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卓慧
(长治学院 音乐舞蹈系,山西 长治 046011)
图1-1
走进观音殿,殿堂南壁的第四层是一组道家人物塑像,他们手中各自持有不同的乐器,乐器的种类有唢呐、号管、笛、箫、鼓等,形象十分鲜明,栩栩如生,为我们研究明代的民间音乐和道家音乐提供了宝贵的物质资料[2]234-236。
图2-1
图2-2
图2-3
这是一组彩色悬塑伎乐,色彩艳丽,造型生动,形态各异,每件悬塑高约25.0-30.0厘米。奏乐者10人,身穿明代的民间服饰,前排所奏乐器有横笛、鼓(2个)、管子、唢呐(2件)等,还有一位舞者,后排有管子、拍板等,第三位奏乐者乐器已失,在西墙的上方有一位吹奏唢呐者,将这些悬塑伎乐与长治博物馆藏出土的明清时代的乐佣相比较,可以看出当地鼓吹乐的盛行。如(图2-1、图2-2、图2-3)
进入观音殿内,正东神台上塑有三尊高2米的菩萨像,是佛教中的“三大士”,在南北两侧神台上的第一层为佛庙中常见的十八罗汉,十八罗汉的上部即南北两壁的第二层为二十四诸天。[5]15-16“二十四诸天”包括四大天王在内的佛国的守护神,持国天王,他身穿铠甲,手抱琵琶,双眼炯炯有神,嘴巴大张,用琵琶,也就是佛教中的音乐来教化众生,使之皈依佛门。(图2-4)
图2-4
1、鼓
在整个悬塑场景中,在亭子的上方,前排所奏乐器,有两个,是大家都认识的鼓,敲鼓者身穿红色外褂,头戴红帽,坐着在认真敲打。(图2-5、图2-6)
图2-5
鼓是一种打击乐器,是由鼓皮和鼓身两部分组成。在坚固的且一般为圆桶形的鼓身的一面或双面蒙上一块拉紧的膜。可以用手或鼓杵敲击出声。鼓的出现比较早,从目前发现的出土文物来看,可以确定鼓大约有4500年的历史[1]18。
图2-6
2、笛
合作社市场开拓力度不够。近几年,胶州大白菜基地面积基本保持不变,大多数合作社对于扩大白菜种植面积态度较为谨慎。胶州大白菜合作社依据订单生产产品,一旦定单减少,白菜的交易量将随之减少,直接影响胶州大白菜产业的稳定发展。
在所看见的鼓的旁边,看见一位身着绿上衣红裙子的仙女,手拿笛子,正在吹奏。(图2-7)
图2-7
笛子虽然短小简单,但它却有七千年的历史。大约在四千五百多年前的时候,笛子由骨制改为竹制。
流传地域广大,品种繁多。使用最普遍的有曲笛、梆笛和定调笛。还有玉屏笛、七孔笛、短笛和顺笛等。
3、唢呐
在亭子旁边的右上方,看到有个男子坐在他的坐骑上,像个大飞鸟,男子手拿唢呐在吹奏。(图2-8、图2-9)
唢呐又名喇叭,小唢呐称海笛。唢呐流传于波斯,金元时期传入中国,最晚在16世纪就在中国的民间流传了。
图2-8
图2-9
唢呐“锁奈,其制如喇叭,七孔,首尾以铜为之,管则用木。”明代的时候,已经开始有了唢呐的记载:“凡掌号笛,即是吹唢呐。”到了明代后期,唢呐已经在戏曲音乐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用以伴奏、唱腔、吹奏等[1]43。
4、号管
在吹奏唢呐乐者的附近,一眼就看到一名男子右手举着号管,全神贯注的在吹奏,前排和后排都有这个乐器。(图2-10)
图2-10
号最初的形状是一根管子,一端是吹口,另一端是喇叭口,我国古代所有喇叭类型的气鸣乐器都通称为角,最初是用天然的牛角吹奏,后发展为用竹、木、皮革、铜等材料制作,古代为军中乐,文献多有记载,明时方有铜角,“古角以木为之,今以铜,即古角之变体也。其本细,其末钜,本常纳于腹中,用即出之。为军中之乐。发展至今成现在的模样。”
5、拍板
在场景的后排,有一个管子、拍板等乐器,一女子在拍打。(图2-11)
拍板,碰奏体鸣乐器。又称檀板,简称板。经常用于戏曲、器乐合奏和曲艺艺术中。古代由西北少数民族传入中原。
图2-11
6、笙
笙是古老的中国乐器,为匏类乐器,属于簧片乐器族内的吹孔簧鸣乐器类,是世界上现存大多数簧片乐器的鼻祖。
7、萧
在南壁的八仙庆寿图中,中间为寿星,八仙分别在两边,是道教中最著名的八仙拜寿故事情节。其中韩湘子手中所拿的是法器——箫。(图2-12)
图2-12
8、琵琶
东方持国天王手中所持的乐器为琵琶,所用琵琶的意义是教化众生,皈依佛门,琵琶这个时候所代表的是佛教中的所有音乐,用以教化众生的工具。(图2-13)
图2-13
琵琶是东亚传统弹拨乐器,已经有二千多年的历史。被称为“民乐之王”,“弹拨乐器之王”,“弹拨乐器首座”[3]1-3。琵琶又称“批把”,南北朝时由印度经龟兹传入内地,最早被称为“琵琶”的乐器大约在中国秦朝出现,大约在魏晋时期,正式称为“琵琶”。南北朝时,通过丝绸之路与西域进行文化交流,曲项琵琶由波斯经今新疆传入我国[1]33。
长治市梁家庄观音堂悬塑是中国艺术精品,殿内悬塑“佛、儒、道”三教合一,是长治市现存的一处极为珍贵的文物景点,提供了明代时期的伎乐素材,为研究当时的音乐水平提供了资料,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文物历史价值,体现出观音堂的价值,悬塑伎乐的价值。
[1]田可文.中国音乐史与名作赏析[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2]项阳等人.中国音乐文物大系——山西卷[M].河南:大象出版社,2000-6-1.234-236.
[3]邱怀生.琵琶、筝、古琴的起源与发展[J].文物世界,2003,(3):1-3.
[4]王俊丽,.山西长治观音堂二十四诸天彩塑考察与研究[J].山西大学,2009,(6):77-79.
[5]张斌宏.明塑瑰宝 长治观音堂[J].山西旅游,2004,(1):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