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令春
(四川省什邡市第二人民医院 四川 什邡 618400)
目前,对恶性胆道梗阻的治疗多采用经皮肝穿刺胆道内引流术或者支架植入术等治疗方法。但是,现在我们所普遍采用的穿刺器具及技术还有不足,部分病人失去内引流的机会,导致病患的生活质量下降。通过改良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治疗恶性胆道梗阻能够有效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现将详细报道总结如下。
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到2012年12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108例恶性胆道梗阻病人的PTCD资料。其中改良PTCD术治疗58例,常规PTCD术治疗50例。其中,男性患者69例,女39例,年龄范围为43~79岁,平均年龄52.3岁。
1.2 治疗方法
常规PTCD术:常规PTCD术所使用的器材:PTCD穿刺套盒、0.035inch黑泥鳅导丝。方法:让患者取仰卧位,从患者右侧第8到9肋间腋中线,在X线的透视下进行穿刺肝内胆管,将0.018inch导丝引入,沿导丝将PTCD套盒所带的穿刺套管置入,同时退去内芯钢管、外套管、细导丝。通过扩张管引入泥鳅导丝,尽量反复通过狭窄段,扩张穿刺道。植入8F单猪尾引流管或者内支架,将引流管头端靠置患者梗阻近端-外引流,十二指肠内-内引流。
改良PTCD术:改良PTCD术所使用的器材:改良细针穿刺套管系统(21G穿刺针、0.018inch穿刺套管、21G内芯钢管取自于PTCD穿刺套盒),5F单弯导管,8F单猪尾引流管、0.035inch黑泥鳅导丝、硬质导丝,SeimeinsB超。方法:使用5F导管鞘和扩张器放置于内芯钢管上同时退至针尾处拧紧成为改良PTCD术的穿刺套管。让患者取仰卧位,从患者右侧第8到9肋间腋中线和B超的导向下穿刺肝内胆管,将0.018inch导丝引入,沿导丝将改良后的穿刺套管引入,针尖在进入胆管之后,把导管鞘与内芯钢管拧开,固定住内芯钢管,让导管鞘与扩张器一起插进患者胆管内,将扩张器与导丝退出,引入泥鳅导丝。尽量反复通过狭窄段,引入硬导丝扩张穿刺道。然后,植入8F单猪尾引流管或者内支架,将引流管头端靠置于患者梗阻近端-外引流,十二指肠内-内引流。
1.3 观察指标:通过引流或支架成功率、引流的通畅情况、穿刺的次数、穿刺的时间、并发症等指标来对比分析改良PTCD术与常规PTCD术。
2.1 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疗效比较:所有患者在术后1周内,症状和体征均得到明显的改善,患者皮肤的瘙痒明显缓解,均未出现大出血、胆管血管瘘及腹膜炎等并发症。并且患者在术后,血清总胆红素及谷丙转氨酶均呈现了下降趋势。其中,改良PTCD术穿刺置管58例,成功率100%。常规PTCD术穿刺置管46例,成功率为92%。详细数据见下表1及表2。
表1 治疗前后改良PTCD术与常规PTCD术患者血清总胆红素和转氨酶的变化
表2 治疗前后改良PTCD术与常规PTCD术肝脏穿刺次数和时间比较
2.2 改良PTCD术与常规PTCD术置管方式比较:改良PTCD术与常规PTCD术置管方式相比有明显优势,p<0.05。详见表3。
表3
综上,对恶性胆道梗阻的治疗一般采用经皮肝穿刺胆道内引流术或者支架植入术等治疗方法。我们通过改良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治疗恶性胆道梗阻能够有效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胆道梗阻会引发患者胆管内的压力升高、出现胆管扩张,增加患者胆管内皮细胞的通透性。从而,致使胆红素进入患者血液当中,造成神经、心血管或泌尿系统的损伤。还会扰乱正常的肠肝循环,影响患者的肠道吸收,降低病人的生存质量。
在本次研究中,通过对改良PTCD术及常规PTCD术进行对比,发现在术后所有患者的总胆红素及谷丙转氨酶均有所下降,患者全身状况有明显的改善。行常规PTCD法在Chiba针穿刺患者肝内胆管后再引入穿刺套管,退出内芯钢管后将泥鳅导丝引入,再进行通过狭窄段的操作口。因为扩张管的质地较硬并且顶端较直,导丝难以通过狭窄段,因此大多数患者只能进行外引流术。而改良PTCD术可以通过B超导向Chiba针进行肝内胆管穿刺,其准确性、安全性、成功率都比较高,并且穿刺的时间较短,患者出现并发症的减少。通过穿刺套管套盒中的21G内芯钢管的支撑,沿着细导丝很容易进入患者胆管内,并且套在其上的扩张管质地较硬,非常容易沿这内芯钢管进入患者胆管内。所以,改良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治疗恶性胆道梗阻,简单、实用、安全,有效的改善了病人的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钱晓军,戴定可,翟仁友等.恶性梗阻性黄疸介入治疗的疗效分析[J].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04(10)
[2]杜玉清,董礼阳,周为中等.改良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治疗恶性胆道梗阻[J].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