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鑫,柳乃康,李文婷,谢键秀,王红梅,金伟琼,吴永琴
护生早期形成的职业认同感对其专业行为影响深刻,因此对尚未形成稳定职业情感的护生,培养其职业认同感是在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1]。调查显示,专业思想稳定的护生仅占22.2%[2],80.43%本科护生愿意更换护理专业[3],1年级至 3年级不喜欢护理专业的护生逐年级增加[4]等,诸如此类现状,势必影响未来我国护理专业队伍稳定及行业发展。因此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当今护生的职业认同感势在必行。本研究尝试运用综合性干预手段,对提高“90后”护生职业认同感达到一定效果。
1.1 对象 通过分层随机抽样选取我校护理“90后”本科生160人,知情同意后参与本研究。其中1年级80名,2年级50名,3年级30名;年龄19.5岁±0.8岁;男2名,女158名。
1.2 方法 将160名学生编号,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80名(即1年级40名,2年级25名,3年级15名),统一指导语,进行干预前后问卷调查。
1.2.1 评估工具 在查阅相关资料和前期访谈基础上,自行编制“护理本科生职业认同感问卷”,包括一般资料问卷(了解年龄、性别、年级等信息)、干预效果问卷(问卷答案分3级:选“是”计1分,“不确定”计2分,“否”计3分)、职业认同感问卷。职业认同感问卷是由胡忠华编制,从完全符合至完全不符合按1分~5分5级评分,分值越高表明护生的职业认同程度越低。共发放问卷160份,实际回收问卷160份,有效率为100%。同时随机选取部分被试进行一对一访谈,以深入了解学生对有关问题的态度,弥补问卷调查的不足。
1.2.2 干预措施 结合“90后”本科护生实际情况,设计干预方案。共分3阶段、8次活动对干预组进行干预,对照组同以往教育。第1阶段:熟悉阶段,使成员了解干预活动的性质、活动规则,明确干预方案的意义,并通过自我介绍让同学们相互熟悉。第2阶段:活动阶段,共6次活动,每次活动确立1个主题,如讲座、演讲PPT、爱心训练、游戏、见习等,通过分享和情感共融以促进成员的认知调节、情绪调控等,促进成员对护理专业的性质和价值形成科学、理性的认知评价,稳定专业思想。第3阶段:结束阶段,通过活动回顾让同学互相畅谈干预活动中的感悟、收获和期望,进行互评和表达祝愿,巩固活动结果。
1.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护生职业认同感得分比较(x±s) 分
表2 两组护生对提高职业认同感方法的效果评价(x±s) 分
3.1 职业认同感现状 本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在职业认同感各方面都较干预组低,职业认同感较低的现象依然普遍存在。“90后”护生由于在家从小备受关注,选择护理职业大多是因为其就业率高,填志愿时对护理仅是懵懂状态,入校后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使其职业认同感降低。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受到医学教育的严格训练压力,另一方面则由于社会媒体、人群的偏见等错误引导,加之护理三班倒的职业特点,且我国现阶段护理专业还处于弱势地位,研究生教育远远跟不上国际发展步伐,疾病护理仍然是当前临床护理工作的主要内容,护士被动执行医嘱,简单重复劳动,缺乏专业独立,即使国外护士其职业认同水平也明显低于其他职业人群[5],护理前景黯淡,导致当今大多数“90后”以独生子女为主的护生专业思想不稳定。2010年后随着优质护理活动的推广,对护士提出了更高要求,使“90后”护生甚至其家长一时难以接受现实,从而使职业认同感降低。
3.2 综合性干预措施对“90后”本科护生职业认同有重要影响应该说职业认同感的降低将极大动摇未来护理队伍,历年护理改行率居高不下的现状也揭示了同样问题。因此各护理院校要积极应对,不断探索与积极宣传,争取提高护生的职业认同感。本研究即为此设计了3阶段、8次活动的综合性干预措施,从护生入学开始,就针对其独生子女的特点,加强对其专业的正确引导,通过抱团游戏增强其团队精神,参观校园和护理实训中心、开展涉及护理专业入门和对护生学习指导的讲座,避免了护生在1年级学公共课时受到外界不正确信息的影响,端正其职业认知。再通过一系列与护理相关的职业活动,如观看优秀护士的成长历程录像及参加授帽仪式,爱心导医行动等,挖掘护生潜质,培养其责任心和爱心,进一步深化护生对护理行业的认识,树立和强化了专业观,使护生在正视现实的同时,在精神上能提高自我职业认同感。干预组成员通过主题活动的亲身参与及与其他成员积极互动,在活动中切实体验了护理专业的特性和内容。而每次成员活动中亲身经历的讲述、活动末的思想感受分享和主持人的积极引导,更使成员进一步内化了对护理专业的认识和职业认同。本研究结果显示,实施综合性干预措施后,干预组护生在感到是职业中一员、与成员有密切联系、能积极与成员打成一片及总分等方面发生明显改变(P<0.05),护生能积极接纳护理行业;综合性干预措施能有效提高护生对专业的兴趣和正确认识,端正学习态度,确定自己的生涯规划,尊重自己的职业并做好进一步学习的准备,同时能培养护生的爱心(P<0.05)。
总之,加强护生入校教育,运用综合性干预方案可有效提升“90后”护生的职业认同,可作为今后高校护理专业尤其是新生入学教育的主要内容和方式,在改善护生专业思想不稳定、学习倦怠等方面,将大有裨益,当然,干预方法也可因人、因地、因时而异。
[1]叶国英,沈开忠,姚蕴伍.理论与实践融合对高职护生职业认同感的影响[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13(7):28-29.
[2]吕探云,陈美泉.护理本科生专业观调查[J].护士进修杂志,1999,14(10):59-61.
[3]喻爱芳,徐辉航,蒋慧玥.不同层次护理专业学生职业认同感的调查分析[J].中华护理教育,2011,8(6):257-258.
[4]刘建波,李章章,黄俭强.重点大学护理本科生专业认同感研究[J].护理研究,2010,24(12A):3316-3317.
[5]Megginson LA.RN -BSN education:21st century barriers and incentives[J].Journal of Nursing Management,2008,16(1):47-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