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火罐配合穴位贴敷治疗失眠的疗效观察

2013-09-08 06:39:36吴慧君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6期
关键词:火罐阴阳气血

吴慧君

失眠是由于心神失养或不安而引起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症。主要表现睡眠时间、深度的不足以及不能消除疲劳、恢复体力与精神,轻者入睡困难,或寐而不酣,时寐时醒,或醒后不能再寐,重者彻夜不寐。随着社会各种压力的增加,失眠的发病率随之增高。长期失眠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工作及身心健康。目前临床常用来治疗失眠的药物主要是苯二氮卓类镇静催眠药如艾司唑仑片,连续服用易产生依赖性,而长期会增加对药物的耐受性,使患者终止治疗。中医药在改善失眠方面有许多成功经验,我科采用平衡火罐配合穴位贴敷改善失眠获得很好的疗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1年4月至2012年4月我科住院失眠患者120例,按住院先后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中,男29例,女31例。对照组60例中,男30例,女30例。年龄范围36~78岁,平均年龄48.9岁;病程最短2月,最长18年,平均8.6年。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和病情严重程度等发面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临床诊断标准 参照《中医病症诊疗标准与选用》[1]的诊断标准并进行修正,符合下列3个条件者纳入治疗组或观察组:①轻者入睡困难而易醒,醒后再难以入睡,重者彻夜不能入睡。②常伴有心悸、头痛、头昏、健忘、多梦、或有心烦、易怒、嗳气、脘胀、痞满、不欲饮食等症状。③经各系统和实验室检查未发现明显异常指标[2]。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平衡火罐操作:嘱患者取舒适的俯卧位,先用右拇指腹在背俞穴上寻找阳性点,根据病情进行辨证。背部涂少量润滑油,用2个大号罐行闪火法,一个罐从上到下,一个罐从下到上,在背部两侧沿膀胱经心俞、膈俞、肝俞、胆俞、脾俞、胃俞、肾俞,督脉神道先各行闪罐3个来回,利用温热罐体循经熨罐2次、直行走罐5~6次、旋转走罐3~4次,使背部出现潮红为度,在阳性点区域进行摇罐10~15次使其出现痧样瘀斑后,用排灌法行坐罐,治疗部位均留罐5~10 min。要求:手法轻柔,力度适中,治疗过程中要不断寻问患者的感受,以患者感觉舒服为宜。每3日1次,每次治疗15 min,4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3~4 d,连续治疗2个疗程评价疗效。

2.2 药物制作方法 穴位贴敷药物组成:由我院药剂科根据中医经验组方,吴茱萸、肉桂、当归、丹参、川芎、酸枣仁药粉加熟凡士林搅拌制成膏状,制成2×2 cm、厚度0.3 cm的药饼,实用时操作者将药饼放入一次性无纺穴贴胶布中央贴于穴位上即可。

2.3 定位取穴 坐位或平卧位,涌泉:足少阴肾经足趾跖屈时,约当足底前1/3凹陷处;三阴交:足太阴脾经,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面后缘;神门:手少阴心经,腕横纹尺测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

2.4 穴位贴敷方法 根据医嘱,每晚19:00贴于患者涌泉、三阴交、神门穴位上,第2天07:00揭除,7次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2~3 d,连续治疗3个疗程评价疗效。贴敷过程中观察患者局部皮肤有无红肿、瘙痒、水泡等不良反应。

2.5 对照组 艾司唑仑片1~2 mg/次,临睡前口服,连续服用30 d评价疗效。

3 疗效评价

3.1 疗效标准 参照文献[3]的疗效判定标准,临床治愈:临床症状消失,睡眠时间恢复正常或睡眠时间在6 h以上,睡眠深沉,醒后精力充沛;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睡眠明显好转,睡眠时间增加3 h以上,睡眠深度增加;有效:症状减轻,睡眠时间较前增加不足3 h;无效:治疗后失眠无明显改善或加重者。

3.2 治疗结果 通过对两组治疗前后症状改变情况比较见表1。统计学处理,两组间治疗效果有明显差异(P<0.01)。

表1 治疗前后两组疗效对比 例(%)

4 讨论

失眠是临床常见病症之一,虽不属于危重疾病,但妨碍人们正常生活、工作、学习和健康,并能加重或诱发心脑血管疾病。顽固性失眠,给患者带来长期的痛苦,甚至形成对安眠药物的依赖,而长期服用安眠药物又可引起医源性疾病。中医关于失眠的论述颇为丰富,其病主要在心,并于肝、胆、脾、胃、肾密切相关。心主神明,神安则寐,心安神宁有赖于阴阳调和,气血滋养,有赖于脾胃运化水谷精微化为气血上奉,有赖于肝肾精血互化。五脏阴阳平衡,气血流畅则心神安宁,寤寐规律,故其治疗当调理阴阳,疏通气血。督脉总督各阳经,并上行入脑。心俞、肝俞、胆俞、脾俞、胃俞、肾俞位于背部足太阳膀光经。背俞穴可内调脏腑,外祛病邪。平衡火罐法的特点在于选择背部的俞穴和督脉,对其穴位经进行刺激,起到调理全身脏腑,疏通经络,平衡阴阳,并可激发经气,疏通经络使各经脉气血运行通畅,起到调节和改善机体疲劳,促进心肾交济,肝脾调和,从而达到改善睡眠的目的。穴位贴敷可激发经络之气,使中药由表入里,改善血液循环,调理气血阴阳,以达到镇静安神之功[4]。穴选涌泉、三阴交、神门并借助吴茱萸

肉桂 当归 丹参 川芎 酸枣仁等药物辛通敛降之气以调脾胃、益肝肾、引火归原、宁心安神。共奏平衡阴阳、调畅气血、宁心安神之功。本研究操作简单,无痛苦,同时患者无药物依赖及副作用等顾虑,效果显著,易为患者所接受,为临床治疗失眠提供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1]戴慎,薛建国.中医病症治疗标准与方剂选用.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378-385.

[2]郭维,杨武韬.甘草安神口服液治疗失眠50例.河南中医,2007,27(1):63.

[3]倪国栋.安神定志丸合酸枣仁汤治疗顽固性失眠36例体会.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6(18):1100-1103.

[4]殷建权,李立红,严伟,李东.穴位贴敷对失眠症改善的临床疗效观察.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35(3).

猜你喜欢
火罐阴阳气血
观察益气养血汤治疗气血两虚型月经过少的临床疗效(1)
观察益气养血汤治疗气血两虚型月经过少的临床疗效
The Visible and the Invisible as Shadows of Light and Dark Shade:An Introduction to the Special Issue
女性与气血的不解之缘
基层中医药(2021年1期)2021-07-22 06:56:52
闪火罐加温和灸 治疗冠心病心绞痛
服药先分阴阳
基层中医药(2018年1期)2018-02-13 16:31:58
短信笑坛
小小艺术家(2017年7期)2018-01-26 13:16:08
Yin and Yang: Finding Balance and Understanding
Special Focus(2017年3期)2017-07-03 13:06:23
法于阴阳
旅游(2016年12期)2017-05-09 06:51:30
气血亏虚 日常如何“补”救
乐活老年(2016年10期)2016-02-28 09:3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