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门诊输液智能管理的做法与效果

2013-09-30 03:35:20李玉梅
中国临床护理 2013年1期
关键词:条码输液门诊

李玉梅

儿科门诊输液室是人群相对集中而且流动性较大的场所,每天接待大量的输液患儿及家长,工作环境嘈杂,护士工作量大,输液流程中存在诸多的安全隐患[1]。我院于2010年11月引进无线移动输液智能管理系统,通过改善接药、配药、呼叫、穿刺、接瓶、拔针等环节,完成门诊输液患儿身份识别、人药对应以及输液呼叫等问题,优化了门诊输液服务流程,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是一所三级甲等医院,门诊输液室承担全院门诊患儿的输液、注射、抽血、急危重症抢救等工作,其中输液工作量占74.1%,婴幼儿输液占总输液量的98%。全科共有护理人员29人,年龄22~45岁,平均年龄(25.93±4.25)岁。中专学历5人,占17.24%;大专学历20人,占68.97%;本科学历4人,占13.79%。副主任护师1人,占3.45%;护师6人,占20.69%;护士22人,占75.86%。

1.2 输液管理的具体做法

1.2.1 配置硬件

配置电脑、PDA、条码打印机、刷卡机、条码扫描枪、无线呼叫接收器、智能安排座位系统、自动排号和输液叫号系统、显示屏,配备专用打印纸,实现门诊输液系统与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对接,获取挂号、就诊、收费、处方等信息。

1.2.2 优化输液流程管理

输液流程为:刷卡→打印身份条码和输液条码→身份条码交家长保管→输液条码交护士配药→穿刺护士使用PDA呼叫患儿进行输液→扫描患儿身份条码→扫描输液瓶条码→两者匹配进行穿刺→巡回护士手持PDA进行巡视→家长呼叫更换液体→护士用PDA扫描患儿身份条码→扫描更换液体的输液瓶条码→两者相匹配更换液体→家长呼叫拔针→护士用PDA扫描输液瓶条码,PDA提示所输液体是否输完。

1.3 效果评价

统计2011年1~12月儿科门诊输液室所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和护理投诉的例数,与2010年1~12月记录的资料进行比较。患儿家属满意度调查:每月发放20份的调查表作为统计资料。护理人员工作效率:用保存的患儿输液单手工签字的时间与电脑统计的时间做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χ2检验,运用PEMS 3.1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使用输液智能管理系统1年,传统输液流程用于人工核对患者信息及签字的时间为(48.18±6.25)s,而采用输液智能管理系统后人工核对仅需(14.38±1.35)s,2011年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和护理投诉分别为1例和2例,而2010年分别为13例和16例。与传统流程进行比较,患儿家属的满意度得到提高。见表1。

表1 使用输液智能管理系统前后患儿家长的满意度比较

3 讨论

3.1 应用输液智能管理系统,能杜绝输错液体

据美国医学专家小组报告,医疗差错不是孤立的事件,而是与医疗体系有密切的关系。易导致差错的系统问题包括字迹模糊的医嘱、查对制度不健全、护理工作量大等[2]。传统输液流程中护理人员用人工方法核对输液患儿的信息存在安全隐患。而移动输液智能管理系统中的智能识别技术,设置了查对控制程序,在整个输液流程中可以自动完成高效的信息匹配,以确保输液治疗的正确性和安全性,杜绝了输错液体的可能性。

3.2 对座位进行有效的管理,提高了患儿和家长的满意度

建立座位管理系统后,在接药窗口生成患者身份条码标签的同时,系统已自动分配座位号,以确保每位输液患儿对号入座。输液结束后座位被自动激活,同时护理人员可通过显示屏及时了解座位的实时占用情况,既方便护理人员的管理,又使输液秩序明显改善,大大提高了患儿和家长的满意度。

3.3 利用无线呼叫技术,可及时应答家长的求助信息

当患儿在输液过程中发生不适反应,或者有接瓶、拔针等需求时,家长只需按动座位上的呼叫按钮,呼叫信息会及时发送到显示屏上,护理人员能随时获取呼叫及输液信息,并做出及时地应答。低分贝的呼叫音,可使患儿在安静的环境下享受人性化服务,提高了医院的社会美誉度[3],营造了一个安静、舒适的治疗环境。

3.4 应用输液智能管理系统,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

传统的输液流程是在注射、接瓶、拔针前需人工核对患儿姓名、年龄以及药物,并在医嘱单上签署执行时间和姓名。用于人工核对每位输液患儿的信息以及签字所花费的时间多于使用输液智能管理系统后。使用输液管理系统后,护理人员进行每项操作,都使用掌上电脑进行患者身份及药物条码的匹配。输液结束拔针前,护理人员用掌上电脑扫描患儿输液条码,如果还有其它药液未输完,掌上电脑则会提醒护理人员,避免了少输、漏输的情况发生。由于简化了核对流程,使护理人员有更多的时间与患儿或家长沟通交流,从而提高了护理质量和工作效率,确保了护理安全。

3.5 应用输液智能管理系统,可及时、准确统计护理人员的工作量

输液管理智能化系统能自动记录和统计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工作时间,责任明确。各项操作的工作量均与护理人员个人奖金挂钩,充分调动了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3.6 应用输液智能管理系统,可准确记录治疗时间

从患儿进入输液室划卡开始,计算机系统开始记录患儿划卡排队的时间,配药、穿刺、续瓶、暂停/继续、结束等各项目都有准确的时间记录,为统计各种数据提供了帮助。

总之,启用输液智能管理系统后,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患儿等候的时间,也让患儿及家长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输液的护理人员。简化的核对流程使护理人员有更多的时间与患儿或家长沟通交流,从而提高了护理质量和工作效率。

[1] 凌云,李忠丽,金雅琴.移动输液管理系统在儿科门诊输液中的应用.护士进修杂志,2009,24(2):111-112.

[2] 方爱军,张淑英.用系统的方法减少差错.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1,20(4):163.

[3] 高树芹,张爱国.移动门诊输液管理系统的应用.护理管理杂志,2009,9(9):17.

猜你喜欢
条码输液门诊
中国条码技术与应用协会
条码微站
门诊支付之变
自灸也能预防输液发热反应
六合丹防治输液性静脉炎的Meta分析
中成药(2018年6期)2018-07-11 03:01:08
在为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时应用留置针改良固定法进行输液的效果
汉字小门诊系列(四)
汉字小门诊系列(九)
汉字小门诊系列(八)
颈枕输液袋
中学科技(2015年11期)2015-11-25 05:0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