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洁文 欧阳颖
产前孕妇凝血功能检测的临床意义
杨洁文 欧阳颖
目的 探讨孕妇产前凝血5项指标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CA-150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对123例产前孕妇与120例非妊娠妇女组的凝血功能指标的比较分析。结果 实验组妊娠期妇女的PT、APTT和INR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Fbg和D-Dimer值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 妊娠期妇女血液处于高凝状态, 孕妇临产前进行凝血功能检测对预防和早期治疗产科并发症有较好的辅助价值。
妊娠;产前;凝血5项
妊娠是胎儿在母体内发育生长的过程, 所以产前孕妇凝血功能的检测特别重要。在产前检查时检测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厚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值和D-二聚体(D-Dimer), 用于探讨妊娠期凝血功能的变化, 避免和减少出现并发症。
1.1 一般资料 2011年12个月内123例孕妇为实验组, 平均28.1岁, 平均孕周38周。2011年12个月内120例正常妇女为对照组, 平均29岁, 对照组的妇女身体健康, 近2周无服药, 无血液系统等疾病。
1.2 仪器与试剂 检测仪器为 Sysmex CA-150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试剂为原装配套试剂。质控品随检测样本一同测定。
1.3 标本处理 实验组和对照组使用凝血功能专用抗凝管采静脉血2 ml , 3000 r/min离心, 分离血浆。血浆无脂血、溶血及黄疸现象。严格按照仪器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分别测定PT、INR 、APTT、Fbg及D-Dimer。所有标本均在采集后2 h内完成。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 组间比较用t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实验组妇女的PT、APTT和INR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Fbg和D-Dimer值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PT、APTT、INR、Fbg、D-Dimer检测结果的比较(±s)
表1 两组PT、APTT、INR、Fbg、D-Dimer检测结果的比较(±s)
组别nPT(s)APTT(s)INRFbg(g/L)D-Dimer(mg/L)实验组12311.5±2.718.9±11.80.85±0.44.5±1.1246±110.7对照组12013.2±3.126.5±8.60.95±0.12.9±0.786.5±62.7 P <0.05<0.01<0.05<0.01<0.01
凝血功能在妊娠的过程主要体现在:妊娠晚期会朝着高凝的方向发展[1]。在妊娠3周左右血液中的凝血因子I、Ⅱ、V、Ⅶ 、Ⅷ 、Ⅸ 和X逐渐增多, 同时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也开始增多, 当发生胎盘早期剥离、宫内死胎、羊水栓塞等产前意外时, 就会容易出现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2]。在分娩的过程中, 容易出现组织损伤, 母血中病理性凝血酶生成,形成广泛性微血栓,诱发DIC, 此时凝血因子、血浆纤维蛋白含量及血小板被消耗, 从而激活纤溶系统, 血液从高凝变成低凝状态, 产妇容易出现出血不止, 从而影响孕妇和胎儿生命。因此产前孕妇凝血功能的检测特别重要。
PT、INR、APTT、Fbg和D-Dimer的测定能有效的反映孕妇的凝血功能。 PT是反映血浆外源性凝血系统中凝血因子I、Ⅱ、V、Ⅶ 、X水平较为敏感和常用的筛选试验[3];INR是国际标准化比值, 采用INR使不同实验室和不同试剂测定的PT具有可比性, 统一判断治疗效果[4]。APTT为内源性凝血系统的筛查检测, 主要反映内源性凝血因子Ⅷ 、Ⅸ、Ⅺ等的水平。从本实验结果可以看出, 妊娠晚期孕妇的PT、APTT、INR减低。 PT明显缩短提示血液呈高凝状态倾向, 可能与凝血因子Ⅱ、V、Ⅶ 、Ⅸ等增加有关;APTT明显缩短可能与凝血因子Ⅷ 、Ⅸ、Ⅺ等增加有关。Fbg是一种糖蛋白, 可以在凝血酶的水解下, 最后形成不溶性纤维蛋白参与止血过程, 此外, Fbg在血小板的聚集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血小板被激活时, 其膜上形成纤维蛋白原受体GpⅠb/Ⅲa, 通过纤维蛋白原的连接作用形成血小板聚集体, 最终成为血栓[5]。D-Dimer是交联纤维蛋白通过纤溶酶的作用后生成的降解产物, 与继发性纤溶激活相关, 主要反映纤维蛋白溶解功能, 增高见于继发性纤维蛋白溶解功能亢进, 如高凝状态。本实验中, 实验组Fbg、D-Dimer升高, 与文献报道相一致。
妊娠期间, 雌激素水平随孕周增加逐渐升高。血浆纤维蛋白原及凝血因子Ⅶ、Ⅷ 、Ⅸ、Ⅻ及激肽释放原的增高, 妊娠晚期D-Dimer和Fbg显著升高, 使妊娠晚期血液处于高凝、低纤溶状态, 极易诱发DIC及血栓性疾病[6]。因此检测妊娠晚期孕妇的凝血5项变化, 有利于临床预防DIC等出血性疾病, 所以产前孕妇凝血功能检测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1] 乐杰.妇产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224.
[2] Bulent OY, Ricardo A. Ovarian and adipose tissue dysfunction in polycystic ovarysyndrome: Report of the 4th special scienfific meeting of the Androgen Excessand PCOS Society.FertilSteril, 2010, 94(2):690-693.
[3] 苏丽艳.妊娠晚期孕妇凝血功能检测的临床意义.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0,21(8):1350-1351.
[4] 王萍,李芳,甘露,等.稽留流产相关因素分析.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0,2l(5):662-663.
[5] 唐万兵,蔡杰丹,韦深,等.临床孕妇凝血功能指标及血细胞参数变化的研究.血栓与止血学,2010,16(3):121.
[6] 黄衍锋,郑望春,叶晓涛,等.凝血四项指标在孕妇正常分娩前后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07,28(10):897-898.
510120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