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罗兰,单 华,史彩艳,李敬美,彭 芳
(大理学院药学与化学学院,云南大理 671000)
肝龙胶囊为国药准字的OTC-肝胆用药,由云南省大理学院药学与化学学院研制,其药用成分主要为美洲大蠊提取物。曾有报道表明美洲大蠊具有抗肝炎、抗肿瘤、抗菌、抗艾滋病病毒、增强机体免疫力、抗炎镇痛、促进血管增生及组织修复、以及改善微循环等作用〔1-13〕,也有报道表明美洲大蠊提取物对四氧嘧啶所致糖尿病小鼠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14〕,而该药对小鼠肾上腺素高血糖模型血糖以及对正常小鼠血糖是否有影响,尚未见报道,故本文旨在探讨肝龙胶囊对后两者情况的血糖的影响。
1.1 动物 KM种小鼠,雌雄各半,体重(20±2)g,许可证号:SCXK(滇)NO.0020922,购于昆明医科大学动物实验中心。
1.2 药物与试剂 肝龙胶囊(赛诺制药有限公司,批号:11111502);格列本脲片(山西云鹏制药有限公司,批号:A120101);盐酸肾上腺素注射液(上海禾丰制药有限公司,批号:111106);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试剂盒(长春汇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批号:2012048)。
1.3 仪器 电子天平(奥豪斯仪器(上海)有限公司);722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北京普析通用仪器有限责任公司)。
2.1 对正常小鼠血糖浓度的影响 将小鼠50只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格列本脲组(100 mg/kg)和肝龙胶囊高、中、低(100、50、25 mg/kg)剂量组。各给药组每日灌胃给药1次,生理盐水组每日给予生理盐水(20 mL/kg),连续5 d。用药前测血糖值。末次给药前小鼠禁食不禁水12 h,末次给药1 h后断尾取血测血糖值。
2.2 对盐酸肾上腺素致小鼠高血糖模型血糖浓度的影响 将60只小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模型对照组,格列本脲组(100 mg/kg)和肝龙胶囊高、中、低(100、50、25 mg/kg)剂量组。各给药组每日灌胃给药1次,生理盐水组和模型对照组每日给予生理盐水(20 mL/kg),连续5 d。末次给药前小鼠禁食不禁水12 h,末次给药1 h后,除生理盐水组外,其余各组均尾静脉注射肾上腺素(240 μg/kg),于注射1 h后断尾取血测血糖值。
3.1 对正常小鼠血糖浓度的影响 连续给药5 d后,肝龙胶囊各剂量组空腹血糖水平与生理盐水组和格列本脲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格列本脲则能降低小鼠血糖浓度。见表1。
表1 肝龙胶囊对正常小鼠血糖浓度的影响(±s,n=10)
表1 肝龙胶囊对正常小鼠血糖浓度的影响(±s,n=10)
注:与生理盐水组比较:#P<0.05。
组别生理盐水组剂量/(mg/kg)—血糖值/(mmol/L)5.4±0.9格列本脲组 1004.3±0.7#肝龙胶囊高剂量组 1005.1±0.8肝龙胶囊中剂量组 505.0±0.6肝龙胶囊低剂量组255.0±0.7
3.2 对肾上腺素致小鼠高血糖模型血糖浓度的影响 结果表明,格列本脲组及肝龙胶囊高、中剂量组均能降低肾上腺素所致的高血糖,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且肝龙胶囊三个剂量组的降糖作用呈现一定的量效关系,但降糖效果不及格列本脲组。见表2。
表2 肝龙胶囊对肾上腺素致小鼠高血糖模型血糖浓度的影响(±s,n=10)
表2 肝龙胶囊对肾上腺素致小鼠高血糖模型血糖浓度的影响(±s,n=10)
注:与模型组比较:#P<0.05,##P<0.01;与格列本脲组比较*P<0.05。
组别生理盐水组剂量/(mg/kg)—血糖值/(mmol/L)4.7±0.7模型对照组 — 11.2±0.7格列本脲组 1008.9±0.5##肝龙胶囊高剂量组 1009.5±0.6##*肝龙胶囊中剂量组 5010.1±0.7#*肝龙胶囊低剂量组2511.4±0.6
在研究药物对血糖浓度的影响时,经典的方法就是采用肾上腺素诱导小鼠产生高血糖来观察药物有无降糖作用。本实验结果表明,模型组的血糖浓度明显升高,表明高血糖模型造模成功。格列本脲组及肝龙胶囊高、中剂量组均能降低肾上腺素所致的高血糖,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表明肝龙胶囊能一定程度对抗肾上腺素诱导的血糖升高,有可能通过激动α和β受体,导致肝糖原和肌糖原分解,具体机制还有待进一步阐明。
口服降糖药格列本脲是通过刺激胰岛β细胞释放胰岛素来发挥作用的。实验发现,肝龙胶囊降糖作用不如格列本脲的效果好,但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肝龙胶囊在降糖环节方面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如通过具体的糖尿病发病的病理生理机制,从细胞分子水平去探讨可能的作用环节。
本实验中,我们还发现肝龙胶囊各剂量组对正常小鼠均无降低血糖作用,结合前期实验结果及本实验的结果,表明肝龙胶囊不会影响正常机体的血糖浓度,仅对病理状态的血糖浓度有所影响,这对正常机体来说是有益无害的。
以上实验结果对进一步完善肝龙胶囊的药效学研究,并对该药的开发利用具有一定的科学指导意义。
〔1〕胡艳芬,吕小满,刘光明,等.美洲大蠊提取物对3株人肺癌细胞的体外抑制作用〔J〕.大理学院学报,2009,12(8):1-3.
〔2〕何正春,胡明辉,王晓雨,等.美洲大蠊提取物对3株人及小鼠白血病细胞的细胞毒性研究〔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9,30(5):56-57.
〔3〕焦春香,刘光明,周萍.天然药物康复新的研究进展〔J〕.时珍国医国药,2008,19(11):2623-2624.
〔4〕戴云,曾茗,项朋志.蜚蠊的药用价值〔J〕.中药材,2005,28(9):848-850.
〔5〕何正春,彭芳,宋丽艳,等.美洲大蠊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国中药杂志,2007,32(21):2326-2330.
〔6〕蒋永新,王熙才,金从国,等.美洲大蠊提取物对Lewis肺癌小鼠抑瘤作用的研究〔J〕.昆明医学院学报,2007,28(5):13-16.
〔7〕何旭,普小菲,李娇,等.美洲大蠊提取物对S180荷瘤小鼠肿瘤抑制作用及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2,18(15):179-181.
〔8〕肖小芹,汪世平,徐绍锐,等.美洲大蠊提取物抗炎、镇痛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07,2(2):140-143.
〔9〕吴少辉,彭芳,高鹏飞,等.膜超滤分离美洲大蠊抗肿瘤活性部位小分子肽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4):2041-2042.
〔10〕肖培云,杨永寿,李树楠,等.美洲大蠊中甘露醇的提取工艺研究〔J〕.中成药,2012,34(3):571-573.
〔11〕李洪文,耿玲,刘光明,等.美洲大蠊脱脂膏及其活性炭脱色物体外抗菌活性研究〔J〕.中国实验方剂学,2012,18(11):153-156.
〔12〕白艳,雷娇,彭芳.美蠊精抗癌Ⅰ号胶囊的抗炎实验研究〔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9,30(12):61-62.
〔13〕焦春香,张成桂,刘光明,等.美洲大蠊提取物中抗衰老活性部位抗氧化活性的初步分析〔J〕.时珍国医国药,2011,22(6):1389-1391.
〔14〕赖泳,李同翠,罗爱俊,等.美洲大蠊提取物对四氧嘧啶性糖尿病小鼠作用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6):3364-3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