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雯雯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滁州 239000)
罗丹(Auguste Rodin)说:“所谓大师,就是这样的人,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美来。”又说,“拙劣的艺术家永远戴别人的眼睛”。在对艺术的探索初期,感官显得格外重要,需要我们尝试通过双眼对常态进行捕捉,把握视觉归纳物象,通过听觉添加意象,触觉生成感受,再由大脑对其素材进行抽象的编码与再译,最终呈现出多样的艺术形式来。英国现代主义艺术理论家克莱夫·贝尔在其名著《艺术》中,说出了他对艺术本质的分析,“什么性质存在于一切能唤起我的审美感情的客体之中呢?什么性质是圣·索非亚教堂、沙特尔修道院的窗子、墨西哥的雕塑,波斯的古碗、中国的地毯、帕夏瓦的乔托壁画以及普桑、皮耶罗·德拉·弗朗切斯卡和塞尚的作品中所共同的属性呢?看来,可做解释的回答只有一个,那就是‘有意味的形式’。在各个不同的作品中,线条、色彩以某种特殊方式组成某种形式或形式间的关系,激起我们的审美感情。这种线、色的关系和组合,这些审美地感人的形式,我称之为有意味的形式。”贝尔总结道,“除了感受,我们没有其他认识艺术作品的途径”。由此可见,感官体验在探索艺术与设计的初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艺术探索是一种主观能动的实现自我审美意识的活动,是对常态的事物和现象进行观察、感知、联想、再抽象等一系列思维加工过程,这一过程的主旨是领会常态事物的形式美感。艺术设计需要具备审美的能力,感官体验便是审美能力中重要环节,同时也为艺术探索初期搭建桥梁、提供线索、充当向导。审美所具备的愉悦性来源于人的本能反应也作用于人,通过感官体验以及能动的对设计对象进行组织,都可能产生这种愉悦,这种愉悦性是由于外在对象的形式适应了知觉机制,在心理常态的影响下发生的情感化运转活动。
艺术设计的灵魂在于创意的传达和意境的营造,需要结合人类的心理特点和心理规律对元素进行抽象和重新认知,无论是哪一种艺术载体,都需要激发观者和设计师自身情感来完成作品的创作。至于知情意行的具体化,更离不开感官的开发与体验,是有感而发、由内而外的体现。文森特·威廉·梵高(Vincent Willem van Gogh),荷兰后印象派代表性画家,这位易于激动而富于神经质的艺术家,在其短暂一生中留下大量震撼人心的杰作。他曾说:“作画我并不谋求准确,我要更有力地表现我自己”,他的作品《星空》,就是一种主观抽象的独特视觉体验,他观察柏树的线条与比例,发现常态下的柏树像极了埃及的金字塔,完成这种非常态的审美过程,而后他选择用几近燃烧的夸张曲线将星空下的柏树诠释的极富个人色彩。
人所感知的外界信息有95%来自视觉,视觉体验是人类一种本能而又普遍的体验,它是通过视觉系统对外在物象有意识、有目的的进行观察、分析后而获得的主观感受和内心体验。这种单纯的生理获取结果是需要设计师抽离自身、变向观察的,善于从常态中发现非常态的形式美,即我们在对物象进行观察时,打破原有的习惯与方式,面对普遍寻常的现象得到不寻常的视觉体验,有助于在设计基础探索初期形成深刻、趣味化的记忆。这是感官工作的第一步。
图2-1 水墨与笔刷制作非常态肌理
事实上自然给我们的惊喜是源源不断的,这些都要通过双眼进行最基本的传送,比如叶片、树皮或是水,都拥有自己独特而又多变的情绪与表情,我们用各类词汇去诠释水,“细水长流”、“飞流直下”、“水花四溅”、“涟漪层层”等,水时而变得娇羞,时而暴躁,时而缠绵,时而哀伤。当人们站在湖边观察水流,如丝般的柔和线条重复且均匀的布在湖面之上,倘若向湖面投掷一粒石块,它又会立刻激起层层涟漪,形成由中心向四周充满节奏与韵律的弧线,变得激动起来,当我们舀起一杯湖水,滴入墨汁,默默观察,又可以发现墨汁在融入水的瞬间,水与之从排斥到交融、从惊吓到冷静的过程,挥洒的形态仿佛有了生命,形成丰富的视觉现象。因此视觉体验对艺术设计方式和内心探索有着首要意义。
在寻求设计的突破口时,我们除了要“看”,还要试图去“听”。听觉体验,我们首先本能反应便是各类音乐,音乐与设计有何关系,音乐在所有的艺术类型中,是最抽象的艺术,音乐艺术是用有组织的音构成的听觉意象,来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与社会现实生活的一种艺术形式。正是这种直通情感的感知方式,带动我们的听觉神经,令抽象的音乐表达变得生动起来。
图2-2 拉动线条记录音乐的律动
无论是视觉传达设计、建筑设计、工业设计等,都离不开一些词语,比如“高亢”、“低迷”、“激昂”、“纯净”,这些词往往都来源于音乐,却可以反作用于一些实际载体,将这些词以不同形式呈现出来,我们通常称其为形式美中的节奏与韵律。以基本要素点线面为例,利用灵动轻快的音乐进行引导,去获取相关听觉体验,可以联想到洒落的珍珠、成群结队的鱼儿,这些形式的认知都来源于我们对其无声胜有声的意象联想和迁移。善于聆听,利用音符的跳动去找寻或类比所观察物象的相似点,对我们在选择创作元素和设计载体上有着推进的作用。
(三)触觉体验有利于原始感受的获得
设计的造型方法与视觉思维密切联系,它以形态元素为外观,以物质材料为媒介,以形象建构为结构,用于表达设计理念、艺术思想及形象风格。在感官体验中,触觉体验是唯一在受众和设计之间形成交互作用的主观感受,在接收与触摸中感知物象最原始的美感。往往我们在处理设计对象时,视觉与听觉体验会给我们带来直观或是直接的心理感受,但是当触觉体验参与时,这一感受将会直接上升到理性空间,使得这一过程变得婉转诙谐起来。如我们在对色彩的认知上时常会出现由经验带出的错觉,像是看见黄色会觉得温暖,蓝色会觉得冰冷,而如果我们将材料的触觉体验带进感知的过程中,会产生出如蓝色的木质反而比黄色的金属材质显得自然与温馨,触觉体验会促使感性与理性的并存,有助于生成成熟的设计结果。
图2-3 麻布的交错带来触感
在设计探索的过程当中,通过触觉的直接体验,使人与设计对象产生交互作用,结合意象的视觉体验和抽象的听觉体验,会给设计本身带来更多可创造元素,这同时也是一种创意的激发和再否定,在真实和虚无中寻找设计的平衡点和表现形式。
高第被喻为大自然的门徒,他曾说“懂得求助于自然法则的创作者,是造物者的合作伙伴”。因此,我们应当试图思索如何与大自然进行合理的交流和沟通,通过自然界中多种符号去传达设计意图,去开拓自然与设计元素之间可衔接或效仿的可能性,巧妙运用自然、模拟自然,进而了解自然界中彼此之间的关系及运行法则,通过形式美的提炼与加工,把它们运用在人类社群的生活设计之中,寻求最初始同时也是最宝贵的灵感。观察与互动是在设计探索初期最容易被忽视的重要工作,感官体验不是一项单一的过程,它是有知觉通感相互协作相互作用的集合化过程,但是其目的是强调主动行为与被动行为的平衡,必须不断的反省和再观察。
艺术创作的过程就是一个审美经验不断完善和各感官相互配合完成艺术实践的过程,经验表明,眼见不一定为实,所闻不一定为虚,它所伴随的是一种情感化的观察,并主动进行归纳与整合的行为,经过感知、选择、编码与分析后形成的形式语言的体验状态,并用抽象的多重视角进行重构后所达到的创造层面。在感知生成的过程当中,离不开由记忆和自身情感而产生的联想,将想象思维在观察、感受、发觉的过程中不断升华,促使自身对单一物象的描绘逐渐转换为众多感官联合关系信息的构成处理,最终创造出鲜活的意象形态,产生出新的审美形式的联想。因此,感官体验是艺术探索初期的重要基础,同时也为艺术创作的重要载体。
当然,在设计基础探索初期,锻炼思维拓展能力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怎样打开思路,挖掘物象非常态的形式特征,敢于夸张对其进行分割与重构,做到意趣横生又耐人寻味,这些都是塑造良好设计思维的方式与方法,只有在自然界中不断的去发现和总结感知体验的过程,突破思维去联想与迁移,改变固有的感知体验,变换观察方式,转换感知通道,甚至有意识的去采取一种与自然规律相反的逆向思维方法,或者通过一系列特殊体验试图变异这种内在联系,才能够逐渐在自然中寻求更多的形式美感,令我们的感官体验带给我们源源不断的新鲜创意,不断的丰富和转换我们的认知。
[1]孟磊,江慧仪.向大自然学设计[M].台湾:新自然主义出版社,2011:12-13
[2]田冰.形态设计基础的实训课程设置研究[J].大众文艺,2011,(13).
[3]郑健.设计基础课程中创新思维的导入[J].教育评论;2011,(03).
[4]李白丁.关于造型本质和视觉元素的教学自述[J].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2)
[5]王艳娣.赋予传统艺术以育人功能 [N].中国教育报,2008-07-2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