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小姣
奥扎格雷钠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疗效分析
汤小姣
目的 分析奥扎格雷钠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于2011年1月~2013年4月收治的82例TIA患者的临床资料,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各41例, 治疗组应用奥扎格雷钠治疗, 对照组应用阿司匹林治疗, 疗程2周, 随访2月, 观察患者的疗效。结果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恶化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奥扎格雷钠治疗TIA疗效显著, 且安全性较高, 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奥扎格雷钠;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阿司匹林;疗效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由颅内血管病变引起的一过性或短暂性、局灶性脑或视网膜功能障碍, 以反复发作的短暂性失语、瘫痪或感觉障碍为特点, 每次发作持续数分钟,通常在1 h内完全恢复。TIA是急性脑梗死的高危因素, 因此,积极有效的治疗TIA对于预防脑梗死的发生有重大意义。本文回顾性分析河南省焦作市人民医院于2011年1月~2013年4月收治的82例TIA患者的临床资料, 分析奥扎格雷钠治疗TIA的疗效,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于2011年1月~2013年4月收治的TIA患者82例, 均符合第二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 每日发作次数>2次。其中男50例, 女32例, 年龄39~82岁, 平均年龄62.9岁。有高血压者40例, 糖尿病者14例, 冠心病者36例, 合并二种疾病或以上者8例。随机分为两组, 对照组和治疗组, 各41例,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治疗, 餐后口服, 50 mg/次, 3次/d, 1个疗程为2周;治疗组给予奥扎格雷钠治疗, 静脉滴注, 80 mg溶于250 ml生理盐水中, 2次/d, 1个疗程为2周。同时, 两组患者均给予其他针对原发病的对症治疗。治疗结束后随访2月。
1.3 疗效评价[1]基本痊愈:临床治疗后2月内未发作;显著进步:2月内发作次数明显减少且>46%;进步:2月内发作次数减少18%~45%;无变化:2月内发作次数未见明显减少;恶化:无改善并进展。总有效率=(基本痊愈+显著进步+进步)/病例总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分析, 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疗效分析 经过治疗, 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2.7%,高于对照组的75.6%, 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具体情况见表1。
2.2 恶化发展 治疗组患者恶化进展为脑梗死者1例, 占2.4%, 而对照组恶化进展为脑梗死者5例, 占12.2%, 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TIA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 一次TIA后, 脑卒中发生率一月内为4%~8%, 一年内为12%~13%, 5年内为24%~29%, TIA频繁发作者48 h内发生缺血性卒中的几率可达50%[2]。因此, 有效治疗TIA是预防脑梗死发生的关键。
抗血小板治疗是目前治疗TIA最有效的方法, 但具有最佳的危险/疗效比例[3]。阿司匹林是治疗TIA的临床常用药物,可降低TIA的发作次数、病死率和致残率。但是, 经过阿司匹林治疗一段时间后, 仍有部分患者进展为脑梗死[4]。本文中对照组经过阿司匹林治疗后, 有5例患者恶化, 继续发展为脑梗死, 明显高于治疗组的1例。
奥扎格雷钠是一种血栓素合成酶抑制剂, 有降低TXA浓度和升高前列环素PGI浓度的作用, 扩张脑血管, 拮抗脑缺血, 改善 TXA和 PGI的平衡关系[4]。本文中, 奥扎格雷钠用于治疗TIA的疗效高于阿司匹林, 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且, 奥扎格雷钠治疗TIA后恶化率低于阿司匹林组。
综上所述, 奥扎格雷钠治疗TIA疗效显著, 且安全性较高, 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1] 陈锡山.阿司匹林联合奥扎格雷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疗效分析.中国实用医药, 2011, 6(21):178-179.
[2] 贾建平, 崔丽英, 王伟, 等 . 脑血管疾病. 神经病学. 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173.
[3] 糜萍, 邓江红, 钟自英, 等.奥扎格雷钠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疗效观察.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3, 2, 16(3):69-70.
[4] 吴喜荣.奥扎格雷纳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疗效评价.吉林医学, 2012, 33(16):3449-3450.
454000 河南省焦作市人民医院老年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