只允许在深夜播出,一旦被怀疑具有会诱发不良事件的可能性,播出机构须立刻停播并作出检讨。此外,日本儿童动画中还有“安全注意提示”,每当片中出现在现实中可能被模仿的危险动作,画面中会标注“好孩子请勿模仿”。同时,日本还强调家长的监护职责,要求不仅是动画制作方和播出方要负责提供健康内容,家长也应对儿童加以正确的引导,帮助儿童对内容进行筛选。

与此同时,美国、日本等动画大国还对动画片的很多细节作了规定,如画面中不允许出现枪口、儿童角色不许穿露脐装等等,这些措施都会大大降低不良情节对孩子的身心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由于动画片的动态视觉冲击很强,适应的受众年龄下限也很低,因此对动画进行级别分类,严格审查内容情节,即采取动画分级制尤为必要。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儿童不宜”,而是针对动画的不同受众,按其年龄段进行更为细致合理地区分,其实质是将成人世界与儿童世界加以更科学地划分。目前,我国的动画产业还处在探索阶段,依据我国现有国情和媒介传播环境,不妨大胆借鉴美国和日本所采取的动画分级制做法,基于青少年儿童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发展特质、审美认知水平以及情感特征等方面对动画作品进行科学地分级。当然,这也将对中国动画产业化提出更高的要求。

2.强化专业人才培养,打造高素质创作团队

一部好的动画片,一定是集教育性、思想性、娱乐性、趣味性于一体的文化艺术作品,它在带给孩子快乐的同时更能让孩子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人性中的真善美。

在新的发展形势下,我国动漫产业亟待提高创作团队专业素质,加强动画行业自律。动画制作人在创作过程中,要从青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成长角度出发,多构思一些寓教于乐的内容和影像,多塑造一些性格开朗、积极乐观的角色和形象,主动摈弃暴力、血腥、低俗的情节元素,尽力淡化不当情节对孩子产生的负面效应。一部动画佳片,表现的不光是动画制作人在专业技术上的沉淀与努力,更应彰显出他们所背负的对社会的一种“铁肩担道义”的崇高使命。

3.加强针对青少年儿童的媒介素养教育

加拿大学者约翰·彭金特(John Pungente)曾指出,媒介“并不提供外部客观世界的简单映像,媒介向我们提供的是经过人工精心建构的产品,这种产品反映着生产者的各种选择和判断,是多种因素影响的结果;我们对于外部世界的多数观察和体验,是通过媒介获得的”。②(引自:MEDIALITERACY-theon tario Ministry of Education Resource Guide for Teachers,On tario Ministry of Education,Toronto,Canada,1989)

可见,媒介间接地反映和构建了社会现实,作为媒介传播工具之一,寓教于乐的动画片同样通过影像、人物、语言、情节等视听元素为孩子们建构具有视觉冲击力的梦幻般的童话世界。然而,动画对儿童的影响是他们自身对动画的选择偏好与其社会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当孩子在感受被教育的乐趣的同时,对动画里表现出的暴力血腥、低俗语言等潜在负面因素也难有抵御防范之力。因此,除了要坚守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的创作初衷之外,从受众方的立场看,着实需要加强培养针对青少年儿童的媒介素养,让他们对动画媒介有更好的认知度,可以更充分地去利用它,而这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等各方的积极引导。

其中,家庭是生活的据点,也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起点,因此要切实加强家长在孩子接触动画过程中的“中介作用”,家长可以跟孩子一起讨论动画内容,给他们解释易发生歧义或带有干扰色彩的语言和情节,或共同探究动画中的有关概念或角色形象,使他们对动画片里暴力低俗因素形成大致的判断、理解和抵抗能力,从而建立健康的家庭动画媒介环境。

4、优化监管环节,建立健全动画行业监控机制

从国家层面上,首先,要规范市场主体、维护市场秩序,加强对动画行业的管理、审查与监督,在法律上要建立一套完整的动画暴力管控机制,包括制定实施细则,对禁止什么、怎么禁止、谁来禁止、违规惩罚制度等问题作出明确规定;电视台以及影院等采购、播放机构应严格履行相关审查义务,并建立连带责任制度,应有防患于未然的意识,一旦发现播放的动画片中含有潜在的暴力低俗等不良内容时不仅要及时停播,更要加紧追究相关动画供片人的责任;报刊、广播、网络等新闻媒体要充分发挥舆论监督功能,第一时间曝光偏离社会规范和公共道德的负面动画情节,以正确引导青少年儿童,创造公开、公平、公正的媒介市场竞争环境。

其次,积极建立动画行业协会,及时制定行业自律条款,充分发挥其在企业之间、企业与政府之间的沟通衔接作用;放开黄金时段禁播境外动画片的限制,引入海外动画加入竞争,提升国产动画创作成员的创作热忱和竞争意识,推动国产动画产业实现自我发展、自我约束、自我监督、自我完善。

最后,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增强动画企业活力。按照市场经济发展和先进文化建设的特点与规律,努力消除影响国产动画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和制度障碍。着重从资金、技术、土地、财税等方面对动画企业发展予以扶持,维护行业成员的共同利益,例如降低企业入驻费用、提供优惠的税收政策、设立扶持动画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等,为动画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市场条件。

猜你喜欢
动画片暴力动画
反性别暴力
我的动画梦
爱看动画片的爸爸
萌萌的斗牛犬
暴力的班长
暴力和痛苦
动画总动员
“疆独”暴力袭击我驻外使领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