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脾动脉栓塞治疗脾功能亢进的疗效

2013-09-11 12:27六盘水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贵州六盘水553001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3年6期
关键词:血细胞脾脏门静脉

李 利 李 霞 (六盘水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贵州 六盘水 553001)

脾功能亢进简称脾亢,其主要临床特征是各种原因造成的脾脏肿大伴血细胞过多消耗,引起患者出现各种相应的临床表现〔1〕。因此,脾功能亢进并非单一疾病,而是一种临床综合征。脾脏增大、门静脉出现高压、血细胞及血小板显著减少,引起严重出血事件的发生,尤其是消化道出血,严重者危及患者生命,因此对于这类患者积极进行干预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2〕。尽管对原发疾病进行有效干预可显著改善患者症状,但是对于增大的脾脏并不具有多大的意义。脾动脉栓塞术是近年来广泛应用于临床上治疗脾功能亢进的有效手段,其可以显著降低门静脉压力,进而增加肝动脉的血液供应,减少由于脾亢引起的血液有效成分的减少〔3,4〕。本研究旨在探讨部分脾动脉栓塞治疗脾功能亢进的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收集2007年7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并行部分脾动脉栓塞治疗的脾功能亢进患者79例,其中男41例,女38例,年龄47~69岁,病程1~2年,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腹胀、腹部不适,其中19例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出血倾向,13例患者合并有肝癌,其他患者存在程度不同的肝硬化。患者入院B超、CT检查示:脾脏增大、血细胞三系均减少。

1.2 方法

1.2.1 栓塞治疗 采用Seldinger技术行脾动脉超选择性插管,进行动脉造影,对患者脾脏大小以及血管形态进一步了解,采用明胶海绵碎块、庆大霉素以及造影剂制成的混悬剂进行脾动脉栓塞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脾动脉血流情况,将栓塞面积控制在50%~70%,术后采用相应的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

1.2.2 观察指标 治疗前、治疗1、2 w及2、4、6个月后评价血小板、白细胞和红细胞的计数;超声诊断仪测量门脉主干内径和脾脏术后1、2、3、4、5、6 个月时的厚度和长度。评价术前及术后2个月食管曲张静脉曲张程度。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7.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术后血细胞计数变化情况 治疗后1 w时,患者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尽管在2 w以后白细胞、红细胞水平较1 w时有所降低,但是与治疗前相比,差异仍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治疗前后脾脏厚度变化 在术后第4个月时,患者脾脏厚度、长度均开始显著缩小,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而4、5、6个月之间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手术前、后血细胞计数变化(±s,n=79)

表1 手术前、后血细胞计数变化(±s,n=79)

与术前比较:1)P<0.05

个月白细胞(×109/L) 2.74±0.71 8.12±3.421) 6.43±3.271) 4.57±2.011) 5.29±1.711) 5.59±1.341)观察指标 术前 术后1 w 2 w 2个月 4个月 6血小板(×109/L) 43±16 69±271) 75±381) 74±361) 81±391) 82±371)红细胞(×1012/L) 3.7±0.7 3.5±0.9 3.7±1.0 3.5±0.8 3.7±0.9 3.7±0.7

表2 治疗前后脾脏厚度变化(±s,cm,n=79)

表2 治疗前后脾脏厚度变化(±s,cm,n=79)

指标 术前术后1个月 2个月 3个月 4个月 5个月 6个月厚度 5.9±1.6 6.1±2.2 5.9±1.7 5.2±1.7 4.8±1.61) 4.3±1.21) 4.1±0.91)长度 18.4±5.2 18.9±6.3 17.6±5.9 15.7±4.9 14.2±4.11) 13.7±2.91) 13.2±2.71)

2.3 术后门静脉内径变化情况 术后1个月时患者门静脉内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5个月门静脉内径分别为(1.36±0.17)、(1.35±0.06)cm,与治疗前〔(1.56±0.15)cm〕相比差异显著(P<0.05)。

3 讨论

脾脏是人体主要的免疫器官,对于人体免疫系统的构建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脾功能亢进是临床上常见的综合征,除了脾脏增大引起的不适外,脾脏吞噬和破坏细胞作用显著增强,因此常合并其他临床表现,对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严重的影响〔5,6〕。因此进行积极有效地干预具有非常显著的临床意义,药物干预治疗通常无显著临床疗效。手术是较好的治疗手段。但是对于部分患者来说,自身不能耐受或者不愿意接受手术治疗对患者造成严重的影响,并且脾脏完全切除机体免疫力显著降低,其感染和术后出血风险显著增加〔7〕。导致患者病情延误,部分脾动脉栓塞术是近年来治疗脾功能亢进的有效手段之一,其主要的临床优点为微创,因而能被广大患者所接受〔8〕。

本研究发现,采用部分脾动脉栓塞治疗脾亢可取得显著的临床效果,治疗后1 w时,患者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上升,并且在4、6个月时达到相对稳定的状态;在术后第4个月时,患者脾脏厚度、长度均开始显著缩小,而在4、5、6个月间无明显差异,治疗后4个月时患者病情达到相对稳定状态。术后3、5个月门静脉内径低于治疗前。研究显示,采用部分脾动脉栓塞治疗脾功能亢进临床效果显著,对于那些不能耐受手术或不愿接受手术治疗者来说,是最佳选择。尤其适用于一般情况较差的患者,如合并肝癌患者。脾脏部分栓塞治疗脾功能亢进的基本原理是人工栓塞部分脾动脉,造成部分脾脏出现缺血坏死,削弱脾脏功能亢进,减少血细胞的破坏,避免各种并发症的产生;而治疗过程保留了部分脾脏功能,因而保留了其部分免疫功能,减少了由于脾脏全部切除而出现的各种并发症〔9,10〕。在本研究中收集的79例患者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患者出现的不适主要为发热、脾区疼痛,均未作特殊处理,患者经休息,对症处理后症状消失。

综上所述,部分脾动脉栓塞作为一种微创的治疗手段,治疗脾功能亢进临床效果显著,在基层医院具有非常重要的推广价值。

1 梁重峰,丁 海,端木浩,等.肝脾联合切除治疗肝癌合并肝硬化脾功能亢进〔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9;13(1):54-5.

2 陆建常,潘少咏.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术在治疗脾功能亢进中的应用〔J〕.微创医学,2007;2(2):97-8.

3 朱西琪,程永德,陈刚.部分脾栓塞在继发性脾功能亢进中的应用现状〔J〕.介入放射学杂志,2009;18(8):627-30.

4 宋 伟,高洪波,金从军,等.部分脾动脉栓塞治疗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的临床观察〔J〕.大连医科大学学报,2012;34(4):368-71.

5 高玉良,郭 都.PSE联合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效果观察〔J〕.山东医药,2009;49(6):105-6.

6 包明稳.部分脾动脉栓塞术治疗肝炎肝硬化并发脾功能亢进46例疗效观察〔J〕.广东医学院学报,2009;27(1):67-8.

7 降信勇,杨英华,崔振宁.脾功能亢进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治疗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09;15(13):64.

8 Abdella HM,Abd-El-Moez AT,Abu El-Maaty ME,et al.Role of partial splenic arterial embolization for hypersplenism in patients with liver cirrhosis and thrombocytopenia〔J〕.Indian J Gastroenterol,2010;29(2):59-61.

9 王 鹏.脾切除术与脾动脉栓塞术治疗肝硬化合并脾亢的疗效对比〔J〕.中国实用医药,2012;7(25):92-3.

10 覃祖云.部分脾动脉栓塞术与脾切除术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比较〔J〕.广西医学,2009;31(4):508-9.

猜你喜欢
血细胞脾脏门静脉
社区管理精神病人全血细胞分析
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生全血细胞减少不良反应分析
施氏魮(Barbonymus schwanenfeldii)外周血液及造血器官血细胞发生的观察
脾脏也会出现钙化
摘除脾脏后,请注意这些变化
3.0T MR NATIVE True-FISP与VIBE序列在肝脏门静脉成像中的对比研究
基于W-Net的肝静脉和肝门静脉全自动分割
超声引导下经皮门静脉穿刺的临床应用
腹腔镜脾切除术治疗脾脏肿瘤的护理体会
血细胞形态学观察对常见血液病诊断的意义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