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院6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治疗分析

2013-09-13 02:40赵慧欣
中国卫生产业 2013年19期
关键词:激肽原肠溶片神经病

赵慧欣

吉林省桦甸市传染病医院,吉林桦甸 132400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多见于四肢远端对称性多神经病变,是糖尿病中常见的并发症。其中以2型糖尿病患者神经病变发生率最高,可达61.8%,探究其诱发因素,多数学者认为是由氧化应激、代谢紊乱、微循环障碍等因素共同导致神经病变的发生。虽然,糖尿病的致死率较低,但诱发糖尿病足的风险很高,因此需引起注意。在临床中,我科多从抗氧化、修复神经、改善微循环方面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常用药物中甲钴胺、胰激肽原酶肠溶片、银杏达莫注射液等,也见中药,如舒血宁、苦碟子、丹参冻干粉等静点。但由于疗程较长,价格昂贵、静脉输液可增加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风险等因素,下面就甲钴胺联合胰激肽原酶肠溶片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产生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将结果汇总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2年4月—2013年2月收治的6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在对照组中,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43~76岁,平均59.5岁;治疗组中,男性14例,女性16例,年龄47~75岁,平均61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采用甲钴胺进行治疗,治疗组患者在甲钴胺的基础上联用胰激肽原酶肠溶片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

1.2 诊断标准

对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采用的诊断标准为中华医学会内分泌代谢分会颁布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疗规范》[1],其要求为:(1)糖尿病在确诊时或之后出现神经病变;(2)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与周围神经病变的表现相符;(3)有明确的糖尿病病史;(4)以下5项检查中如果有2项或2项以上异常即可诊断:①振动觉异常;②踝反射消失;③温度觉异常;④尼龙丝检查显示足部感觉减退或消失;⑤神经传导速度检查显示有2项或2项以上减慢。并排除如脑卒中、格林巴利综合征、颈腰椎病变(椎管狭窄,神经根压迫和颈、腰椎退行性病变)、严重动静脉血管性病变(淋巴管炎、静脉栓塞)等其他病变。

1.3 治疗方法

在所选择的6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中,均给予低盐、低脂、优质蛋白的糖尿病常规饮食进行降糖治疗,以使血糖达标。对合并有高血压的糖尿病患者,酌情给予降压药物,以使患者的血压控制在≤130/80 mmHg。对照物的患者单用甲钴胺500 ug(日本卫材公司生产,商品名弥可保)进行治疗,3次/d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胰激肽原酶肠溶片(上海丽珠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商品名广乐)240U,3次/d,两组疗程均为6个月,并于治疗前后观察并记录患者的症状变化。

1.4 疗效判断

自觉症状以疼痛、麻木感、蚁走感、感觉减退等症状进行比较。显效:体征、症状得到明显的改善,神经传导速度恢复正常或增快;有效:体征、症状有所改善,神经传导速度增快(<5 m/s);无效:症状、体征无改善,神经传导速度无明显变化[2]。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的治疗效果对比如下

表1 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n(%)]

由表1可知,治疗组的治疗效果要明显优于对照组,即可表明,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进行治疗时,甲钴胺联用胰激肽原酶肠溶片比单一采用甲钴胺产生的临床效果要好,值得推广于临床。

2.2 两组在治疗6个月后的体征、症状改善情况

表2 比较两组在治疗6个月后的体征、症状变化

由表2可知,经过6个月的治疗之后,两组患者的疼痛、麻木、感觉减退等症状和体征都有明显的改善,且治疗组要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据调查显示,约有2/3的糖尿病患者中伴有不同程度的周围神经病变,其中以2型糖尿病患者神经病变发生率最高,可达61.8%。但目前其发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大量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表明,微血管病变及长期的高血糖与其关系密切。其主要病理变化为神经纤维的萎缩、脱髓鞘以及滋养神经的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玻璃样变及周围组织缺氧的微循环血流动力学改变[3]。

由表格中的数据分析可得知,治疗组的临床疗效要明显优于对照组,即单用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没有甲钴胺联合胰激肽原酶肠溶片的临床效果好,而探究其原因,可能为甲钴胺在同型半胱氨酸合成蛋氨酸的转甲基反应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维生素B12的衍生物,经多项研究证实,对于缓解神经病变所致的麻木和疼痛,甲钴胺有着很好的疗效。胰激肽原酶肠溶片属于丝氨酸蛋白酶类,可使营养神经的微小血管舒张,血液的流变学指标和局部组织的血液循环得到改善,从而改善对周围神经的感觉和运动功能。从原理来讲,甲钴胺可使神经组织的代谢活动得到调节,并直接影响局部神经功能,而胰激肽原酶肠溶片可调节局部组织的血液循环,对神经功能起间接影响作用,由此,甲钴胺联用胰激肽原酶肠溶片可相互协同,因而产生更好的临床效果。而由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体征和症状变化表明,疼痛、麻木、感觉减退等症状在联合治疗后有明显的改善,因此,采用甲钴胺联合胰激肽原酶肠溶片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

[1] 韩勤芬,华文进,曾敏.糖弊健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50例观察[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1,15(3):76-78.

[2] 汤正义,李向利,张炜,等.2型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发病情况与有关因素相关性分析[J].中华内科杂志,2003,42(12):868-869.

[3] 蔡红莉,杨敏,邵良,等.甲钴胺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老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3):77-78.

猜你喜欢
激肽原肠溶片神经病
老年人防跌倒要当心周围神经病
《神经病学》课程教、学、评一体化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观察
胰激肽原酶在男性不育中的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18版)
氩气凝固术联合艾司奥美拉唑肠溶片治疗260例Barrett食管患者的疗效观察
“肠溶片”该怎么服
越测越开心
你是“神经病”吗?
单硝酸异山梨酯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心绞痛效果观察
胰激肽原酶联合金水宝胶囊对糖尿病肾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