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红斌,赖春华
(广西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中医科,广西 桂林541001)
围绝经期综合征属中医“绝经前后诸证”、“脏躁”、“郁证”等范畴。2009年~2011年,笔者用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64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共64例,均为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本院中医妇科门诊患者,年龄45~55岁,平均48.15岁;病程3个月~1年24例,1~2年30例,2~5年8例,5年以上2例;绝经38例,已绝经26例。
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中“绝经前后诸症”的诊断标准。有月经紊乱史及绝经史,发病年龄45~55岁,有典型的植物神经系统失调症状,绝经前后除有月经失调或停经外,伴有烘热多汗、心悸失眠、头晕乏力、腰膝酸软、畏寒肢冷、情绪不宁、抑郁多疑、悲伤欲哭或烦躁不安,舌淡苔白,脉沉迟缓等。血尿常规检查、血肝肾功能检查及B超检查排除心肝脾肺肾等器质性病变,血清性激素检查血清雌二醇(E2)水平低下、促卵泡生成素(FSH)及促黄体生成素(LH)水平升高。
排除标准:排除抑郁症、原发性高血压、原发性低血压、慢性贫血、心脑血管和泌尿生殖系统器质性病变。
用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加味。桂枝10g,白芍15g,山茱萸15g,茯苓30g,生龙骨30g,生牡蛎30g,黄柏8g,甘草5g,生姜3~5片,大枣5~7枚。阴虚加女贞子,有热加钩藤,阳虚加菟丝子、淫羊藿,气虚加黄芪、党参。每日1剂,水煎分2次温服,1个月为一疗程。
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血清雌二醇(E2)、促卵泡生成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水平变化情况。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痊愈:临床症状消失,理化检查结果恢复相应水平。显效:症状明显好转,理化检查结果基本恢复相应水平。好转:症状明显好转,理化检查结果部分好转或无变化。无效:症状及理化检查结果均无好转或恶化。
痊愈20例,显效28例,好转10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90.63%。
治疗后临床症状见表1。
表1 治疗后临床症状情况 例(%)
治疗前后血清E2、FSH、LH指标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血清E2、FSH、LH指标比较(±s)
表2 治疗前后血清E2、FSH、LH指标比较(±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
时间 n E2(pg/mL)FSH(IU/L)LH(IU/L)治疗前 64 28.12±7.15 53.29±31.2 48.6±9.8治疗后 64 40.13±10.8* 41.12±9.96* 40.2±9.6*
妇女49岁左右是冲任脉功能逐渐衰退的过渡时期。肾精枯竭,冲任虚衰,阴阳失调,营卫失和是主要病机。肾阴虚则精血不足,冲任亏虚,五脏失其濡养。肾阳虚则功能不足,少火不能温煦五脏,导致阴阳俱虚,阳失阴之涵养,浮而不敛,阴失阳之固摄,走而不守而见烘热汗出、心悸失眠、腰膝酸软、畏寒肢冷、头晕乏力、精神紧张、情绪不稳、易激动或抑郁、烦躁,舌淡苔白,脉沉迟缓等寒热虚实交杂错乱诸多症状。因此,调和阴阳、滋阴潜阳是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基本法则。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出自《金匮要略》,由桂枝、白芍、生姜、甘草、大枣、龙骨、牡蛎组成,具有调和阴阳,潜阳涩精之功效。主治虚劳久病,精液耗损,阴损及阳,阴阳两虚之证。方中桂枝温补心肾之阳,白芍、甘草酸甘益阴,桂枝、白芍温阳以益阴、敛阴以涵阳并可调和营卫,生姜、大枣助桂枝、白芍调和营卫,甘草调药和中。生牡蛎潜镇浮阳,生龙骨镇静安神。王子接《绛雪园古方选注》谓:“桂枝、甘草、龙骨、牡蛎,其气取重于龙牡之固涩,仍标之曰桂甘者,盖阴纯之药,不佐阳药不灵,故龙骨、牡蛎之纯阴,必须借桂枝、甘草之清阳,然后能飞引入经,收敛浮越之火,镇固亡阳之机。”山茱萸滋养肾阴以阴中求阳,黄柏滋阴清热除烦,茯苓健脾。全方能益阳和阴、镇心安神、滋阴清热、安脏腑、调气血、固涩敛汗,使营卫协调、阴阳平衡、阴平阳秘、五脏安和、精气内守。因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疗效较好。
[参考资料]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