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蓉
(宁波大红鹰学院,浙江 宁波 315175)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交际法逐渐应用到第二语言课堂教学中,教师的纠错性反馈语(corrective feedback)对于外语教学的效果,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作为最常见的纠错反馈语之一的“重述(recast)”是近年来第二语言课堂研究的热点问题 [1]。本文从英语课堂出发,主要探究学习者对教师重述的接受态度,以及学习者对教师重述的回忆受什么因素的限制,旨在为英语课堂教学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Rod Ellis(2006)指出:“重铸已经成为一个引起二语习得研究的极大兴趣的领域。”外语教学的目的不仅在于让学生学会用目标语交流,而且要让学生使用正确的语言形式[2]。重述反馈方式存在于各种课堂,比如法国沉浸式的课堂、英语为第二语言的课堂以及英语为外语的课堂。其中有的研究结果表明,重述对学习者中介语系统的发展有促进作用,有的研究表明重述比直接的语言输入更有效,更有助于短期内语言水平的提高,但也有的实验结果表明重述在引导自我修正方面的效果并不显著。国内孙燕青(2005)提出了重述是第二语言学习中的重要反馈方式,徐玲(2007)对重述纠错与中国大学生虚拟语气的学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重述纠错对学习者学习效果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它能够帮助学习者进行多项对比,包括:偏误话语与正确话语的对比、输入的新信息与已有目的语规则的对比、目的语规则与L1相关语法规则的对比等。重述作为学习者提供语言形式的有力工具,适用于巩固学生的语法知识点,句式结构等具备定式特点的教学。但国内关于重述理论和重述式教学的研究起步较晚,应用研究相对薄弱。
本研究采取准实验研究的方法,采用任意抽样(convenience sampling)[3]抽取实验对象为本科院校非英语专业大一两个班的学生,人数为100人。主要回答两个问题:学习者对教师重述持什么样的态度,以及学习者对教师重述的回忆受什么因素的限制?
学习者对教师重述的接受态度主要通过学习积极性评价表来调查。该表包括学生对英语课堂的满意度,对教师重述的接受态度、以及对口语提高情况的自我评价。
?
本实验的时间长度为一学期,每周一次,共18次,每次课针对不同的话题进行讨论。所采用的话题是在《新视野大学英语听说教程》的基础上,充分结合学生的需求和兴趣来设计的,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和实用性,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以下是本实验所采用的部分话题:
(1)Language Learning
(2)Chilling Out with the Folks
(3)Give and Sacrifice
(4)Making a Good Impression
(5)The Battle Against AIDS
(6)Consider Collar Colors Carefully
在布置每一次口语活动任务前,先对本次活动的目的、相关概念、时间限制、评价的标准向学生做适当的解释,以便活动顺利进行。整个实验过程中,研究者对受试组运用重述的教学方式进行纠错和指导,而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方式进行。同时,观察受试组和对照组每一次口语活动的课堂表现,根据学生的参与程度和活跃度不断反思教学内容及活动方式,调整策略,以保证学习的质量。
通过师生间互动问答的形式以了解学习者对重述的回忆是否受重述句子与初始话语之间差异的制约。主要通过改变教师重述话语的长度来观察学习者的接受情况。例如:
T:Do you like to chill outwith your parents?
S:No,I don’t like to chill out with them.
T:Oh,you don’t like to chill out with them.(recast),why don’t you like doing that?
S:Because I like to chill out with my friends that will makeme feelmore happy.
T:Of course,chilling out with your friends will let you feel more happy.(Recast)But it also will upset your parents.
S:Yes.
本次调查对象为大一非英语专业的学生,采用学习积极性评价表进行问卷调查,随机选取对象,以不记名方式填写,共发放问卷100份,收回有效问卷96份,回收率为96%。调查结果显示,学习者对教师重述的接受态度非常积极占8%,比较积极占68%,有时积极占13,不太积极占11%。由此量性结果显示,大多数学生能够较积极地接受教师提供的重述。即重述能够帮助学生逐步参与合作,调动学生口语产出的积极性。同时,通过师生互动问答,改变教师重述的长度发现,学习者对教师重述的回忆受重述句子与初始话语之间差异的影响,即对初始话语改变越小的重述越容易被学习者接受。这种影响不仅与学习者的工作记忆容量有关,同时也与学习者的已有的外语水平有关
重述,是教师提供给学习者关于其偏误的否定性反馈,由于带有隐性纠错的特征,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自尊心,能够使学生逐步参与到英语课堂中。此外,重述作为一种互动形式,它加强了正确的形式—意义联结,即教师提供重述以及学习者回忆重述的过程就是一个真实的互动交际过程。它既为学习者提供了互动交流的机会,同时也为他们营造了理解、接纳、输出的机会。因此教师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可以适当的使用重述。但是由于学习者对重述的回忆受重述句子与初始话语之间差异的制约。这种制约不仅与学习者的工作记忆容量有关,也与学习者的已有的外语水平有关。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考虑到学习者已有的外语水平,提供难度相当的话语输入。
[1]纪学征,楼捷.重述在第二语言发展中的特点和作用[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06).
[2]赵莉莉.重铸与第二语言的发展[M].广西师范大学,2007.
[3]刘润清.外语教学中的科研方法[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