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凤英
急性左心衰竭是心血管内科常见的一种急危重疾病,具有发病急、进展快和死亡率高等临床特点,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疲劳乏力、呼吸困难和急性肺水肿等症状,若救治不及时,极易危及患者的生命健康[1]。笔者回顾39例老年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临床病历,总结其救治方法和护理措施,以期为临床救治和护理提供参考依据,现报告如下。
研究资料来源于安阳市中医院内科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间39例老年(≥60岁)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临床病历,经临床症状、体征和心电图等检查确诊,符合陈灏珠著《实用内科学》中关于急性左心衰竭的诊断标准[2],其中男23例,女16例;年龄60~79岁,平均(65.7±3.5)岁;合并高血压37例,冠心病26例,心肌病19例,心律失常9例,其他疾病7例;发病诱因为情绪因素、过劳、心梗和肺部感染等多种因素。
入院后,立即完善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根据病情需要立即采取救治。①体位:患者取半卧位,两腿自然下垂,症状和体征严重者可轮流结扎四肢。②给氧:加入乙醇或二甲基硅油湿化,面罩加压高流量吸氧,控制吸氧流量5L/min左右。③镇静:无吗啡使用禁忌证者给予皮下或肌内注射吗啡,5~10 mg/次,症状和体征严重者可间隔30 min左右重复给药;有吗啡使用禁忌证者给予皮下或肌肉注射杜冷丁,50~100 mg/次。④利尿:静脉注射30 mg呋塞米或35 mg利尿酸钠以快速利尿[3]。⑤扩张血管:静脉滴注酚妥拉明或硝酸甘油等扩张血管。⑥强心:发病前10 d内未使用洋地黄、地高辛或洋地黄毒苷等药物患者可考虑给予速效洋地黄制剂。⑦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10~20 mg/次,加入适量葡萄糖溶液静脉滴注。⑧辅助救治:配合机械辅助循环救治。
3.1 心理干预 由于急性左心衰竭具有发病急、进展快和死亡率高等临床特点,多数患者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烦躁、焦虑和紧张情绪,影响机体神经系统调节,从而加重血管收缩和心肌缺血缺氧状态,不利于临床救治。因此,护理人员在救治的同时,应积极主动稳定患者的情绪,讲解患者心衰症状和体征的方法,以树立治疗信心和降低负向情绪。
3.2 膳食和休息 根据生活习惯和机体状况,在营养师的指导下制定合理膳食计划,常规低盐和低能量饮食,日均热量控制在105~170kJ/kg,少食多餐,食物以富含维生素为主。限制大体力活动,保证充足的睡眠,必要时给予适量镇静剂[4]。
3.3 病情观察 护理人员密切观察生命体征,详细记录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等变化,重视神志和皮肤的变化,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配合当班医生开展救治。
3.4 药物护理 护理人员用熟悉心力衰竭的救治原则和给药注意事项,发现药物不良反应或生命体征异常等情况应及时对症处理。熟知洋地黄制剂的用药方法、注意事项和作用机制,重视用药后胃肠道反应和神经系统反应,根据疗效评定和病情变化及时调整药物剂量;使用西地兰或毒毛旋花苷K等药物时,护理人员应先用葡萄糖稀释混匀,注射时间大于10 min,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使用利尿剂时应测量心率和血压变化;患者胃肠反应严重者,护理人员应高度怀疑低钾或低钠现象,并根据病情需要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本研究39例老年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经积极的抢救和护理干预后,住院3~15 d,平均(7.6±2.4)d;38例患者好转出院,1例患者经抢救无效死亡,救治成功率97.44%。
老年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前驱症状并不典型,临床症状和体征极易与基础疾病或政策的生理改变相混淆,延误最佳救治时间。多数老年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由于机体器官功能减退,从而增加了救治风险[5]。笔者通过39例老年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抢救和护理干预进行总结,认为体位护理能够减少静脉回流血量,高流量面罩加压给氧能够减少肺泡内液体渗出,镇静剂能够患者紧张情绪,快速利尿能够减少血容量,扩张血管促进全身血液循环,强心能够强化心肌收缩能力,糖皮质激素可以扩张外周血管以增加心排血量,解除支气管痉挛和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配合心理干预以树立治疗信心和降低负向情绪,膳食和休息以保证充足睡眠和营养供应,病情观察以观察生命体征变化,药物护理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从而提高救治成功率。
[1]李芳,毕雪华,骆谏英.68例急性左心衰竭的临床急救与护理分析.当代医学,2011,17(21):117-118.
[2]陈灏珠.实用内科学.第1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336-1339.
[2]张秀萍,赵成军,鹿翔凤.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左心衰竭26例护理体会.中国民康医学,2012,24(22):2761-2762.
[4]谢晓艳.49例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院前急救护理探讨.中国伤残医学,2012,20(11):173-174.
[5]胡淑春.老年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预见性护理.中国医学创新,2012,09(9):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