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体验性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013-10-09 03:09孙睽
科学导报·学术论坛 2013年8期
关键词:数学知识创设情境

孙睽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学习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的经验。”“体验性学习”正是在新课程理念下,符合学生成长及认知规律的学习方式。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不仅有利于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在不断的“体验”中获得知识、发展能力,而且使学生在体验中逐步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说过:“如果学生没有学习愿望的话,我们所有的想法、方案和设想都会化为灰烬,变成木乃伊。”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把学生引入身临其境的课堂中,使他们的内心产生情感和需求,从而获取知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思维特点和教学内容,创设具体的问题情景,把抽象的数学问题还原成学生熟悉的、学生身边的生活问题,引起学生学习的愿望,将数学知识应用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就会使学生体验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数学一点儿也不神秘。例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时,我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首先,用媒体播放一段小红购物时付错钱的录像,大体内容是:小红买该付1元钱的商品,但由于小红不会认识人民币而错付了一张1角的纸币。由此引起学生的争论,并通过五人小组合作,以1元、1角为例认识其他面值的人民币。然后,创设一个坐车到商店购物的情境。课件出示动画汽车,醒目地标上1元字样。“上车1元,请小朋友自觉投币。”由学生自由用各种不同的1元币值上车,从而理解1元=10角。最后,创设一个购物付款的活动情境,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自己的学习用品办一个文具商店,每个小组请一名当售货员,其他学生充当顾客,开展购物活动。在教学中,我不断创设情境,让学生掌握元、角之间的关系,并且真正体会1元钱的币值,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通过创设“文具商店”这一真实、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小面额人民币的认识,还让学生学会简单计算和如何付钱的方法,并体会到付钱的方法有多种形式。同时,培养学生合理使用人民币、爱护人民币的意识和实践能力,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应用融合在一起,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数学无处不在,无处不有。在有趣的情境中学习,学生学得自主、投入,效果自然不错。

二、游戏教学,体验乐趣

儿童的天性爱动、爱玩,而且注意力集中不持久。在教学过程中,把游戏引入课堂,教学于游戏中,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活动中掌握数学知识。因此,在教学中,我经常设计相关的游戏,如“当邮递员、夺红旗、小猫钓鱼、摘苹果、过河”等穿插在课堂教学中。这些游戏能照顾到点又能覆盖到面,信息反馈及时,学生兴趣盎然,其乐融融。例如:在学习30以内的加法后,我设计了一个用纸牌凑21点的游戏活动,这个游戏活动包括了30以内所有进位(不进位)的加法。只要学生熟悉游戏规则,只要开始了游戏,其学习效果令人惊喜。每个五人小组都能尽情地投入到游戏活动中,有的把头凑在一起看牌的点数,有的坐下来做记录,有的趴在桌面上出牌,有的走出座位向老师请教。因为牌上有实物点,对于计算暂时不熟练的学生,还可以借助数点数的方法来计算;对于大部分学生,只要小组长的两张牌刚出手,“等于多少?”的话音未落,对方小组员已迅速抢答出得数,再继续多要一张牌,又要一张牌,只见他们边笑边做出“ok”的动作,同时欢呼“嘢……”手舞足蹈以庆祝自己的成功。看到每个同学都在这种积极主动的活动中乐此不疲地学习,我感觉自己真开心,好像回到了跟他们一般年纪的童年。

游戏教学,不是靠老师出色的教,而是靠学生自主的学。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是组织者、引导者,有时也是参与者,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游戏活动,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熟练了计算方法,获得数学知识,这样自由的数学课堂,学生自然喜欢。课后,我布置学生回家后与家长合作以纸牌为学具,在小方格本上进行口算练习,每天只要求做一页,但班上许多学生做了三页、四页,最多的做了五页。以往总是说某某学生总不自觉完成作业,而现在,我们的学生在没有强迫,也没有奖励的情况下,不但及时完成作业,而且还自觉完成额外的作业。这种转变,我只是把以前重复的、枯燥无味的计算题作业设计成游戏活动,由学生用纸牌自主生成计算题目的形式来完成作业,学生们竟然乐此不疲,把做作业变成了快乐的游戏。学生不仅学得主动,而且学得轻松、学得快乐。

三、体验成功,增强兴趣

江泽民同志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意识潜藏于每个学生的头脑中,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尊重每一个学生,保护每一个学生的独创精神。教学中,哪怕是微不足道的见解,也要给予充分地肯定,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到自己有能力、能胜任、有独创性。教师对学生学习结果的信息反馈进行激励和强化,使学生从反馈信息中看到自己的创造天赋,从而使学习兴趣得到增强,激起更进一步深入学习的强烈欲望。例如在教学《认识几分之一》完一课时,我让学生以五人小组合作,画出自己心目中漂亮的图形,并在图形上用涂上部分表示所占的几分之一,有的学生画出了火箭、有的学生画出了房子、有的学生画出了不认识的图案……,接着再让学生欣赏一幅幅美丽的图案,说说你有什么感受?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美,不时的说真美!好漂亮!使他们陶醉在数学的学习中,真正感受数学的价值。还充分展示了自己,并真正体验到了数学的奥妙。而我却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满腔热情地给予肯定和鼓励:“很好,同学很聪明!还能继续想出不同的表示方法吗?”在老师的鼓励下,学生体会到“几分之一”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在他们面前展开的是丰富和生动的学习生活,都能让他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到成功的快乐,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也就更加浓厚了。

四、激励评价,拓展兴趣

人人都希望被别人赏识,受到鼓励和表扬,对于小学生来说更是如此。课堂上,我把学生当作平等的朋友来对待,热情关心、循循善诱,最大限度地去挖掘学生的优点,进行“激励式”的评价。“你们听,这位同学说得多完整啊!老师真佩服他!”、“你说得真好,如果声音再响亮一些,就更好了!”、“太棒了!还有谁能超过他!”……这些话语在课堂教学中使用最多。这些激励式的评语能在学生的内心深处形成一股强大的心理推动力,在潜意识中产生向表扬目标努力的追求,对学习的态度是乐意的、主动的。当学生遇到困难,回答不出问题时,我便说“你肯定行,再动动脑筋,好好想一想!”如遇到沉默寡言、不愿意回答问题的学生,我更是一次又一次满怀期待地说:“你先试一试,轻轻的说给老师听一听。”“很不错!声音稍微响亮一些,同学们就听到了。”“老师知道你一定行,这不,说得多好、多响亮啊!”这一切都让学生感受到自己被高度尊重,高度信任,学生在一种高涨、激动的情绪中进行思考和学习,感到学习是一件开心的事。

教学实践表明:兴趣是教学成功的秘诀。传统的教学模式,封闭压抑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学生学习迫切需要一种展现自我、发展个性的体验性教学。小学数学教学要让学生体验乐趣、体验“生活”、体验自主、体现自我,进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最大限度促进自身持续、和谐的发展。“以趣促学”不但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愉快地去思考,愉快地去活动,主动去学习,而且还能使学生向“会学习、会创新、会开拓”的目标靠拢,使他们成为高素质的新型人才,使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猜你喜欢
数学知识创设情境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创设未来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数学知识在于应用
“简约数学”创设简约课堂
从生活中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
感悟三角形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