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华 (宜昌市夷陵医院神经外科,湖北 宜昌 443100)
脑出血是高血压的并发症,发病急,预后差,患者死亡率较高〔1〕,临床对于出血量不会超过40 ml的患者多采取甘露醇脱水剂等保守治疗方式,治疗效果并不理想,且对于患者的肾功能损伤较大,单纯使用脱水剂的治疗方式会出现不同程度后遗症,且神经功能恢复欠佳。所以治疗关键在于如何有效清除颅内血肿。而脑出血发生后组织内存有大量的炎性细胞。所以从炎性因子着手,测量其水平高低,是判断疗效的有效方法。本研究分别采用传统保守治疗以及微创置管吸引手术,对比不同治疗方式脑出血患者炎性因子水平的变化。
1.1 一般资料 本院2011年12月至2012年6月急性脑出血老年患者66例。入选按照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会议中关于急性脑出血诊断标准。经脑CT证实为脑基底核出血,出血量不超过40 ml;排除标准:严重器质性疾病如急慢性炎症、肝肾功能不全、系统性红斑狼疮、凝血障碍、血管炎、肿瘤;长期使用抗生素、激素等药物治疗;3个月内有手术史。随机分为微创手术联合吸引术组(微创手术组)和保守治疗组(对照组)各33例。其中微创组男16例,女17例,年龄63~65〔平均(67.1±4.3)〕岁;对照组男24例,女9例,年龄62~66〔平均(65.2±6.5)〕岁。两组患者入院前的神经功能评分,出血量性别,年龄,入院时间,意识清晰度等基线资料差异不显著,组间具有可比性(P>0.05)。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给予常规药物保守治疗,包括给予脱水剂,及时降低颅内压,血糖支持,控制血压,神经营养支持等。微创手术组在上述基础上行钻孔置管血管抽吸液化引流手术。入院后6 h根据患者CT资料建立垂直平面投影于额部,于额部枕部交界处以矢状方向穿刺,防止触碰主要血管。于额部定位靶点使用颅椎穿刺直至硬膜下2.1 cm深度,再使用穿刺针由穿刺点进入血肿部位,拔针芯固定,接5 ml注射器,侧接引流管,抽吸血肿量达到1/3后每8 h给予生理盐水加尿激酶入血肿腔。开放引流,持续3~5 d,密切观察血肿清除及引流物状态。
1.3 观察项目及标本采集 于术后2,7,15,30 d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评分,白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水平。清晨空腹取前臂静脉血5 ml,4℃保存直至血样凝固,1 500 r/min离心10 min,取上清于无热源的试管中-30℃保存。IL-6,TNF-α,hs-CRP测量均采用美国ADL公司试剂盒,并严格按照操作说明进行。参照爱丁堡斯堪脑血管病人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4.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1 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 术后2~7 d两组神经功能评分无显著差异性(P>0.05),术后15、30 d时联合组神经功能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术后第7天起微创手术组血清炎性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30天血清炎性水平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 s,n=33)
表1 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 s,n=33)
30 d微创手术组 44.35±10.31 42.25±10.65 35.51±6.21 14.55±6组别 治疗前 术后2 d 术后7 d 术后15 d 术后.26 13.51±4.30对照组 45.51±9.12 42.55±9.34 36.63±9.42 31.15±7.41 26.62±5.19 t/P值 0.125/>0.05 0.334/>0.05 0.146/>0.05 3.025/<0.05 2.005/<0.05
表2 术后两组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比较(ng/L,± s,n=33)
表2 术后两组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比较(ng/L,± s,n=33)
与对照组比较:1)P<0.05
组别 IL-6微创手术组5±9.75 109.42±21.25 107.23±21.38 7 d 15.34±7.321) 36.23±7.37 32.53±7.321) 42.27±8.34 40.81±12.451) 79.24±18.31 15 d 6.55±2.131) 19.41±3.25 18.49±4.351) 25.32±5.13 21.91±9.121) 35.25±11.21 30 d 4.95±1.24 5.51±1.87 10.39±3.12 11.15±4.对照组2 d 48.21±30.31 46.21±30.31 70.53±10.34 68.2对照组TNF-α微创手术组 对照组hs-CRP微创手术组92 8.35±3.12 9.12±4.34
由于脑出血后局部组织的损伤致使患者处于缺氧状态,会诱发全身的应激反应,造成大量炎性因子水平升高出现对抗脑组织的病理状态,其中TNF-α和IL-6是最常见的两种〔2〕,他们在炎性反应、机体代谢中起核心作用。许多炎性细胞会产生TNF-α,它参与多种重要生物反应,具有免疫调节和介导的作用。hs-CRP主要由IL-6产生,它是一种炎性反应的时相蛋白,它的水平可以因组织缺氧、损伤,急剧升高,加重对于脑出血的损伤,甚至形成坏死,其损伤是不可逆的。脑出血后血液、血红蛋白等分解物会进入到脑组织中,产生炎性反应,而出血量越大,则进入脑部的血液、血红蛋白分解产物越多,对脑组织的损伤越大。只有有效及时地清除血肿才能减少继发性的炎性反应,进一步减少炎性介质对于组织的损害。减轻脑水肿和脑损伤的可能〔3〕,近年脑出血微创术在临床广泛使用,其疗效显著。通过脑出血微创血肿术的治疗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神经功能,降低血清炎性水平,且作用快,较传统保守治疗疗效更明显。本研究结果证实了微创颅内置管吸引术针对于急性脑出血患者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它可以较快地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同时降低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防止炎性介质对于脑组织的损伤,加速脑出血患者的恢复,提高其生活质量。
1 孙树杰,邹仁林,刘 欣,等.微创置管吸引术救治重型高血压脑出血〔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2;11(5):295-7.
2 骆锦标,彭 彪,全 伟,等.定向置管吸引术与内科保守治疗基底节区少量出血的疗效分析〔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08;28(8):1352-3,1375.
3 李小兵,吴裕臣,洪道俊,等.脑出血患者血肿周围水肿与血清中炎性因子变化的关系〔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09;26(1):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