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亚军 高 燕
学习倦怠是近年来教育学与心理学研究者都热切关注的一个领域。国内学者杨丽娴和连榕[1]将学习倦怠定义为: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或缺乏动力却又不得不为之时,就会感到厌烦,并消极对待学习活动,从而产生一种身心俱疲的心理状态。初中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一方面,青春期生理、心理变化,致使初中生体验到更多的学习烦恼;另一方面,对于我国初中生而言,由于面临巨大的中考升学压力,学习倦怠现象已经是一个普遍存在的事实。白素英等人[2]的研究指出:造成中学生学习倦怠的原因主要有学习负荷大、社会支持的缺失、教育教学不当、人格因素缺损等。社会支持作为重要的外部环境因素,以往有实证研究发现[3]:社会支持是学习倦怠的重要预测变量。而自尊作为比较稳定的人格因素,薛绍聪[4]的研究发现:学习倦怠和自尊存在显著负相关。但是,查阅前人对于学习倦怠的研究,尚未发现同时将社会支持和自尊两种因素结合起来考察对学习倦怠的影响作用。本研究旨在了解初中生学习倦怠的特点及其与社会支持、自尊之间的关系,为有效降低初中生的学习倦怠,促进其更好地适应学校的学习生活提供实证依据。
1.1 对象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从河南省的 2所初级中学抽取 243名学生进行调查。回收有效问卷 228份(93.8%)。 其中男生 90人,女生 138人;初一 93人,初二 75人,初三 60人。
1.2 方法
1.2.1 中学生学习倦怠问卷 该问卷由胡俏[5]编制,共 21个项目,包括情绪耗竭 (8项)、学习的低效能感(5项)、师生疏离(4项)、生理耗竭(4项)4个维度 ,5点计分,得分越高,学习倦怠程度越严重。本研究中总问卷及 4个维度的内部一致性系数 α依次为 0.88、0.79、0.85、 0.72、 0.79。
1.2.2 社会支持量表 该量表由肖水源[6]编制,共 10个项目,包括客观支持 (3项)、主观支持 (4项 )和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 (3项)3个维度,考虑到初中生的实际情况,作者对量表中的一些项目进行了修改,如“同事”改为“同学”,“配偶”改为“父母”,“工作单位”改为“学校”等。本研究中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α为 0.78。
1.2.3 自尊量表 该量表由 Rosenberg[6]编制,共 10个项目,单一维度,分数越高,自尊程度越高。本研究中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α为 0.74。
1.3 统计处理 将所有被试的资料整理后,用统计软件SPSS17.0进行描述统计、方差分析、相关分析以及回归分析等统计处理。
2.1 初中生学习倦怠的性别、年级差异分析 以性别、年级为自变量,以学习倦怠 4个维度的得分及其总分为因变量,进行方差分析。结果发现:初中生的学习倦怠总分及其 4个维度的得分在性别变量上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学习倦怠总分、情绪耗竭、师生疏离和生理耗竭在年级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学习的低效能感在年级上差异显著(P<0.05)。事后检验发现:初一学生的学习效能感水平显著低于初二学生(P<0.05);初一和初三、初二和初三之间差异不显著 (P> 0.05),见表 1。
表1 初中生学习倦怠的性别、年级差异分析(±s)
表1 初中生学习倦怠的性别、年级差异分析(±s)
注:*P <0.05,** P <0.01,下同
?
2.2 初中生学习倦怠与自尊、社会支持的相关分析 除生理耗竭与自尊相关不显著(P>0.05)外,其余变量两两相关均显著,其中:社会支持总体及各个维度与学习倦怠总体及各个维度均呈显著负相关(P<0.01);自尊与学习倦怠总体及各个维度呈显著负相关(P<0.01);社会支持总体及各个维度与自尊呈显著正相关(P<0.05),见表 2。
表2 学习倦怠与自尊、社会支持的相关(r)
表3 社会支持通过自尊影响学习倦怠的中介作用检验
2.3 社会支持通过自尊影响初中生学习倦怠的中介作用分析 根据以上相关分析的结果以及中介效应检验的程序[7],利用 3个步骤的回归分析,对自尊的中介效应进行检验。第一步,以社会支持总体得分(X)为自变量,以学习倦怠总体得分(Y)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社会支持对学习倦怠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P<0.01);第二步,以社会支持总体得分(X)为自变量,以自尊得分 (S)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社会支持对自尊有显著预测作用(P<0.01);第三步,以社会支持总体得分(X)和自尊 (S)作为自变量,以学习倦怠总体得分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社会支持和自尊能够同时对学习倦怠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P<0.01),与第一步相比,社会支持对学习倦怠的回归系数变小,但是仍然显著。上述结果表明:自尊是社会支持影响学习倦怠的中介变量,而且是部分中介效应 ,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为 0.34× 0.33/0.57=19.7%,见表 3。
3.1 初中生学习倦怠的基本特点 本研究发现,初中生的学习倦怠总体得分没有年级差异,但是在学习效能感维度上,初一学生显著低于初二学生。学习效能感反映了学生对自我学习能力的认识和评价。初中阶段的学习课程要明显比小学多很多,而且课程难度更大,学习任务重、压力大,班级竞争比小学更加激烈,许多初一新生不能很好地适应新的学习环境,所以初一学生体验到更低的学习效能感。而初二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生活,逐渐适应新的学习环境,掌握许多新的学习方法,能够更好地面对学习压力。因此,教师要注重培养初一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效能感。另外,本研究并未发现学习倦怠具有性别差异,原因可能是在学习环境中,男生和女生所面临的学业压力、所要实现的目标、所从事的活动都具有很大的相似性,所以对学习倦怠的体验不存在显著差异。
3.2 学习倦怠与自尊、社会支持之间的关系 本研究相关分析显示:社会支持总体及其 3个维度、自尊、学习倦怠总体及其 3个维度两两之间都有非常显著的相关,表明社会支持、自尊与学习倦怠关系密切。回归分析发现:社会支持对学习倦怠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可以解释其变异的 32.2%。社会支持状况良好,有良好人际关系而且能够很好地利用这些支持资源的同学,心理素质越高,调节和应对负性生活事件的能力就越强,相应地,其体验到学习倦怠程度较低。另外,自尊的中介效应分析发现:中介模型可解释变异的 42.3%,其解释率较社会支持单独解释时有所提高,说明中介模型比直接作用能更好地解释社会支持与学习倦怠的关系。社会支持的回归系数较原来有所下降,下降的部分是由于自尊引起的,社会支持通过影响自尊来进一步作用于学习倦怠。初中生心理依赖性较强,能否得到父母、老师或同学的支持,影响着他们自尊水平的高低。当他们体验到更多的社会支持(如获得父母的关心、老师的表扬、同学的支持等)时,他们会有更高的自尊感。具有高程度自尊的初中生,在面对各种压力源时,能够善于利用拥有的各种支持资源来应对压力和焦虑情境,学习倦怠感比较低。因此,家庭、学校、社会不应只关注初中生成长的物质环境,更应该为他们提供一个较好的心理环境,帮助他们提高自己的自尊水平,进而降低他们的学习倦怠,促进初中生更好地适应学校的学习生活。
[1]杨丽娴,连榕.学习倦怠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J].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24(2):54-58
[2]白素英,李长庚,徐文明.中学生学习倦怠的成因及预防对策 [J].江西教育科研,2006,23(7):37-39
[3]陈红香,吴建红,晏赛君.高中生学习倦怠与应对方式、社会支持的关系分析 [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7(2):124-128
[4]薛绍聪.中学生学习倦怠与自尊、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8
[5]胡俏.中学生学习倦怠结构研究 [D].金华:浙江师范大学,2006
[6]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 [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增刊 ):127-131,318-320
[7]温忠麟,张雷,侯杰泰,等.中介效应检验程序及应用 [J].心理学报,2004,36(5):614-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