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 容 陈于祥 (重庆市长寿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重庆 401220)
脑卒中是一种突发的脑血管血液循环障碍引起的疾病。由于多种原因导致脑内动脉狭窄、堵塞或破裂而造成急性脑血液循环障碍〔1〕。可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后循环又称椎基底动脉系统,主要供应脑干、小脑、丘脑、枕叶、脊髓等部位,由椎底动脉、基底动脉、大脑后动脉组成。后循环进展性脑卒中一般是指在卒中发生后48 h内病情仍有不断进展,直至出现较为严重的脑部神经功能障碍。后循环进展脑卒中的死亡率很高,预后不良,较易引发严重的后遗症〔2〕。因此,应该探究其致病因素并加以预防,防止疾病的发生发展。
1.1 一般资料 对我院2007年10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65例急性后循环进展性脑卒中和32例急性后循环非进展性脑卒中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男31例,女34例,年龄48~65〔平均(57.4±5.8)〕岁,病程3~36h,平均(23.4±3.6)h;对照组男17例,女15例,年龄29~68〔平均(37.9±5.3)〕岁,病程 4~38 h,平均(24.5±4.2)h。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质、职业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调查患者吸烟史、糖尿病史、高血压史、颈动脉斑块、颈动脉狭窄、发热、白细胞数增多、吞咽不良的情况,以及患者的各生化指标:如纤维蛋白原、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空腹血糖(FPG)的变化。纤维蛋白原正常值2.2~3.8 g/L,TG正常值0~150 mmol/L,TC正常值2.4~5.5 mmol/L,FPG正常值3.9~6.2 mmol/L。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5.0软件统计进行分析,数据资料以±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1 两组单因素比较 在患者发生疾病之前,均有不良习惯,如吸烟、酗酒等。实验组有吸烟史、高血压史者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单因素比较〔n(%)〕
2.2 两组各生化指标比较 两组患者各生化指标均超出正常值。实验组TG、TC远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纤维蛋白原和FPG也略高于对照组,但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两组各生化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各生化指标比较(±s)
组别 n 纤维蛋白原(g/L)TG(mmol/L)TC(mmol/L)FPG(mmol/L)实验组 65 5.34±0.83 200.63±10.34 10.83±0.58 8.84±2.64对照组 32 4.89±0.75 188.32±9.71)5.93±0.431)7.24±2.34
急性后循环进展性脑卒中是一种老年人常见的脑血管病,俗称为“脑中风”,存在明显的三高现象(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病发时疾病的发展较为迅速,常常在48 h之内迅速演变直至神经功能损坏,影响相当严重〔3〕。脑卒中发生时,会造成脑血管突然损坏或者有硬块堵塞血管,导致不能向大脑输送氧气、血液以及其他的营养物质,使得脑部的神经细胞缺少氧气供给,很快就会导致死亡〔4,5〕。因为脑部神经细胞是永久性细胞,无法由其他细胞替换,所以急性后循环进展性脑卒中造成的后果也是永久性的,而且易复发,每复发一次就会加重一次,对老年人的身体是一种巨大的考验以及损害〔6,7〕。因此,怎样采用有效的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是较为重要的课题。
本文研究结果发现,急性后循环进展性脑卒中与患者吸烟史、高血压史有关。吸烟、吞咽困难都与肺部感染有关,可继发全身性的炎症反应。高血压可使老年人的血管发生粥样硬化,血栓形成,从而导致血管狭窄,一旦血栓脱落或者血流缓慢,就很容易发生脑梗死,颈动脉斑块及狭窄降低了血管远端血液的血流灌注,使得血液循环不良,血液更易凝集,进而堵塞血管,造成脑卒中的发生。在疾病发生的24 h之内,患者会不同程度的产生高热、白细胞增多的现象,是早期出现神经坏死的重要因素。两组的各生化指标也不同于正常水平,均高于正常水平,且波动较大。本文结果表明,进展性脑卒中各生化指标较非进展性脑卒中波动较大,可以根据各生化指标的检测来早期判断疾病的发生,及时的治疗,减少患者的痛苦。
老年急性后循环进展性脑卒中是一种严重影响老年人身体健康的疾病,老年患者常表现为眩晕、四肢发麻、吞咽困难、听力障碍、步履不稳等症状,使得老年人行动不便生活,不能自理。更严重的甚至可能导致终生瘫痪,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在老年人出现眩晕等初期症状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在疾病初期及时治疗,防治疾病进一步发展、恶化,可有效提高临床治愈率、死亡率。
1 林晓东,赵 丽,田小卫,等.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的分析〔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07;4(4):152-5.
2 刘利利.糖尿病与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1):63.
3 宋汉秋.脑梗死急性期高血糖症的干预思考〔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7;10(9):71-2.
4 杨 毅,王文敏.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疗效观察〔J〕.中华脑血管病杂志,2011;5(6):494-8.
5 王大力,周玉兰,赵晓晶,等.援进展性缺血性卒中的判别模型的临床探讨〔J〕.中国综合临床,2008;24(5):467-9.
6 唐铁钰,张新江,王 苇.进展性缺血性卒中患者63例影像学分析〔J〕.疑难病杂志,2010;9(1):43-4.
7 经 屏,张临洪,徐武平,等.缺血性卒中病变血管和侧支循环代偿的研究〔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09;11(8):113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