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我院321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2013-09-15 08:02王科蕊原永芳
中国药业 2013年18期
关键词:头孢类喹诺酮青霉素

王科蕊,原永芳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三人民医院药剂科,上海 201999)

近年来,随着抗菌药物应用不断增加,其药品不良反应(ADR)也日渐增多。为了解抗菌药物致不良反应的特点,笔者筛选了我院2011年321例ADR报告中和抗菌药物相关的ADR进行统计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根据我院上传国家药品不良反应检测网2011年全年不良反应进行筛选处理,并通过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进行归类统计分析。利用回顾性分析法,统计所有抗菌药物相关ADR患者的年龄、性别、涉及药物、给药方式、原患疾病及临床表现等。通过Execl表格计算各类构成比,并进行关联性比较。

2 结果

2.1 患者年龄分布

各年龄组中,低于14岁的患者ADR发生率最高,高于69岁的患者最低,女性患者发生ADR的总人数多于男性。详见表1。

表1 ADR患者年龄及性别分布

2.2 使用抗菌药物者原患疾病

用药后发生ADR概率最高的是原患呼吸系统感染,其次是其他不明原因的疾患。详见表2。

表2 使用抗菌药物者原患疾病统计表

2.3 ADR损害部位和主要临床表现

抗菌药物ADR报告的主要损害部位为皮肤,其次是胃肠道,全身性伤害排位第三。详见表3。

表3 ADR报告的损害部位和主要临床表现

2.4 涉及的药品种类及构成比

抗菌药物ADR报告的药品种类中,头孢类所占比重最大,其次为喹诺酮类和林可酰胺类。详见表4。

3 讨论

3.1 抗菌药物使用现状

世界卫生组织对12个发展中国家的研究显示,患者门诊不必要抗菌药使用比例高达25% ~75%[1]。而在我国,不规范管理导致患者能轻易获得抗菌药物,相关知识缺乏导致医务人员错误使用抗菌药物。这些都使ADR发生的机率增加,轻则损害患者的生理机能,重则致残致死。为了控制抗菌药物的使用,卫生部出台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上海市颁布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实施细则(试行)及《上海市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级管理目录》等相关法律法规。其目的在于控制抗菌药物的滥用,减少因滥用而导致的不良反应,更为了让人类不要因为抗菌药物的滥用导致未来无药可用。

表4 ADR报告涉及的药品种类及构成比

3.2 ADR发生的关联性分析

年龄因素:由表1可见,年龄低于14岁的少年儿童是抗菌药物ADR发生的主要人群,这种现象可能和年龄有关,适合14岁以下儿童及婴幼儿使用的抗菌药物种类并不多。如喹诺酮类药物一般禁用于发育期的青少年。按每天每1 kg体重100mg给幼犬口服诺氟沙星时发现,其软骨部分药物消除很慢,关节活动有暂时性障碍;3~4月龄和8月龄的幼犬用每天每1 kg体重80 mg的氧氟沙星后,关节软骨组织出现糜烂、水泡样变性。喹诺酮的软骨毒性与年龄、药物剂量相关,即年龄越小,用药后软骨毒性出现越快、表现越重;剂量越大,软骨毒性发生率越高[2]。《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明确指出,该类药物应尽量避免小儿使用,临床确有明确指征并无其他更安全的药物可选用时,方可使用该类药物。使用过程中需观察不良反应,有条件者可做血药浓度监测,根据检测结果个性化用药[3]。

性别因素:表1中,除了小于14岁年龄组和大于69岁年龄组里的抗菌药物ADR报告的女性患者数量低于男性患者,其余年龄组均为女性患者数量高于男性患者。女性一般体重较男性为轻,肌肉较男性少,用药量相同时作用可能有强弱之别。女性体内脂肪所占比例较男性大,脂溶性药物的分布也会有所不同。除此之外,女性还有妊娠、分娩、哺乳等特殊问题。另外有一个问题值得强调,许多育龄女性经常应用口服避孕药。这些因素都可能导致抗菌药物在女性体内产生的作用不同于男性。某些口服避孕药有药酶抑制作用或诱导作用,可以影响诸如头孢类、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的代谢清除过程[4]。由此可见,女性的特殊生理因素导致了ADR病例高于男性,也提示临床在使用抗菌药物的同时,应全面评价女性是否真正适合使用该类药物。

不合理用药:在这117例抗菌药物ADR报告中,头孢类50例,占42.74%,位居排行榜首。汇总发现,很多此类药物的ADR患者有青霉素过敏史。一些医生认为有青霉素过敏史的患者不能使用青霉素类的抗菌药物,故一旦感染应首选头孢类抗菌药物。临床试验表明,大多数头孢类抗菌药物都与青霉素类有交叉过敏的可能。两类抗生素形成抗原或多价半抗原时,抗原决定簇中由β-内酰胺环形成的新抗体结合位点是交叉过敏反应的重要抗体结合位点,β-内酰胺环结构是交叉过敏反应的结构基础[5]。在所有收集的抗菌药物ADR中,喹诺酮类药物也不可小觑。我院使用的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中,以氟喹诺酮类剂型最多,使用频率最高,而该类药物ADR的发生也最为频繁。临床大量研究发现,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除了与前面已经提及的年龄因素有关,尚与用药种类及患者肝肾功能、原发疾病、既往药物过敏史等有关[6-7]。临床用药时,应注意使用该类药物的病患应尽量延长输液时间,以减少ADR的发生,并密切观察联合用药后患者的反应。虽然林可酰胺类抗菌药物ADR的总数没有超过喹诺酮类,但值得关注的是,其中注射用克林霉素磷酸酯的ADR总数超越了任何一种喹诺酮类单一品种的ADR总数。注射用克林霉素磷酸酯为克林霉素的半合成衍生物,作用机制为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用于敏感菌引起的急慢性骨髓炎、败血症、呼吸道感染、五官感染及软组织感染,尤其适用于耐青霉素和红霉素而对本品敏感的细菌感染,以及对青霉素过敏的患者,也用于厌氧菌感染。由于其不用做皮肤过敏试验,成为我院临床对青霉素类及头孢类均有过敏史患者的首选药物。也正是因为其不需做皮肤过敏试验,也被广泛滥用。在117例ADR报告中,最严重的1例致过敏性休克的患者就是使用了该药物。该药物可致无任何药物食物过敏史的病患过敏性休克,但原因尚待研究[8]。

上述研究表明,虽然我院依然执行了各项法律法规以使抗菌药物的使用走上经济、合理、高效的轨道,但仍然有各种各样的临床问题需要解决。临床用药仍应加强管理的手段和力度,尽量避免抗菌药物ADR的发生。做好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及时上报、及时分析也可辅助临床科室合理用药,避免ADR的重复发生。

[1]Mcconnell J.European action on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J].Lacent,2001,358(9 295):1 787.

[2]陈 晖,白志荣.感染性疾病患儿门诊输液临床分析[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2,17(2):1 163.

[3]梁 雁,鲁云兰.儿童药物不良反应及相关因素[J].儿科药学杂志,2008,14(3):9 - 11.

[4]李 艳,刘长庭,邓笑伟.常用抗菌药物对L1、L2酶的诱导及两种酶的调控关系[J].解放军医学杂志,2008,4(5):44-46.

[5]胡昌勤,赵建西,金少鸿,等.头孢菌素和青霉素交叉过敏反应的结构基础探讨[J].中国抗生素杂志,1991,4(3):26-27.

[6]王亚娟.氟喹诺酮药物结构改造与抗菌活性研究新进展[J].河北化工,2011,34(6):12 -14.

[7]陈 静.72例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分析与应对策略[J].中国药业,2011,20(21):56 -57.

[8]金梅花.注射用克林霉素磷酸酯致过敏性休克1例[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8(14):28.

猜你喜欢
头孢类喹诺酮青霉素
联用头孢类抗生素与利尿药导致其发生不良反应的研究(1)
喹诺酮类抗菌药的不良反应及临床合理用药分析
新型铁碳微电解材料去除喹诺酮类抗生素研究
盲目服抗生素 谨防延误治疗
关注氟喹诺酮类药品的严重不良反应
头孢类抗菌药物联合阿米卡星治疗白血病感染患者的疗效
猪青霉素过敏怎么办
细菌为何能“吃”青霉素
青霉素的发明者—莱明
急诊头孢类抗生素药物使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