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鹏,姚建华,孙天胜,朱 兵,黄 炎,征华勇,刘 晨,孙 维,杨红梅
全髋关节置换作为髋关节诸多疾患治疗的终末手段,可明显改善髋关节的功能和缓解疼痛症状,改善生活质量,但有诸多因素限制髋关节假体的使用寿命,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假体周围骨溶解[1]。学者们研究发现,多孔钽金属具有独特机械特性及骨长入特点,可作为髋臼假体的理想材料,期望其可改善骨溶解的发生[2]。多孔钽金属髋臼假体1997年通过FDA批准应用于临床,国外已有中短期临床随访结果,认为其具有较低的失败率[3],国内有关钽金属髋臼假体的临床报道尚不多见。现将我科采用多孔钽金属髋臼假体进行初次全髋关节置换的效果总结报告如下。
1.1 临床资料 2006年9月—2010年3月,我科共对53例(59髋)采用多孔钽金属髋臼假体进行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手术均由3位主任医师完成。男34例,女 19例;年龄 19~83(48.8±13.3)岁。右髋26例,左髋21例,双髋6例。初步诊断包括:髋关节骨性关节炎21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18例,先天性髋关节脱位7例,髋关节周围骨折术后4例,强直性脊柱炎3例。术前症状持续时间3~21(8.0±3.6)年。髋关节的屈伸活动范围为(52.1±17.3)°,内收外展活动范围为(15.1 ±2.9)°,HHS评分为(49.2±11.8)分,SF-36健康调查简表评分(53.7 ±11.8)分。
1.2 手术方法 健侧卧位,取改良Hardinge入路,经大粗隆顶点,由后上向前下,斜行45°切开皮肤12 cm,逐层切开皮肤、阔筋膜及臀大肌筋膜,显露臀中肌及股外侧肌,将臀中肌前1/3连同股外侧肌一伤胸部疼痛部位肋骨切线位DR摄片。正位:患者立于胸片架前或卧于摄影台上,根据病变部位不同或病情轻重采用前后位或后前位;切线位于疼痛部位粘贴铅号码作为标记,同时作为摄片中心进行切线位投照,扫描时嘱患者屏气[4]。
1.2.2 CT三维重建:所有患者进行DR摄片之后使用东芝 Aquilion 16层螺旋 CT,参数:设定电压120 kV,电流 100 mAs,扫描层厚 5 mm,螺距 0.75。患者取仰卧位,扫描时屏气,于10~15 s内完成,扫描范围从锁骨上缘至髂骨翼上缘水平,扫描完成后,对原始数据进行层厚1.5 mm、间隔1 mm的重建,应用容积再现(VRT)技术进行三维重建,并应用切割技术切去不必要的骨结构,得到多方位立体图像[5]。结合临床要求任意调整角度,使图像显示最佳效果。每位患者的图像具有两名以上经验丰富的主治医师进行诊断。
1.3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χ2检验,α=0.05为检验水准。
2.1 确诊情况 72例经临床及影像学证实共有157处肋骨骨折,其中多发(63.1%)多于单发(36.9%),4~10肋骨折最多(82.2%),腋段最易发生(52.9%);螺旋CT三维重建确诊69例151处骨折,DR平片确诊51例126处骨折。见表1。螺旋CT三维重建确诊率(96.2%,151/157)显著高于DR平片(80.3%,126/1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15,P <0.01)。
表1 72例肋骨骨折发生情况
2.2 漏诊情况 DR平片漏诊21例31处(19.7%)骨折,其中靠近肋软骨18处(58.1%),肋骨弓部和靠近胸椎各4处(12.9%),腋段肋骨3处(9.7%),膈下肋骨2处(6.5%);螺旋CT三维重建漏诊3例6处(3.8%)骨折,其中靠近肋软骨4处(66.7%),靠近胸椎2处(33.3%)。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对肋骨骨折漏诊率低于DR平片,差异统计学意义(χ2=19.148,P<0.01)。螺旋CT三维重建尚发现患者合并肩胛骨骨折8处,锁骨骨折6处,颈椎及胸椎骨折5处;肺挫伤11例,胸腔积液4例,液气胸1例。
肋骨骨折是外伤后胸痛、产生液气胸的主要原因,准确诊断对于治疗方案的选择及预后有重要意义。由于肋骨与肺组织对比显著,大多肋骨骨折在胸部平片上容易定位,诊断较明确[6]。DR平片较普通X线具有辐射小、时间短、操作方便等优点,且可调整图像对比度,对于显示骨小梁骨折有一定优势[7]。但由于胸廓前后径较厚,肋骨结构单一、走形曲度较大,拍摄角度掌握不佳及胸腹腔脏器重叠等因素导致骨折线缺乏有效对比,DR平片对于较隐匿部位或有重叠影的位置如膈下、腋中线、肋软骨骨折及轻微的线样骨折仍然容易漏诊[8-10]。
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相对于DR平片有以下优点:①在不增加X线扫描剂量的条件下快速扫描,大大减少患者呼吸肌疼痛带来的图像伪影[11-13];②薄层扫描可对病变进行细微观察,显示是否有骨折及骨折类型,尤其对肋软骨及靠近胸椎的骨折的诊断有明显优势;③有强大的图像后处理功能,能够立体、清晰、多角度地显示骨折部位、数量、形态、移位方向,全肋骨的解剖结构和细微损伤,避免了X线检查中过多搬动患者拍摄侧位、斜位片等可能引起再损伤的危险性,非常适用于严重的外伤患者[14-16];④可同时观察易心、肺、肝、脾等脏器的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严重合并症[17-18]。对于显示细小骨折DR平片优于VRT但不容易定位,应用VRT技术,可很好地确定骨折部位,进一步提高影像诊断的准确性,以便临床更好地处理病情[19-20]。
本研究发现,肋骨骨折多发多于单发,大多发生于4~10肋,而1~3肋有锁骨、肩胛骨和肌肉保护,11~12肋为游离短肋,发生骨折机会较少,如发生多于受力方向有关,因此螺旋CT扫描范围一定要从胸廓入口至髂骨翼上缘,以防遗漏1~3、11~12肋的骨折。本组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对患者肋骨骨折确诊率显著高于DR平片诊断率,DR平片漏诊的肋骨骨折主要位于肋软骨或靠近胸椎,不能清楚显影。此外,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尚发现其他部位骨折19处及肺部并发症16例,也体现了其应用于肋骨骨折诊断的优势。因此临床对于DR平片不能解释的明显胸背痛及血气胸,不能明确肋骨骨折类型、数量及多发多部位且可能影响胸廓稳定的肋骨骨折,应采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进行诊断。
综上所述,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极大提高了肋骨骨折的诊断准确率,在诊断隐匿性肋骨骨折及并发症方面其临床价值明显优于DR平片。
[1]闫中峰,廖海燕,韦志.16层螺旋CT后处理重建技术在肋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J].医学信息(下旬刊),2009,1(10):236.
[2]欧英程.多层螺旋CT重建技术在肋骨骨折中的应用[J].海南医学,2011,22(2):103-104.
[3]徐志飞,孙居仙.肋骨骨折的诊疗进展[J].中华创伤杂志,2010,26(6):481-484.
[4]张建华,高登发,佟云,等.锁骨骨折伴发肋骨骨折的X线分析[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08,16(1):57-58.
[5]陈爱丽.多层螺旋重建技术在肋骨骨折诊断价值[J].中国临床实用医学,2010,4(1):193-194.
[6]李洪弢,周代全.40例肋骨骨折CR与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对比研究[J].医疗卫生装备,2010,31(4):385-388.
[7]杨凯,陈林,江泓,等.DDR双能量减影普通胸片与骨组织像诊断肋骨骨折的价值[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05,13(2):119-121.
[8]卢先东,张承祥.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诊断外伤性肋骨骨折与DR平片对照分析[J].重庆医学,2011,40(15):1521-1522.
[9]唐帅生.肋骨骨折漏诊报告(附58例分析)[J].临床误诊误治,2005,17(9):682.
[10]王玉涛.肋骨骨折38例X线漏误诊分析[J].临床误诊误治,2003,15(5):383.
[11]田龙海,刘忠.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肋骨骨折中的临床应用[J].临床军医杂志,2010,38(5):799-801.
[12]倪涛,刘坚,李曙波.多排螺旋CT在诊断肋骨骨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中国医药导报,2011,8(2):85-86.
[13]孙晶,李晓,赵涛,等.64层螺旋CT三维容积重建对肋骨骨折的诊断价值[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3,21(2):121-123.
[14]谭四平,沈比先,高德宏,等.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诊断肋骨骨折的应用价值[J].中国 CT和 MRI杂志,2007,5(2):44-46.
[15]丁立春.螺旋CT在外伤性肋骨骨折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实用医刊,2009,36(2):91-92.
[16]王学淳,张通,方明,等.16层螺旋CT扫描容积重建诊断肋骨骨折的临床价值[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07,15(3):222-223.
[17]于兰英,姜洪,孙永涛,等.CR及多层螺旋CT在肋骨骨折中的对比应用[J].黑龙江医学,2011,35(5):349-351.
[18]迟宝权,刘亚静,康洁.64层螺旋CT在隐匿性肋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河北医药,2011,33(16):2418-2420.
[19]李晓东,许传军,孙贞超,等.CT低剂量扫描在肋骨骨折中的应用价值[J].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2009,29(4):447-448.
[20]郭满涛,马宁强,董志坚,等.多层螺旋CT及图像后处理技术诊断隐匿性肋骨骨折的临床应用[J].实用医技杂志,2013,20(1):1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