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嘉眉 (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老年病科,广东 广州 510120)
据2002年卫生部组织的全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资料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群高血压的患病率为49%〔1〕。高血压的危害性除与患者的血压水平相关外,还取决于同时存在的其他心血管病危险因素、靶器官损伤以及合并的其他疾病的情况。血脂异常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高血压伴有血脂异常明显增加发生心血管病的危险,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强调在中国人群中高血压对血脂异常患者心血管综合危险分层的重要性〔2〕。动态血压监测不仅用于高血压的诊断评估,还可诊断白大衣性高血压,发现隐匿性高血压,检查顽固难治性高血压的原因,评估血压升高程度、短时变异和昼夜规律。本研究拟探讨老年高血压与血脂异常的相关性。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年龄≥60岁的高血压患者362例,其中男243例,女119例,平均年龄(65.3±10.4)岁。所有病例符合2010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的诊断标准,并除外继发性高血压、肾脏疾病、内分泌代谢疾病等疾病。按照总胆固醇水平分为两组:高胆固醇组(总胆固醇>5.5 mmol/L)209例,其中男137例,女72例,平均年龄(62.3±8.4)岁,正常胆固醇组(总胆固醇≤5.5 mmol/L)153例,其中男106例,女47例,平均年龄(63.6±10.2)岁。两组年龄、性别、病程及血压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检测方法 动态血压监测使用美国spacelab 90202型进行检测,测量间隔时间:日间(6:00~18:00)为30 min,夜间(18:00~6:00)为60 min。血压监测期间日常活动不受限制。血压监测参数包括24 h平均收缩压(24 h SBP)、24 h平均舒张压(24 h DBP)、日间和夜间的平均收缩压(dSBP、nSBP)、日间和夜间的平均舒张压(dDBP、nDBP)。高血压诊断标准参照文献〔3〕。夜间血压下降百分率:(日间平均值-夜间平均值)/日间平均值。>20%为超杓型,10% ~20%为杓型,<10%为非杓型。SBP与DBP不一致时,以SBP为准。血压晨峰:起床后2 h内的收缩压平均值-夜间睡眠时的SBP最低值(包括最低值在内1 h的平均值),≥35 mmHg为晨峰血压增高。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2.1 24 h动态血压参数比较 高胆固醇组和正常胆固醇组老年高血压患者24 h DBP、dDBP、nDBP水平无明显差异。高胆固醇组患者24 h SBP、dSBP、nSBP显著高于正常胆固醇组(P<0.05)。见表1。
2.2 24 h血压昼夜节律比较 高胆固醇组主要表现为非杓形(66.8%)。见表2。
2.3 两组晨峰血压比较 高胆固醇组的晨峰血压增高,为42 mmHg,而正常胆固醇组为31 mmHg,两者比较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间24 h动态血压参数的比较(mmHg,±s)
表1 两组间24 h动态血压参数的比较(mmHg,±s)
与正常胆固醇组比较:1)P<0.05;下表同
79.1±5.4 74.8±7.3正常胆固醇组 153 130.1±13.3 77.3±8.1 133.2±12.3 128.4±11 24 h SBP 24 h DBP dSBP nSBP dDBP nDBP高胆固醇组 209 153.4±16.21) 78.2±26.8 158.1±17.71) 147.6±19.31)组别 n.4 78.6±7.3 72.7±8.5
表2 两组间24 h血压昼夜节律的比较(%)
高血压是我国人群脑卒中及冠心病发病及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其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控制高血压可遏制心脑血管疾病发病及死亡的增长态势。血脂水平与高血压关系密切,高血压与血脂可以相互影响,高胆固醇血症常与高血压同时存在,这些因素可引起或加重高血压。动态血压监测能更好地反映血压的实际水平,显示血压的昼夜波动规律,指导降压治疗和评估降压药物的疗效,在高血压的诊治中已显示出其实用价值〔4〕。
本研究显示,血脂异常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夜间血压常明显升高,而血脂正常组白天血压升高明显,说明血脂异常者血压节律消失。因此在治疗高血压时应注意血脂情况,及时调整脂质代谢,并注意夜间血压的控制。根据血压变化的生理节律及降压药物在体内作用的高峰时间合理用药,只有恰当地选择药物并及时调整用量,在血压高峰时加强降压,血压低峰时不出现低血压,才能更好地预防心脑血管并发症〔5〕。
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昼夜节律异常发生率高,表现为夜间血压下降幅度<10%(非杓型)或超过20%(超杓型),导致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的危险增加〔6〕,可能与老年动脉硬化血管壁僵硬度增加及血压调节中枢功能减退有关。本研究显示,高胆固醇组的老年高血压患者表现为非杓形,提示有并发症的高血压患者应注意观察夜间血压变化,加强夜间的血压控制,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以减轻高血压对靶器官的损害。
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波动大,血压“晨峰”现象增多。血压晨峰现象的发生机制与人体的自身昼夜节律、神经体液因素、血管等因素密切有关。交感神经系统及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在清晨活性增强,使血压升高,从而导致血管内皮损伤及舒张功能障碍〔7〕。高血压患者存在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失调,提示在今后的降压治疗中,不仅要注意24 h平均血压的水平,还应关注清晨血压上升的幅度,有效控制晨峰高血压、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8〕。
老年高血压的危害性除与患者的血压水平相关外,还取决于同时存在的其他心血管病危险因素、靶器官损伤以及合并的其他疾病的情况。对于老年高血压合并血脂异常的患者,注意血压节律紊乱的调整显得十分重要,应同时采取积极的降压治疗以及适度的降脂治疗。
1 王陇德.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报告之一(2002综合报告)〔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53-7.
2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制订联合委员会.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35(5):390-419.
3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1;19(8):701-43.
4 徐安杰,陈美俊,李永东.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的临床应用314例分析〔J〕.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6):1420.
5 Kushiro T,Mizuno K,Nakaya N,et al.Pravastatin for cardiovascular eventprimary prevention in patients with mild-to-moderate hypertension in the management of elevated cholesterol in the primary prevention group of adult Japanese(MEGA)study〔J〕.Hypertension,2009;53(2):135-41.
6 吴丽阳.高血压的动态血压监测分析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0;8(11):1620.
7 Amin R,Somers VK.Mcconnel IK,et al.Activity-adjusted 24-hour 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and cardiac remodeling in children with sleep disordered breathing〔J〕.Hypertension,2008;51(1):84-91.
8 Patel PV,Wong IL,Arora R.The morning blood pressure surge:therapeutic implications〔J〕.J Clin Hypertens,2008;10(2):1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