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军
我们知道,数字“1”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数字。在小学里,学生最先学习的数字就 有1。在中学阶段,涉及有关“1”的式子就比较多了,如a,b 互为倒数,则有ab=1;sin2 + con2 =1, 等等。如果我们在解题时巧妙地利用“1”,就会起到化难为易,化复杂为简单的作用,顺利地达到我们解决问题的目的。
下面略举几例,看看数字“1”在解题中的妙用。
一、各项巧加“1”
计算999999+99999+9999+999+99+9。
显然,如果我们直接进行加法的计算,其正确结果也是不难算出的,但是,那样显得不简单。如果我们在各项都加“1”,利用加法结合律,就凑成整10,整100,等,就非常好计算了。因为是恒等变换,各项都要减去“1”。
解:原式=999999+1+99999+1+9999+1+999+1+99+1+9+1-6
=(999999+1)+(99999+1)+(9999+1)+(999+1)+(99+1)+(9+1)-6
=1000000+100000+10000+1000+100+10-6
=1111100+(+10-6)
=1111104。
上面计算还不只一次运用了加法结合律,这样计算起来,不仅简单一些,而且还可以避免出错。
二、各组式子巧加“1”
例2 已知x+y+z=0,x,y,z均不为零,求证: 。
证明:因为x+y+z=0 ,x,y,z均不为零,所以
以上证法的关键,是把每个括号中的式子看成一组,每组式子都加上“1”,还利用了 ,法在解题中经常用到。
三、添项巧配“1”
例3 设a,b,c是正数,且abc=1,求证:a3+b3+c3 a+b+c.
我们看到,如果使用常规的方法,已知和要求证的结果看不到多少联系。如果添项巧配“1”。则有如下的证法。
证明:因为a>0,所以a3+1+1 ,
同理 b3+1+1 3b,
c3+1+1 3c.
而 a+b+c 3 ,
所以 a3+b3+c3 3(a+b+c)-6
a+b+c+2(a+b+c-3)
a+b+c.
四、适当拆分“1”
例4 已知n N+(正整数集合),x>0,求证: 。
因欲证式与正整数n有关,可以考虑用数学归纳法,但是从n=k推证到n=k+1并不容易。我们换一个角度去看,若将n拆成n个“1”的和,其证法显得相当简单。
证明:因为 x>0,n N+ ,所以
五、恰当替换“1”
例5 求证 .
我们看到,如果直接从右边证明到左边,将出现一个比较复杂的式子,证明将比较困难.可是,因为 ,若将分子上面的“1”用 替换,则此题的证明将显得非常简单。
证明:因为 ,所以 ,
六、结果巧加“1”
例6 一个数,被3除余2,被4除余3,被7除余6,问这个数最小是几?
我们可以分析,因为3,4,7这三个数互质,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是84。根据题的条件,若将所求结果之数加上1,这个新的数就能被3,4,7这三个数整除,这就不难算出正
确答案。
解:设这个数这x,由题意,得
x+1=3×4×7,
解之,得x=83。
事实上,所得的数为83+84k(k 为自然数)都能满足条件的要求,但最小的就是k=0时的数83了。
我们知道,在新课程改革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探索精神非常重要,但也离不开学生对事物的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非常重要。在数学学习中,让学生掌握一些数学思想和一些特殊的方法是必要的,如特殊与一般的数学思想,化归思想等,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训练中,一个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一方面可以综合地运用知识,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学生的多动脑、多思考的良好习惯,提高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