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榘坤
培养能力,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任务,江泽民同志曾经提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可见,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前景。什么是创新呢?创新就是指“在已有的信息和已储存的知识的基础上,综合地运用各种思维形式和方式,克服思维定势,经过对各种信息和知识的加工,采用解决问题最优化方案,从而使认识或实践取得突破。”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培养有创新能力的学生,是中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对贯彻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以下从几个方面谈一谈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能力。
1、教师课前的准备和课堂中的引导
教师应加强教育理论学习,认真研究教育学及心理学,更新教学理念,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在教学上积极进取,端正态度,敢于创新,只有这样,在教学创新上才有的放矢.
1.1 课前的准备工作
在上课前,应认真研读数学大纲,阅读相关的辅导材料,反复琢磨教材内容,对教材不应生搬硬套,要敢于取舍,敢于质疑;并根据相关的教学内容设计教俱,制作课件,同时要明确教学重难点,只有作好充分的教学准备,才能在课堂中发挥最佳的效果,如七年级数学下册《摸到红球的概率》,课前教师除了备好课外,还要准备相应的教俱(一个有盖不透明的纸盒和3个红球1个白球,球除颜色外完全相同),这样为更好的完成本节数学课做充分的准备。
1.2 课堂中的引导
课堂上教师要严爱结合,要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避免学生恐惧心理,从而限制学生的智力发展,让学生敢于各抒己见,只有这样学生的思维才能得到发展;同时,要求教师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那种“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法,根本无法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创新,能力得到提高。例如《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这节教学中,教师若直接给出直线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就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而在应在课堂中创设情境,调动课堂气氛。本节课可以让同学回忆看日出的过程,太阳相当一个圆形,海平面看作一条直线,相当于圆在运动过程中和直线有交点和没有交点的情况,然后再让学生动手画图,分组讨论,师生合作,归纳出圆和直线的三种位置关系,这样创设情境,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发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学得轻松,对知识记得也深刻。
2、引导学生从无意识到思维创新的过渡
学生从无意识到有意识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是在教师的熏陶下产生的.教师有意识的培养关系到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否形成。
2.1 一题多解的教学,培养学生有意识的创新思维
对多种解法的题目,教师应认真分析,多强调,进行比较,同时,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对题目的理解情况进行引导和提示,如计算(x/2+5)2-(x/2-5)2,本题大部分同学直接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展开:原式=(x2/4+5x+25)-(x2/4-5x+25)这样解题可行,也是常用的一种方法,但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提示,本题可看作两数的平方差,类似于a2-b2=(a+b)(a-b),就是平方差公式的逆用,经过提示后,学生就会想到另一种解题方法。原式=[(x/2+5)+(x/2-5)][(x/2+5)-(x/2-5)],两种方法比较,第二种显得简便,公式用得很巧妙,一题多解题目,可以发散学生的思维,起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作用。
2.2 从教材内容的引申,培养学生有意识的创新思维。
新课改后,教材某些章节的内容看起来很简单,但若认真研究,隐含的内容却十分丰富。如七年级数学下册《全等三角形》中议一议的部分,下图是一个等边三角形,你能把它分成两个全等三角形?三个全等三角形?四个全等三角形?这个问题学生很容易得到以下答案:
议一议的内容如果得到是以上的答案,那只是就题论题,就说明教师对教材的研究只停留于表面,本题还可以进一步提出这样的问题,得到的全等三角形的分别是什么三角形呢?在这个等边三角形中,能不能分成更多的全等三角形吗?教师对教材内容进行创新,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3、给学生动手机会,培养创新思维
老师在课堂中多开展分组讨论活动,给学生有动手的机会,“动手”给学生尝试创新的机会,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想尽办法(包括学过的数学知识),发挥自己的创新思维,在“动手”中获得某种启发。如八年级上册课题学习《拼图与勾股定理》,教师应给学生有动手协作的机会,学生在拼图的过程中,对勾股定理的认识和证明方法有更深刻的理解,更重要的是有的同学在动手过程中会受到启发,研究出与教材不同的拼图方法来证明勾股定理,这就是创新思维的培养。
4、精讲细练,强化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
创新能力的形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中,老师的精讲,学生练习的题型,必须要有针对性,这样才能够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发展。如:请从给定的图形“○○,△△,〓”(两个圆,两个三角形,两条平行线段)为构件,构思独特且有意义的图形,并写上一两句贴切,诙谐的解说词,如图所示,请你构造出两幅其它的图形。
本题是一个很典型能考查学生创新能力的题目,虽然提供的图形很简单,但答案不唯一。可见,要使学生的创新能力逐渐形成离不开针对性的强化训练。
总之,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需要一个时间过程,这个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而是经过多个程序反复的锤炼下逐渐形成,只要教师正确的引导,有意识有条理的培养,多给学生尝试创新的机会,相信,可以培养出一大批适应时代要求,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摘自《福建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