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燕
曲阜市人民医院,山东曲阜 273100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是一种严重的产科疾病,该类疾病发病急、病情重,产科的弥漫性血管内凝血不仅会对孕妇带来危险,同时也是产妇和胎儿病死率的重要原因之一。如何抢救和治疗该病一直是临床中比较棘手的问题,本文回顾性分析了该院2011—2012年收治的19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抢救措施,现报道如下。
选取该院2011—2012年收治的19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者,年龄22~36岁,平均年龄27.5岁;经产妇11例,初产妇8例;产妇怀孕周期>38周10例,29~37周8例,<29周1例;产时发病17例,产前发病2例。19例患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皮肤出现瘀斑、呼吸困难、阴道出血、出血行休克等。
当前治疗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基本方法就是及早取出病因,并及时止血、补充血容量,一般采用肝素治疗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给予患者静脉注射25 mg低分子量肝素注入+5%葡萄糖溶液(500 mL),根据患者的凝血时间等及时调整药物的剂量和滴速,为产妇注入新鲜全血,同时补充血容量和凝血因子[1]。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变化,如出现酸中毒、电解质紊乱等情况要立刻纠正,及时通知医师为其对症治疗。
经抢救,19例产妇均得到救治,无死亡病例发生,新生儿存活18例,宫内死亡1例。患者在治疗后的凝血功能等方面均得到明显改善,见表1。
表1 19例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疗效比较
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是产科一种严重的并发症,它不仅会对孕妇带来危险,同时也是近些年造成产妇和胎儿病死率的重要原因之一。其诱发因素有很多,如羊水栓塞、产后大出血等,因此在发病之初要及早进行治疗,以免造成不良后果。
当前有众多文献资料显示羊水栓塞是造成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主要原因之一,这是由于羊水中的大量凝血物质纤溶激活酶进入了产妇体内,致使其机体血液的高凝状态瞬间改变为纤溶状态[2],临床中对于该类因素引起的DIC治疗主要是从早期开始抗过敏、抗休克等方式,并为孕妇及时解痉和供氧。本组研究中,有3例患者出现了羊水栓塞,及时给予患者抗过敏等治疗后抢救成功,并未出现其他严重症状。如产妇出现产后出血,则会导致其体内酸碱平衡等遭到破坏,此时要为患者及时补充血容量,本组中有4例患者出现产后出血,通过及时为其补充血容量,并采用肝素作为凝血剂,患者病情得到控制。对于妊高症的治疗要立刻降压,及时开展抗凝治疗[3]。本组中有7例患者是由妊高综合征而引发DIC的,为患者降压、补充血容量等治疗后终止妊娠。由于胎盘因素所导致的DIC要及时阻断有效阻断促凝物质进一步进入母体血液循环,并且补充新鲜全血、凝血因子和纤维蛋白原是治疗的关键[4]。本组DIC患者中有8例是由于胎盘因素所引起的,其中有5例胎盘早剥、3例胎盘前置,经过输血和补充纤维蛋白原,终止妊娠。其中2例由于所有止血治疗均不起效而进行子宫切除术。
当前临床中对于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治疗主要是及早取出病因,并及时止血、补充血容量,除了要及时切断病因外,抗凝治疗也是有效阻止病情进一步恶化的重要手段[4],一般采用肝素治疗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因为它可以阻断凝血因子被进一步消耗,不仅可以抑制其对凝血酶原的激活,还可以醋精纤溶活性。但医务人员在使用肝素进行治疗弥漫性血管内凝血之时,一定要准确掌握好使用剂量。一般来说低分子肝素在使用时比较安全,因此当前临床中多数都是在使用低分子肝素对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进行抗凝治疗。
综上所述,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对产妇危害较大,极易引发产科合并症,因此如产妇出现DIC症状,要给予重视。孕妇在产期应该定期做好健康检查,密切观察产妇各项生命体征,一旦出现DIC症状要结合产妇自身体质等情况选择适宜的治疗方案,切除其致病因素,及时补充凝血因子。
[1] 马春平,李宏.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临床分析[J].医药论坛杂志,2012,25(14):48-49.
[2] 庞金荣.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20例临床分析[J].重庆医学,2011,37(15):1764-1765.
[3] 汪丽,李力,俞丽丽,等.妊娠妇女凝血功能变化的l临床研究[J].重庆医学,2011,36(13):1292.
[4] 苟文丽,朱秋玲.引产与催产的并发症及其防治[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2,18(5):260.
[5] 刘青云,吴紫玉,徐成康.低分子肝素治疗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临床分析[J].浙江临床医学,2011,13(11):1222-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