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经济中大学生绿色消费观培养研究

2013-09-26 07:07潘红梅雷虹艳郑红朝刘东梅
学习与研究 2013年5期
关键词:培养大学生

潘红梅 雷虹艳 郑红朝 刘东梅

摘要 绿色消费观是循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生态文明的途径之一。培养大学生的绿色消费观是促进全社会形成绿色消费观的重要途径,笔者在阐述生态文明、循环经济、绿色消费的概念,培养大学生绿色消费观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基础上,从学校、课程设置、校园文化、宣传平台、学生自身几个方面探讨了如何加强大学生绿色消费观的培养。

关键词 大学生;绿色消费观;培养

1 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循环经济与绿色消费

生态文明既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也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其在工业方面主要表现在循环经济上,可以说循环经济是生态文明的实现途径之一。

循环经济是指按生态学原理和系统工程方法运行的具有高效的资源代谢过程,完整的系统耦合结构及整体、协同、循环、自生功能的网络型、进化型复合生态经济,是一种以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流动方式为特征的经济模式。其实质是以尽可能少的环境代价实现最大的社会发展效益,是生态文明的实现方式。它强调“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原则。

绿色消费作为循环经济在消费领域的实现形式,提倡消费要有益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有益于人的身心健康,有益于社会的和谐发展,中国消费者协会认为绿色消费有三层含义:一是倡导消费者在消费时选择未被污染或有助于公众健康的绿色产品;二是在消费过程中注重对垃圾的处置,不造成环境污染;三是引导消费者转变消费观念,崇尚自然、追求健康,在追求生活方便、舒适的同时,注重环保,节约资源和能源,实现可持续消费。

2 培养大学生绿色消费观的重要性及必要性

党的《十八大报告》一文中将“生态文明”加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突出了生态文明在今后的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地位。要在工业上实现生态文明,就必须采用循环经济的模式,而绿色消费观是实现循环经济在消费领域的形式。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栋梁,对消费观起着引领的作用,因而探讨循环经济下大学生绿色消费观的培养是非常重要且必要的。

《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作为生态文明实现手段之一的绿色消费在20世纪后期产生并被引入我国,但几十年过去,它作为一种健康的消费方式的普及程度如何呢?不少人包括很多知识分子都对它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而大学生作为受到高等教育的群体,其影响力是巨大的,如果能让每个大学生都养成绿色消费的观念,那么影响、带动的将是整个社会的绿色消费行为。

笔者就大学生绿色消费观的相关问题在成都中医药大学开展了一次随机抽样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198份,有效问卷198份。调查报告显示:只有6%的大学生在购物时一直使用购物袋,9%的人会“经常使用购物袋”;9%的大学生在外出就餐时从不使用一次性筷子;没购买过对环境有害产品的比例仅为6%;有26%的大学生会在购物是注意所买商品是否环保;而62%的人对绿色消费的知识知之甚少。这一系列的数据展示了当前大学生的主流消费模式并不是绿色消费,于是我们“必须通过全方位的努力,积极推动高校绿色消费观教育,营建绿色消费观的氛围,为构建社会和谐的绿色消费理念打下坚实的基础”。绿色消费观的培养有助于大学生养成勤俭节约、毫不浪费的生活态度,能帮助他们远离消费主义的错误思想。

作为接受高等教育群体的大学生,对于新知识有极强的接收能力,故而他们有责任尽全力学好绿色消费的相关知识,并用理论指导实际行动,在消费时竭力做到绿色消费。再通过他们进社区担当环保志愿者等实践活动,逐渐扩大影响力,将绿色消费观的观念普及传递出去。只有当消费者将注意力集中到绿色商品上时,才能通过市场引导促进生产商进行绿色生产,从而实现整个消费环节的“绿色”。

3 如何培养大学生的绿色消费观

3.1转变观念,引起高度重视:首先需要转变学校领导层的消费观念,引起他们的高度重视,并率先实践此观念。“上行下效”,通过领导的带头作用,自上而下的在全校范围内倡导绿色消费观,形成培养绿色消费观的氛围。必须加强对教师、学校员工的教育,教师作为表率,是学生的模仿对象,他们的一言一行都能对学生产生影响,因此他们应积极进行绿色消费,树立、利用好自己“为人师表”的形象;学校员工与学生的接触的机会不少,他们的言行举止对学生也有一定影响,如重复利用资源,将废弃的打印纸背面加以利用等,这些不经意的举动都可以影响学生对消费观的认知,促进其绿色消费观的形成。

3.2制定相应的校规校纪,实行奖惩制度:如同政府制定政策鼓励绿色消费一样,学校也应制定相应的规章对大学生的绿色消费实现奖惩制度。将绿色消费写进《学生守则》里,从对新生进行入学教育开始就强调它的必要性。同时将绿色消费作为素质分的评定标准之一,由各班级学生组成的评议小组评议每个同学应得的分数,最后计人综合素质学分里。

对实行绿色消费行为的学生予以一定的精神物质奖励,如颁发“环保标兵”的证书等;对经常有浪费、不环保行为存在的学生予以不失教育意义又能起到警醒作用的处罚。可引进“污染者付费、利用者补偿、开发者保护、破坏者恢复”的原则,制定一些细则对校内的各项公共设施进行保护,这样既可减少浪费,也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3.3纳入课程之中,通过课堂教授相关知识:有人提出设立环境教育的必修课程,作为与思政课同等位置的公共课,以培养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养成学生可持续的生活习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责任心等,笔者认为这在当前教育资源欠发达,师生比例过大的教育现实面前实现是很有难度的,甚至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是无法广泛实现的。

所以,思政课教师要在思政课的课堂内,向大学生们教授“生态文明、循环经济、绿色消费观”等知识,在讲述时联系社会热点的环境问题,让学生讨论并找出解决方案,以此促使他们形成良好的循环经济观和绿色消费观,让他们意识到环境保护的紧迫性和必要性。然后,在课外组织学生实践,将绿色消费践行到生活中,比如购买可循环使用的产品、少购买一次性产品、去超市购物带环保的布袋、使用无磷洗衣粉等。

专业课教师在教学时也可视情况加入绿色消费观的内容,将其与专业课内容相结合,每个专业都能与循环经济、绿色消费观等联系起来。尤其是中医专业,在阐述“天人合一”时就可以从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角度讲到生态文明、绿色消费。这样一方面使学生不只从思政课上获取相关信息,另一方面也向学生传达了老师也在进行绿色消费的感性认识。

3.4依托校园文化,从隐性环境加强培养:隐性环境中促进学生发展的积极力量,会对学生良好品质的养成起到任何其他教育方式无可比拟的作用,远比教育教学活动、班级活动等显性环境的影响深刻久远。校园文化是隐性环境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它既包括显性的文化设施、学校布局等物质层面的内容,也包括学校传统、校风校纪、集体风貌等精神层面的内容,我们要积极营造一个提倡循环经济、绿色消费的和谐校园氛围。

在学校设施选择上,可以使用循环利用产品的绝不用一次性产品,增加产品的使用效率。良好校风的形成是全校师生员工共同努力的结果,学生在这中间起着重要作用。他们既是接受教育的群体,也会进行自我教育:认真自觉学好生态文明、循环经济、绿色消费的相关知识,“养成可持续的生活与学习态度、伦理观、价值观,以及相应的工作习惯;培养学生的探求精神、生态文明意识、生态管理意识、全球意识,以及对人类可持续发展的责任心”。使绿色消费、环境保护成为自己的自觉行动;从自身做起,积极参加学校和社会的环境保护活动;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改变不良的消费习惯,比如,把废旧电池丢人专门的收集箱,不买过度包装的物品,拒绝食用濒危动物制成的食品等等。只有大学生们都形成绿色消费观念,学校内才能形成全方位的绿色消费风气。

3.5利用各种媒体进行宣传教育:现代的各种媒体是对学生宣传循环经济、绿色消费观的一个很好载体。利用学校的广播、校报、网站等手段生动、形象地宣传改变传统消费观念的必要性和提倡绿色消费观的重要性。学校广播可以采用每周一专题的方式向同学们宣传循环经济、绿色消费观,将校园内的一周记录进行总结宣传,选择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典型,号召大家学习。校报的出刊期数不多,可以在每一期内开辟一个小专栏,邀请专家或很有经验的同学执笔介绍相关的知识和经验,供大家参考学习。学校网站主要是对校内各项大事的宣传介绍,对循环经济、绿色消费观的宣传很难持续,但是可以将校内的相关成就、经验介绍出去。贴吧是个很好的宣传平台,可在上面建立一个专门的群,对此有疑问有兴趣的都可以在此进行交流。

3.6利用第二课堂,充分实践:通过“第二课堂”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做到绿色消费。在校园内开展绿色消费观的相关宣传活动,在醒目位置挂上宣传循环经济、绿色消费观的横幅;定期举办相关讲座,依托社团开展绿色消费实践活动。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成立专门的社团,如“绿十字协会”,致力于宣传绿色环保,提倡文明消费、适度消费等绿色消费内容,通过他们带领其他同学开展与绿色消费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如集体到社区宣传、联系环保部门了解当地生态情况,深入同学中调查具体的绿色消费情况等等。让同学们在实践中体会绿色消费的必然性、重要性,多层次、多角度地深入思考相关问题,以达到理论指导实践,并在实践中得到升华的目的,最终使绿色消费观能够真正地内化为消费观念,外化为实际行动。

通过大学生绿色消费观的建立,并由之向家庭、社会扩散,一层一层,最终达到全社会都实现绿色消费的目标,为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3]何承涛,解读循环经济[J],产经透视,2006(05):87

[2]刘自云,中国循环经济的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06(21):319

[4]潘家耕,论绿色消费方式的形成,[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2003,12:93

[5]王雪飞,任文静,浅谈我国现阶段绿包消费行为的引导,[J],江苏商论,2005(6):49

[6]刘东梅,雷虹艳,大学生绿包消费观培养研究,[J],学理论,2011(25):135

[7]吴琨,郑垂勇,论循环经济中绿色消费观的培养,[J],生态经济,2009(01):177

猜你喜欢
培养大学生
第29届世界大学生 冬季运动会精彩掠影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武术搏击训练的运动反应能力探讨
浅析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