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庆美,王玉玲 (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新区医院,山东 东营 257000)
肠梗阻是外科急腹症中较常见的一种,在治疗肠梗阻时手术时机的选择非常重要,粘连性肠梗阻的处理仍然是临床上棘手的难题之一。笔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口服或胃管内注入泛影葡胺,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2008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共收治急性肠梗阻60例,男45例,女15例,年龄18~78岁,平均48岁。所有患者均有腹部外科手术史,其中胃手术后、肝胆手术后、肠手术后、阑尾手术后、妇科手术后例数分别为12例、13例、11例、21例、3例。肠梗阻通常发生在术后3个月~23年,平均12年。第一次发病、第二次发病、三次或三次以上发病例数分别为46例、11例、3例。按住院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两组基础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常规给予禁食、胃肠减压、补液、灌肠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口服或胃管注入76%泛影葡胺80~100 ml,在这之后夹闭胃管2 h,对肛门排气排便时间和腹部X线的变化进行密切观察并准确记录。经鼻胃管注入泛影葡胺后,分别于6 h、12 h、24 h摄腹部平片或腹部透视,观察造影剂是否到达右半结肠。由负责随访的放射科医生和外科医生共同阅片。在此期间除观察腹部X线表现外,还需严密观察腹部体征和全身情况,谨防发生绞窄性肠梗阻。
1.3 疗效观察的指标:治愈:肛门有自主排便排气,症状及体征消失,腹部X线检查正常;有效:肛门有自主排便排气,症状及体征基本消失,腹部X线仅见肠管轻度扩张;无效:治疗前后无变化,或病情加重或出现腹膜炎等需手术治疗者。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90%患者应用泛影葡胺24 h内到达右半结肠,1例患者48 h未达右半结肠,中转手术行肠粘连松解并肠部分切除术。治疗组泛影葡胺口服或胃管注入,肛门第1次自主排便排气时间6~24 h,平均12 h,住院时间3~7 d,平均4 d。对照组肛门第一次自主排便排气时间14~72 h,平均36 h,住院时间4~10 d,平均7 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率也有所下降。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例(%)]
目前认为粘连形成是因机体创伤缺血、感染异物而引发纤维增生性炎性反应。粘连性肠梗阻现阶段多主张先行保守治疗,62%~70%的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经非手术治疗后可缓减而无需手术[1]。但过于强调保守治疗而导致部分病例出现肠管坏死,增加了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如何提高肠梗阻的保守治愈率,使患者肠功能尽快恢复,缩短治疗时间,同时能及早诊治不能缓解的完全性肠梗阻病例,在肠梗阻发后绞窄之前进行手术,改变临床上观望、等待的被动状况,是临床工作者一直在探索的方法。笔者对照观察了76%泛影葡胺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效果,发现其有以下的优点:①加速粘连性不全梗阻的缓解,降低了患者的手术率;②可以明确提供早期手术的线索;③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治疗费用;④显像清晰、定位准确、便于反复观察;⑤未发现造影剂相关并发症[2]。在使用泛影葡胺过程中的护理体会有:①使用前应常规行碘过敏试验;②按医嘱静脉输液,准确记录液体出入量,纠正电解质紊乱、维持酸碱平衡;③禁食、胃肠减压,注意观察和记录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若发现有血性液体,应考虑有绞窄性肠梗阻的可能;④治疗过程中若出现腹痛或呕吐加剧,生命体征不稳定等,及时通知医师进一步检查,应在短时间内做好术前准备。⑤肠梗阻患者缓解常伴随腹泻,注意脱水的预防。在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的治疗中使用76%泛影葡胺,既有诊断作用,又兼具治疗作用,操作方便,安全实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1] 黄志强.现代腹部外科学[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125-146.
[2] Choi HK,Ch KW,Law WL.Therapeutic value of gastrografin inadhesive small bowel obstruction after unsuccessful conservative tratment: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trial[J].Ann Surg,2002,236(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