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美兰,高小炎 (江西省遂川县人民医院,江西 遂川 343900)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是早产儿常见的胃肠道症状,早产儿消化系统没有发育好,会导致胃肠潴留、胃食管反流、溢乳、吐奶、腹胀等一系列不正常现象发生,给患儿及早喂养带来了严重困扰[1]。笔者旨在探讨抚触加持续微量喂养对早产儿不耐受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收集2011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早产儿102例,其中男61例,女41例,胎龄为28~36周,平均(34±4)周,体重1 300~2 400 g,平均(1 900±300 g)。阿氏评分7分以上,无严重合并症,无消化道畸形,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采用常规治疗;试验组54例,采用常规治疗加抚触加持续微量喂养。
1.2 治疗方法:两组患儿自入科后均在NICU的暖箱中保暖,留置胃管,给予红星婴儿配方奶喂养,给予常规治疗,疗程10 d。对照组间歇性鼻饲配方奶,1次/2 h,每次喂奶时间15 min,试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每天给予3~4次抚触,10~15 min/次,患儿取仰卧位,给予适当的压力,抚摸他们的头面、颈肩、背部、上肢和下肢各1分钟,再将患儿仰卧位,活动四肢,如进行四肢的被动屈伸运动,然后留置胃管,用一次性密闭式输液吊瓶将配方奶放入吊瓶中按5~10滴/d匀速滴入胃管中,每4小时更换1次配方奶和吊瓶,治疗结束后监测两组早产儿腹胀消失时间、胃潴留消失时间、恢复到出生体重所需等指标。
试验组腹胀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胃潴留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恢复到出生体重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两组观察指标情况比较(±s,d)
表1 两组观察指标情况比较(±s,d)
组别 例数 腹胀消失时间恢复到出生时体重时间试验组胃潴留消失时间54 5.1±1.8 4.9±2.3 5.2±2.0对照组48 7.1±1.9 6.8±2.1 6.9±2.3
早产儿胎龄小、体重低,胃肠功能障碍的发生率高,早产儿的吸吮和吞咽协调能力差,胃排空延迟,胃酸分泌少,各种消化酶量及活性低,胃肠功能障碍是早产儿的常见问题[2]。婴儿抚触根据婴儿的自身特点,对婴儿长时间进行全身按摩,可有效增强婴儿体质[3]。通过皮肤感受器,传到中枢神经系统产生生理效应。早产儿胃肠功能不成熟,极易出理喂养不耐受,甚至发生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4]。早产儿正常的生长发育需要摄入足够的营养才能维持,如果发生喂养不耐受,对早产儿的发育会产生重大的不良影响,严重时会威胁生命。抚触为人类的基本需要,可以促进早产儿的生长发育。触觉为最原始感觉器官,抚触通过触觉感受器将感觉信息传到中枢神经系统,再由中枢神经系统下传信息,兴奋速至神经,使胃泌素释放增加,同时抚触可促进肠蠕动,促进胎便排出,减轻腹胀,从而减少早产儿不耐受的发生,促进早产儿体格发育,并且抚触成本低廉,简单易行。在此研究中微量喂养加抚触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结果显示试验组比对照组能取得更好的临床疗效,胃耐受时间减短,腹胀消失时间也提前,恢复体重时间提前。微量喂养与常规治疗相比,一方面可获取更多的营养物质,满足机体对水和营养物质的需要,另一方面可对胃肠道提供持续有效的刺激,从而对胃肠道功能恢复起到了较好的促进作用[5]。通过研究,抚触加持续微量喂养可改善胃肠蠕动功能、加速胃肠道排空、减少喂养不耐受的发生,加快早产儿生长发育,且操作简单、方便、费用低廉,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1] 黄 瑛,邵肖梅,曾纪骅,等.新生儿喂养困难与红霉素促胃肠动力的研究[J].中华儿科杂志,2000,38(11):3941.
[2] 郭香芸.非营养性吸吮和腹部抚触对早产儿胃肠蠕动的功能影响[J].实用护理杂志,2007,18(7):34.
[3] 杨林风,黄启凌,吴 静,等.抚触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干预疗效观察[J].淮海医药,2011,29(5):402.
[4] 杨 红.NICU中35例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临床分析[J].小儿急救医学,2002,9(2):97.
[5] 刘俊峰,黄军华,王 杰,等.微量喂养在窒息后喂养不耐受新生儿中的应用及其对胃素和一氧化氮的影响[J].中国新生儿杂志,2009,24(7):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