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哌卡因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麻醉在高龄下肢骨折手术的应用效果

2013-09-12 07:33吴晓燕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8期
关键词:腰丛罗哌卡因

吴晓燕

下肢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一种骨折,由于高龄患者常常并存多种疾病,手术治疗时,麻醉风险相对较大。由于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对单侧下肢骨折手术具有满意的麻醉效果,对人体生理干扰小,不影响胃肠和泌尿系统功能,尤其适合用于老年患者。2008年12月至2012年12月我们在38例高龄下肢骨折患者的手术中,应用低浓度罗哌卡因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麻醉,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38例患者,男21例,女16例;年龄75~88岁。ASAⅡ~Ⅲ级。其中16例并存高血压、糖尿病,9例并存冠心病,6例既往有脑梗死病史,5例患者经肺功能检查示: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2例呼吸道感染。

1.2 麻醉方法 患者入室后予监测心电图、无损血压测量(NIBP)、SPO2,建立静脉通道,行后路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麻醉。(1)咪唑安定0.5~1 mg、芬太尼20~50 ug,静脉注射,面罩吸氧。②体位取侧卧位患侧在上,屈膝收腹。确定两侧髂嵴最高点连线与脊柱中线相交点,从该点向阻滞侧旁开4~5 cm作为腰丛的穿刺点。③确定坐骨神经穿刺点为髂后上棘与股骨大转子连线中点垂直线下2 cm处(4)常规消毒铺巾,以0.5%的利多卡因作穿刺点皮内及皮下浸润麻醉。分别在腰丛和坐骨神经穿刺点上进行穿刺。⑤将Stimuplex-DIC型神经刺激器的初始刺激强度调整到1 mA,频率2 Hz,与穿刺针相连接。当穿刺针上的电流引发股四头肌群收缩(电流刺激腰丛神经),以及引发腓肠肌收缩、足屈或趾屈(电流刺激坐骨神经)收缩后,电流减至0.3 mA。若相应肌群收缩,则位置准确。回抽无血即可推注入麻醉药物。腰丛点:0.3%罗哌卡因25~30 mL,坐骨神经点:0.3%罗哌卡因15~30 mL,边注射边回抽。⑥观察30 min,待阻滞平面稳定后,面罩吸氧,用微泵静脉输注丙泊酚0.5~2 mg/(kg·h)。

1.3 观察指标 ①记录神经阻滞前、后5、10、20、30 min、手术前及手术开始后45 min的HR、SBP、DBP。②记录麻醉起效时间(给药到对针刺无痛的时间)、感觉阻滞时间(感觉阻滞到痛觉恢复的时间)、运动阻滞的程度和维持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以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组内各时点得血压及心率比较采用方差分析,比较用配对t检验

2 结果

手术时间62~150 min。37例患者感觉阻滞平面的上限为T12~L1,有1例患者坐骨神经阻滞不完全,行喉罩麻醉后顺利完成手术。

采用单纯的神经阻滞的36例患者均手术完成。其中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阻滞的起效时间分别为(8.6±3.5)、(11.5±3.2)min,而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被阻滞维持时间分别为(612±153)、(360±96)min。阻滞前后患者的 HR、SBP、DB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患者手术前的 HR、SBP、DBP分别为(75±23)次/min、(152±23)mmHg、(72±15)mmHg。手术开始后45 min min分别为(73±19)次/min、(143±17)mmHg、(73 ±15)mmHg。手术前后 HR、SBP、DBP无明显变化,P<0.05。本组术中仅1例患者发生了恶心、呕吐反应,未予特殊处理。其他患者均未出现无不良反应。

表1 患者神经阻滞前后不同时点HR、SBP、DBP的变化(±s)

表1 患者神经阻滞前后不同时点HR、SBP、DBP的变化(±s)

神经阻滞前(min) 神经阻滞后(min)5 10 20 30 HR(次/分)75±23 77±18 74±21 75±16 73±19 SBP(mmHg) 152±23 149±21 144±19 142±16 143±17 DBP(mmHg)75±16 76±14 74±13 75±10 73±15

3 讨论

罗哌卡因具有麻醉作用平稳且时间久、心脏毒性低等优点[1]。但若一次性使用0.5%的罗哌卡因量较大时,患者易引发毒性反应。尤其是高龄、病情危重的患者,因为有许多并存疾病,器官储备功能差,更易发生毒性反应。如能将该药的浓度控制在0.2%~0.4%,同时一次性剂量严格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在腿部骨折的手术中行外周神经阻滞时,镇痛效果可达理想。满足手术需要,又可避免发生毒性反应。在本组股骨颈骨折患者中仅行DHS内固定,其切口位置通常位于转子水平(L1~2),应用单纯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即可完成手术麻醉和镇痛双重效果。即便在股骨头置换术中的切口上缘达T12~T11之间,神经阻滞也基本应对该手术麻醉和镇痛的需求。神经阻滞麻醉避免了全身麻醉的并发症。本组术中仅1例患者发生了恶心、呕吐反应,未予特殊处理。其他患者均未出现无不良反应。此外,本组手术前后,患者的血压和心率与基础值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腰丛-坐骨神经阻滞是安全的。本组资料显示与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比,感觉神经阻滞的较早且长于运动阻滞的时间,这与麻醉药的浓度有一定关系。因此,应根据患者的耐受情况和手术的需要来确定选用局麻药的浓度。低浓度局麻药宜选用于一般情况较差的患者。本组有1例患者坐骨神经阻滞不完全,行喉罩麻醉后顺利完成手术。对于高龄患者下肢手术的麻醉方式,虽然赵蕊等[2]认为应用区域组织复合喉罩方式较好。但对于有肺部感染的患者,应避免使用喉罩,以防加重肺部感染。而在临床实际操作中,体位的改变往往可致患者伤痛加重。我们通过牵引患者下肢的方式使其位置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并予以较为合理量的咪唑安定和芬太尼镇痛,取得了较好效果。低浓度罗哌卡因神经阻滞是高龄下肢手术患者较好的麻醉方式,值得应用推广。

[1] 庄心良,曾因明,陈伯銮.现代麻醉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632-633.

[2] 赵蕊,徐仲煌,黄光宇,等.区域阻滞复合喉罩在高龄患者手术的应用.临床麻醉学杂志,2006,22:602.

猜你喜欢
腰丛罗哌卡因
右美托咪定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对胫腓骨骨折病人镇静效果及苏醒质量的影响观察
芬太尼与曲马多复合罗哌卡因骶管注入在小儿术后镇痛中的应用对比
分析舒芬太尼、盐酸罗哌卡因在无痛分娩中应用效果
探究左旋布比卡因的临床药理学和毒性特征
探讨超声引导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在老年患者单侧下肢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定位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用于危重患者下肢手术的麻醉效果分析
罗哌卡因在临床麻醉及疼痛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小剂量低浓度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在混合痔术中的效果比较
0.375%罗哌卡因与0.25%布比卡因胸段硬膜外阻滞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效果及安全性
罗哌卡因与左旋布比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效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