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慧,吴艳敏,官 杰,王 琪,许惠玉,钱丽丽
(齐齐哈尔医学院,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6)
“任务驱动法”是美国教育家杜威以实用主义作为教育理论基础而提出的教学模式[1]在教学过程中,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将要学习的新知识分化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把教学内容蕴涵在每个任务之中,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轻松主动地掌握新知识[2]。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教、学、做”不是三件事,而是一件事,在做中学才是真正的学,在做中教才是真正的教。任务驱动式教学法真正实现教、学、做的有力统一。免疫学是生命科学三大前沿学科之一,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免疫学由细胞水平进入分子水平,实验是它稳步前进的坚实基础,免疫学实验是通过实验教学环节,促进医学生对课堂理论知识的理解,在“动手”操作专业基本技能之中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创新思维[3]。传统的免疫学实验教学模式,学生只是按照老师的思路进行机械性操作,往往失去了积极参与实验的热情,对免疫学知识的学习也变得被动无味。运用任务驱动法进行实验教学,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启迪学生的辩证思维,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独立探索意识及合作精神。笔者在2009级临床本科9-11班医学免疫学实验课上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现介绍如下:
(一)研究对象。2009级临床本科9-11班为实验组,教学时间2011年9-11月;2008级临床本科9-11班为对照组,教学时间2010年9-11月。实验组在课程结束后进行考试结合调查问卷评定结果,与对照组进行比较。两组学生的性别、年龄、入学成绩及接受专业教育程度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二)研究方法。
实验组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进行教学,两组实验内容相同。为保证统计和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授课均有相同教师进行,教学环境和教学进度一致。具体实施方法如下:
1.任务设计。全体授课教师在课前进行集体备课,精心准备,查阅大量参考资料,设置合适的任务,并将所要实验的内容巧妙地隐含在一个个任务主题中。上课之前的一周将布置好的任务放到网上,要求学生及时从网上查阅接收任务,学生3-5人一组进行讨论,可以借助网络和图书资料,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的理论独立思考,找出完成这一任务涉及的知识点和实验方法。这一阶段旨在以探索任务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好奇心。
2.检查任务。实验小组经过对任务的查阅和分析、讨论,将其中的问题在实验课上求助教师,而教师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规整,其中有些是旧知识,教师可以向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和线索,这些问题经过讨论一般情况学生自己就会给出解决方案,而有些是新知识,即蕴含在任务中的新内容,这也正是教师讲授的核心,用解决问题的方式把教学内容融入,教师进一步引导和归纳,使学生们明晰动手实践需要完成的实验任务。由于学生在课前已做好了充足的准备,所以这一部分仅会占用很短的时间。
3.任务实施。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时,首先教师应留给学生充足的操作时间,让学生大胆去试,使他们在实验中体会、感受和领悟教师布置的任务。这期间,不同基础的学生会遇见一些不同层次的问题,老师应及时加以引导。对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可由老师统一示范、集体解决。在教师辅导和答疑的同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兴趣点,及时调整实验教学方案和控制实验进度[4]。
4.总结评价。实验结束后,由教师组织进行评价,分成两个环节: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首先实验小组对实验目的、原理进行阐释,对实验结果进行总结与归纳,然后教师一方面对学生完成实验任务的过程和结果评价,同时要查漏补缺,讲解实验中一些共同的难点和重点,给出应用实例,使学生对实验内容理解进一步加深;另一方面要对学生自主学习及协作学习能力作出评价。这一阶段是总结、反思与巩固知识的阶段,使学生发现不足,吸取优点,促进解决问题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5.实验成绩。实验总成绩包括:实验报告(50%)、实验原理理论考试(30%)和实验操作等(20%)。这三方面分别代表了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知识掌握能力以及动手能力,因此能够有效地体现学生的综合素质。其中报告成绩主要依据实验任务完成的科学性、实用性、可行性和创新性来进行评分;操作技能主要以操作的正确性和熟练性进行评定,结果见附表。最后问卷调查的形式总结此次以任务驱动进行免疫学实验教学改革研究的效果。
附表 学生实验考试成绩比较(±s)
附表 学生实验考试成绩比较(±s)
注:与组间比较,*P<0.01
综合考试成绩组别 例数 不及格 及格 良好 优秀实验组 162 0(0.00%)2(1.23%)17(10.49%)145(89.51%)*对照组 174 3(1.72%)26(14.94%)65(31.61%)80(45.98%)
由附表可以看出:实验组综合考试成绩不及格、及格、良好、优秀率分别为0(0.00%),2(1.23%),17(10.49%),145(89.51%);与对照组学生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
为客观评价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我们从教学法对免疫学的学习兴趣是否有所增加;教学法的组织形式是否有利于增加独立思考的能力;经过免疫学实验课你是否开阔自己的视野和知识面;实验教学是否使自己对知识的理解更全面深刻;实验中是否有利于提高自己查阅资料与综合归纳能力;本次实验对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有利吗等六个方面,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进行无记名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学生认为任务驱动式教学法与传统式教学法相比,免疫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掌握更加牢固,也使实验技能由于任务完成过程而进一步提高。特别是锻炼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团队相互协作能力,更提高学生对免疫学学习的兴趣。
(一)任务驱动式与传统教学比较。
从本次实施结果分析,任务驱动法通过知识的应用使基础知识、基本理论掌握更加牢固,也使实验操作技能在任务完成过程而进一步提高。特别是锻炼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相互协作能力。学生在教学的全过程中起主体作用,再不能坐等老师给出的实验步骤和结果,这也极大触动懒散的学生。正如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人的内心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如果不向这种需求提供养料,即不积极接触事实和现象,缺乏认识的乐趣,这种需求就会逐渐消失,求知兴趣也与之一道熄灭[5]。”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起到组织、引导、控制、评价的作用。教师与学生共同探究问题,引导学生完成任务而不是代替学生完成任务,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开放性思维。
(二)授课教师需要注意问题。
任务驱动法在是免疫学实验实施中需要注意:第一,教师课前要对教学内容相关知识进行充分准备,因为上课要讲解的知识需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为了给学生所需的一碗水,教师可能要准备很多桶水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第二,教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深入的分析,任务设计要难易适中,太难学生会失去信心,太易学生会失去兴趣,同时注意分散重点和难点,一个任务涉及的知识点不宜太多,规模不宜太大,否则会增加学生学习的难度。只有合理恰当的任务才会激发学生主动地去学习。第三,任务实施中,教师要注意角色的转变,学生是实验教学的主体,教师是教学过程组织者和指导者[6]。学生也要注意改变传统的学习观,过去学生把学习本身当作任务,现在要学生根据任务的需求来学习,变过去被动地接受知识为现在的主动地寻求知识。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1]陈 珠.任务驱动法在实践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24):225.
[2]李庆武.“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探讨[J].中国科技信息,2009(2):202-203.
[3]Rhemj.Problem-based Learning:An Introduction[J].The National Teaching and Learning Forum,1998,8(1):10.
[4]齐建英,张庆海,潘华锦.“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J].大学物理实验,2010,23(5):92-94.
[5]陆国芳,田 野.任务驱动下病原微生物实验教学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9):51-52.
[6]杨杰瑛,林 晓.任务型教学法中教师角色探析[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26(5):129-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