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肖邦降b小调第二谐谑曲演奏技法

2013-09-12 05:26
长治学院学报 2013年3期
关键词:呈示部肖邦和弦

高 淘

(长治学院 党委办公室,山西 长治 046011)

一、作品的背景分析

(一)作曲家简介

弗雷德里克·弗朗西斯科·肖邦,波兰作曲家,是欧洲浪漫主义时期的一位伟大的音乐家。肖邦在7岁的时候就创作了《波兰舞曲》,有“第二个莫扎特”之称[1]3。舒曼称他的音乐像“藏在花丛中的一门大炮”[1]5。《降b小调第二谐谑曲》就是在肖邦中晚期创作完成的。

(二)谐谑曲的由来

谐谑曲,最早产生于16世纪末17世纪初的意大利,原意为玩笑、戏谑、幽默、讽刺。是一种轻松、活泼、富有生活情趣的乐曲。特点是三拍子的节奏突出,力度具有明显的变化,速度一般为快、或是很快,属于音乐动机展开的写作手法。

(三)肖邦的谐谑曲

肖邦共作有四首谐谑曲,他保留了谐谑曲的三拍子节拍,再加上快速的节奏,是音乐飞奔疾驰。他的谐谑曲音乐形象对比鲜明、结构庞大,是单乐章的钢琴独奏曲。这些谐谑曲更重要的是隐含了深刻、复杂的思想感情。它富有气势磅礴的热情,是内心的呐喊,带有歌唱性的抒情,具有浪漫主义风格[1]56-58。

肖邦的谐谑曲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1)具有浓郁的波兰民族风格,体现了他对祖国的热爱;(2)复杂化的曲式结构,以表现深刻的创作思想和丰富的音乐内容;(3)和声的大胆运用,使得音乐更加新颖独特、变化多端;(4)旋律织体丰富多彩,多变的音色和主题的对比都使音乐充满浪漫主义色彩[2]12-16。

肖邦创作的谐谑曲中,《降b小调第二谐谑曲》(Op.31)是其中最富于诗意的一首作品,也是最为著名的一首。《降b小调第二谐谑曲》创作于1837年,当时正逢华沙起义,这时肖邦的创作已经趋于成熟阶段。当时的起义,激起了远在维也纳肖邦的爱国热情和对祖国亲人的思念,构成了这首谐谑曲的音乐元素,既具有戏剧性,又不乏歌唱性,富于诗意。

二、作品理解与演奏提示

《降b小调谐谑曲》是大小调交替的调式,由降b小调开始,最终结束在降D大调上,曲式为比较自由的奏鸣曲式结构,其中丰富多彩的旋律织体,对自由速度的大胆探索,变化多端的和声都体现出肖邦的风格特征[3]18。全曲由呈示部,发展部,再现部,尾声四部分组成。

(一)呈示部

第一主题(1-64小节)。分为两种因素:第一种是声音很弱的三连音,敏捷而又不安地向上扬起,像是充满疑惑的问题,表达了内心的犹豫,声音要求为轻声,刚刚能听得见的声音。休止符沉默片刻等待回答。第二种是突然迸发出的坚毅的回答,和弦坚定有力,果断干净,与很轻的三连音在力度上形成鲜明对比。弹奏第一主题时,三连音的弹奏触键要十分细腻,要有牢固的掌关节支撑、主动触键、贴键弹奏要用手腕带动,清晰性要很强,而且速度要保证。此处可加上弱音踏板,就更能演奏出清晰连贯的声音效果。和弦的声音要饱满,把肩部和手臂的力量传到指尖,表达坚定果断的和声效果。

从第18小节开始,和弦上方都标有力度记号f>,重音记号“>”与最后突强“fz”的出现都需要弹得坚定有力,最后一个八度跳音要有继续向前推进的感觉。

第一主题的出现,似乎是一个问答乐句的发展,从49小节开始,有一群特别华丽的过渡音群显得很不安分,犹如“瀑布”一泻而下。此处出现的琶音要弹得干净、连贯、清晰、流畅。半音阶的弹奏要注意力度方面的“ff”“p”对比,做出层次感。左右手的具有起伏感的半音阶音群相互在两声部交替,到了第63小节的时候,标有稍稍渐慢“poco rit”的弹奏记号,之后引导出柔美、抒情的第二主题。音乐由犹豫不决的情绪渐渐转为优美的旋律。

第二主题,是体现肖邦魅力的抒情主题之一(64-132小节)。低音声部柔美的分解和弦衬托下形成了音浪式的效果,右手旋律宽广优美,犹如绵绵不断的话语娓娓道来,这时再也找不到一丝不安的影子,充满了对幸福的憧憬。弹奏时要处理好左手伴奏与右手旋律的关系,左手的分解和弦伴奏音量要弱于右手旋律,突出右手歌唱性的线条,声音精致、平滑、连绵不断[4]10-17。把情感集中在指尖,触键要深。旋律的节奏在框架内可相对自由,有紧有松,体现浪漫主义情感。但伴奏要在力度与节奏上均匀,好比乐队的指挥,从头至尾打着拍子。

在第72小节出现了渐强cresc,如果单靠右手做坚强会显得非常单薄,也会造成旋律与伴奏的脱节,要注意左手的弹奏及每个低音的清晰,来衬托右手的旋律,达到好的和声效果。

之后旋律由单音逐渐丰富为和弦,第109小节出又一次出现了渐强cresc,最终力度推向“ff”。(见谱例19)注意左手每个低音的时值饱满,借助踏板起到烘托旋律的作用。

呈示部结尾从第118小节开始又双手交替的琶音组成,要如流水一般一气呵成、气势磅礴。此处要练习把位的准确性和双手衔接的紧密。在第129小节至第130小节处,要用踏板将跳音与和弦连接起来,气息不能断,达到浩浩荡荡、一泻千里的演奏效果。

整个呈示部重复一遍之后(133-264小节),在降D大调上以短小有力的结尾结束呈示部。在呈示部的重复中,音乐表现比之前更加热情。

(二)中间部

此曲的中间部为一个独立庞大的乐段,具有独立乐章的意义。

第一主题(265-309小节)。平稳柔和的和弦、严谨沉思的旋律转换成长笛的吹奏,好像是回忆美好的事情,具有梦幻性。演奏时要注意歌唱性。

第265小节,开始的速度稍缓,力度为轻声、低声,可以像乐曲一开始要求的一样,用刚好听得到的声音弹奏。

在第278小节处,出现了像长笛一般的声音。该句的结尾处出现纯五度与纯八度交替的分解音型,弹奏的时候可以用全指触键,使弹走走的声音更加柔美、连贯,富于想象力。声音逐渐地减慢减弱烘托了一种悠远的氛围,使人们进入了无尽的想象境界。

在此之后做了稍加变化的重复。再次让我们感受到悠远、静谧的气氛,留下深刻印象。

第二主题(310-333小节)。采用了复调写法,像是一首二重唱。主题共分四个声部,右手的两个声部像是在对话。上声部声音悠扬,略显出一些圆舞曲的风格,二声部带有一丝不安的情绪。左手的两个声部作为陪衬,衬托出静谧的气氛。演奏时要注意各声部间的清晰表达。二声部的三连音要弹得轻快且略带不安,左手的低音要饱满、连贯。在节奏方面可以稍自由,但要注意松紧的处理,要表达出音乐的韵律,不可弹得太拖沓。

第三主题(334-365小节)。仿佛是一个经过,过程来的有些快,从轻快的跳动逐渐走向辉煌的乐句。右手快速跑动的琶音要弹得轻巧,流畅。弹奏时手指贴键,掌关节要有很好的支撑。左手的半分解和弦用来衬托右手的华彩乐句,弹奏时要把低声部的旋律线条表达出来,使音乐变得更加辉煌、闪烁。

之后这三个主题重复展开(366-583小节),情绪达到高潮。

展开插部的第一部分是由中间部的第三主题发展而来,右手是由五个八度的琶音构成,比之前的主题起伏更大,弹奏时要注意句子的流畅与气息的起伏,左手的和弦以琶音的形式弹奏,要求干脆、利索,突出重音(fz)。

从第476小节开始,情绪更加激昂。右手继续保持起伏的琶音音型,左手边为连贯性的旋律八度弹奏,弹奏时要有力度表现出雄壮的气氛。

展开部插部中的第二部分,从作品的492小节起弹奏,它是由中间部的第二主题发展而来,弹奏的素材基本相同,但是情绪的处理很关键,不再是抒情的主题,而是变成了激动的情绪发展。所以在速度、弹奏上都要很好把握,尽量的加快。

展开插部的第三部分是从第517小节开始,运用呈示部中的连接段作为材料进行发展变化。

在这一段的结尾处,力度在ff的基础上继续渐强,速度又进一步加快,之后的音乐从第544小节开始进入中央插部的第二主题。

从第553小节开始,左右手的和弦采用琶音的形式演奏,此处可以通过换指来完成。弹奏时要注意拍子的准确性,尤其是弹到琶音形式的和弦时,注意不要放慢速度减弱力度。因为这里的情绪是更加激烈、更富于热情的。这部分的技术难点较高,需要加强练习。

第572小节是中间部的结尾处,此处要稍作缓和,做渐慢、减弱处理,最后直至消失。情绪也由激烈、热情逐渐平息下来。

(三)再现部

运用了呈示部的材料并进行了缩减,音乐的处理、情绪与呈示部基本一致。第697小节起,右手八度和弦的旋律层层递增,体现出雄壮的思想感情[4]25-31。手臂必须保持松弛与贯通的状态,这样才能把力量传递到掌关节和指尖。

随后运用了呈示部中的小结尾片段,毫不犹豫地进入尾声,再次体现出创作中的戏剧性效果。

(四)尾声

尾声段落比较短小,仅有六十五小节,但其内容是非常丰富的,其中运用了呈示部中第一主题和第二主题之间连接段的材料。

谱例41:

谱例42:

尾声的和声在不断的变化着像是内心在挣扎,后来的732小节,好像挣扎的内心终于得到解脱。弹奏时要注意渐强的处理,如果一直渐强,就会造成听觉疲劳。因此可以先把力度缓和下来,到后半部分时作出明显的渐强,这样听觉上会更有层次感[410-17。

接下来的四小节出现的和弦与呈示部和再现部完全不同,没有了之前的犹豫、彷徨,而是变成坚毅与果断,使音乐的张力进一步加强。

第748小节开始,速度加快,力度增强,逐渐将全曲推向高潮。弹奏时,力度主要放在符点二分音符上,第748小节之后的八个小节要作为一整句,旋律线条连贯,一气呵成地将音乐推向顶点。

第765小节速度持续加快,力度不断加强,在踏板的辅助下,烘托出最后几个和弦的干净、果断,以势不可挡、勇往直前的刚毅气势结束了全曲。

三、结语

肖邦的钢琴作品中,我们仿佛可以看到一个忧郁、孤独的形象,可以体会到浓浓的乡情。谐谑曲是他最具代表性的体裁之一,作品承载了肖邦内心巨大的感情分量而变得富于深刻的内涵。

这首《降b小调谐谑曲》没有其它三首谐谑曲中的悲剧性冲突。艾勒特曾经说:“这首谐谑曲必定是作于幸福的时刻”[3]85。突出表现了肖邦在曲式结构方面的大胆创新。这样复杂的曲式结构配以其丰富的和声织体、优美动人的旋律、真挚的思想情感,充分地塑造了肖邦的形象。

[1][俄]A·索洛普磋夫著.中央音乐学院编译室译.肖邦的创作[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5.

[2]陈立诚.简介谐谑曲的形成与发展.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第18 卷,第3 期:12-16.

[3]冯智全.肖邦大型作品研究[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

[4]张东胜.肖邦的降b 小调谐谑曲.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02,(2):10-17.

猜你喜欢
呈示部肖邦和弦
“钢琴诗人”肖邦
论肖邦《第二叙事曲》(Op.38)的叙事、形式与风格
属七和弦解决在配和声中的应用研究
常用的六种九和弦
现代音乐中常用的吉他和弦及图表
浅析奏鸣曲式的戏剧性
苦练和弦勇闯难关
肖邦
传承与引领
舒伯特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呈示部和声结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