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教育师范生职业价值观现状及教育建议

2013-09-08 09:26□董
职教论坛 2013年24期
关键词:教师职业师范生免费

□董 艳

一、研究背景

2007年,我国恢复了曾经实行的免费师范生教育政策。免费教育师范生在学习期间享受国家“一免两补”政策(免学费,补学费和生活费),很多研究者开始关注这一群体的职业发展,如何使国家政策“让最优秀的人当老师,培养一批优秀教师”的初衷落到实处。

价值观对个人思想或行为具有引导、调节或推动的作用,对人的一生往往有着重要的影响。职业价值观是价值观在职业选择上的体现,对于个体选择职业比较重要的影响。职业价值观不但决定了人们的择业倾向,而且决定了人们的工作态度[1]。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对就业能力有显著的正向影响[2]。教师工作价值观对个体未来的工作绩效与工作满意度都有很强的预测作用[3]。从上述描述我们都可以看到,职业价值观对免费师范生发展的重要作用。而片面的职业价值观会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产生消极的影响[4]。

免费教育师范生职业价值观是指免费师范生在选择教师这个职业以及具体的教育工作单位时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具有概括性和动力作用的观念系统,它对免费师范生选择何种教育单位、对已定向的教育工作这一职业是否满意等都将产生一定的影响。既然职业价值观具有这么重要的作用,高校在开展免费师范生教育的同时,应该注重职业价值观的现状分析和教育引导。

本研究选取了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指标的中小学教师工作价值观问卷(TWVS),该量表由“物质报酬、地位声望、职业发展、人际关系、组织管理、利他奉献和安全稳定”7个因子构成,其因素结构体现了我国中小学教师当前的工作性质[5]。各个因子的内涵见表1。

表1 价值观问卷的七个因子的内在涵义

二、免费师范生对未来职业的认识现状

(一)职业价值观现状

免费师范生表现在教师职业价值观上的各因子均值和标准差见表2,除“安全稳定”因子外,其它六个因子的均值(M)都大于4,处于中等偏上的位置,其中“利他奉献”因子的得分最高,说明免费师范生能知觉到教师应具有的奉献精神、对学生要具有爱心和责任心。

表2 职业价值观各维度均值及标准差(总分为5分)

从表2也看出,他们各维度的表现依次为:利他奉献、组织管理、声望地位、职业发展、人际关系、物质报酬、安全稳定。这一结果与胥兴春针对中小学教师的调查结果 (利他奉献>组织管理>物质报酬>声望地位>人际关系>职业发展>安全稳定)有许多相同的地方。相似地方主要体现在两类人员在“利他奉献、组织管理、声望地位、人际关系、安全稳定”等维度的重要性认识序列是一致的。不同表现在,免费师范生人群认为“物质报酬”的重要性较靠后,而认为“职业发展”的重要性较靠前。而且在重要性次序上“物质报酬”要在“职业发展”之后。前面的相似我们认为免费师范生对教师这一职业所表现出来的职业特征或维度要求是正常的。但不同的地方则表现在身为师范生的群体因为刚刚进入大学,一方面对职业发展的需求比较迫切,所以他们也希望教师职业能得到相关部门的支持。而处于工作状态中的中小学教师群体,对职业选择的“物质报酬”因素的关注要更明显、更优先,也说明他们更为现实。教师群体因为承担着家庭的责任,而对之更加期待,物质报酬作为一种工作的回报也是获得社会认可的反映。这些表明两类人群所处的社会身份的不同。免费师范生仍处于学业积累阶段,他们更关注自身职业发展。

进一步的数据分析发现,男女生在职业价值观方面不存在显著的表现差异。而在其他研究[6]中发现,男大学生更多地考虑收入因素,女大学生更多地考虑文化教育及职业稳定因素。丁蕾认为,男、女大学生在职业价值观的声望地位维度上有显著差异[7]。男生在追求自身发展和注重保健因素的同时,比女生更加注重职业声望和社会地位因素。而在年级方面,大二学生和大一学生在职业价值观方面的差异是显著的,二年级学生在职业价值各维度均值表现都低于大一学生。特别是在“物质报酬、声望地位、职业发展、利他奉献”四维度上差异达到显著。这一研究说明随着年级升高,免费师范生的职业价值观逐渐变得务实。而在文理科、家庭来源地区等不同群体间进行的多元方差分析表明,免费师范生在这些因素的群体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二)免费师范生的就业意向调查

由于免费师范生在毕业时要履行之前的签约协议,回到原省份去开展中小学教育工作。同时要求他们要到农村一些地区开展为期2年的服务工作。学生的就业意向如何呢?调查数据见表3。

表3 免费师范生从事教师工作意向均值及男女生差异

表3数据说明,免费师范生在不同的就业意向方面,总体均值得分在2.28到3.04之间,总体得分最高是愿意回省里从事农村中小学教师工作2年。最低则表现在一直从事农村中小学教师工作。数据表明,学生对从事中小学教师这一职业的认同度较低。

对不同性别群体的分析看,尽管男女生在第II和III项意向上达到了显著性差异,都表现在男生对从事农村中小学教师工作的意愿要显著高于女生。但他们的意向均值连3分都未达到,意向分之低令人担忧。这些分数尽管不能反映出所有免费师范生的真实想法,但也从一定程度上为我们开展工作提供了一些参考。如果不能对教师职业予以认同,那他们很难以端正的从业态度完成这一事业的要求。

三、教育建议

上述数据表明,免费师范生的职业价值观日趋理性与务实,他们的职业价值观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对教师职业的认识,和学生对未来职业生涯的考虑。Bandura所提出的一般社会认知理论促成了社会认知职业理论的发展,该理论比较全面地解释了个体经验与职业选择之间的一些关系,特别是个体职业发展中起主要作用的三种个人变量之间的相互影响。这三种个人变量,分别是自我效能、结果预期及个人目标,也被称之为核心变量。它们与个人的其它特点、背景及学习经验是相辅相成的,影响着职业选择和发展过程。职业选择过程从初步表达目标、然后采取行动实现目标,再根据获得的绩效成就,形成反馈环路,从而影响个人未来的职业选择。而职业工作过程中的绩效成就等则反过来影响个体的学习经验。这几个方面均是学校开展免费师范生对教师职业认同的一些切入点:提供环境支持、促进职业体验、加强职业效能等。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关键方面进行:

(一)加强免费教育师范生对教师职业的认同感,促进学生发展的内在动力

高校在对免费师范生进行教育和引导时,要通过各种活动加强他们对教师这一职业的认同感。让学生及早地树立对教师职业的光荣认识,一方面认识到从事教师职业的光辉使命,认识到教师职业是一个特殊的职业,它关乎教师自身的未来发展,对所教的学生影响更重要。另一方面要能意识到学生学成返回到家乡当地做教师,也是对当地教育发展的极大促进。对教师职业的认同是指一个人对所从事的教育职业在内心认为它有价值、有意义,并能够从中找到乐趣。这种认同可能描述的是教师从自己的经历中逐渐发展、确认自己的教师角色的过程,也可能是说教师当前对自己所从事的教师职业的认同程度的特定状态。如果学生对未来从事的教育职业有高度的认同,那他就会为之而努力,不断去学习,实现自我成长,即使工作或学习辛苦,但却乐在其中,这是一种内在动力,是对教师职业的喜欢和追随;但如果缺乏这种职业认同,那学生即使走上了教师岗位,也可能会在从事职业的经历上逐渐产生一些抱怨和不满足,不仅缺乏成长动力,也会失去对职业的热情,对所教对象有时失去耐心等。

职业发展理论家塞普尔把人的一生,根据职业的发展变化分成了五个阶段:成长阶段(0-14岁)、探索阶段(15-24岁)、建立阶段(25-44岁)、维持阶段(45-64岁)、衰退阶段(65岁以上)。职业发展同人的身体和心理一样,每阶段都有一定的特征和职业发展任务。如果发展顺利,个体就能在每一阶段达到职业成熟;如果前一阶段的发展任务不能很好地完成,就会影响后一阶段的职业成熟,导致最后在职业选择时发生障碍。每个人的职业发展周期会因为自身的特殊性而具有独特之处。我国的高等教育阶段正是处于学生探索职业、了解职业、形成职业价值观的关键年龄阶段。如果在这一阶段中,学校能够及时地让学生理解教师职业的光荣性、创新性,意识到教学这一活动不是简单地进行知识的传递;那么他们在后期的教育职业生涯中会奠定坚实的从业基础。

教师职业认同表现在多个方面,职业价值的认同、职业精神的认同、职业方法的认同等。从不同的层面让学生能够提早地理解教师职业的特征是非常有必要的。如果免费师范生只是将职业作为一项工作,一种谋生的手段,那这种老师会将职业作为一种外在因素予以重视和追求;一旦得不到应有的报酬、职称、荣誉等,就很容易失去价值感;如果教师能够从较高层面上来认识到教师职业的价值,希望通过这一职业的付出来实现人生的价值,那他也就在教育中实现了自我,在他内心,教育本身就是很有价值的、很有意义的事情,对职业的追求才更加重要。

(二)加强对学生从教核心技能的培养和引导

一种职业的核心技能是指一个人能胜任这种职业专有的技术能力。核心技能会让学生具有较好的竞争力,而在职业比较中获得一种成就感和满足感。具有职业成就感和满足感的个体才会对职业予以坚守。职前阶段对于职业核心能力的养成较为重要。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主要描述了教师应该传递思想、讲授知识、解决问题等,也表述在知识和道理的教学能力、与学生的互动能力等。教师最核心的技能就是登上讲台,讲好课。但讲课这一事件又不单纯是“讲”这一过程,还依赖于讲课之前对课程进行的教学设计,课后的教学反思等也会促进其教学能力的变化。

现在,随着信息技术的渗透,教育和教学可以在技术的支持下变的形式更加灵活,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如果在增强教师职业认同感的情况下,让师范生在入职前形成教师职业岗位的核心技能,比如教育技术的能力、信息技术的素养,提供更好的数字化学习资源等,让他们能够把握住课堂,与学生形成良好的互动,提前精心地做好教学设计,课后结合学生的情况进行理论性地反思将会提高他们对教学教育过程的一种成就感和满足感。有了这样的效能感,他们才会对教学产生一种内在的自信和满足,因此核心技能的形成非常重要。

在职业探索中,年轻人需要成功职业体验的激发。如果职业探索或体验过程,屡屡遭受挫折,他们可能会扭转职业兴趣或方向。职业自我效能可以提高学生的职业兴趣,这对目前高校的职业教育和指导具有重要启示。高校必须转变观念,构建以自我效能为核心的职业培训和教育体制,开辟新的职业培训途径,提高大学生的职业自我效能。从上述理论和研究来说,在学校环境中,首先要为学生创建感兴趣的职业实习模式,让他们能够对教师职业发生兴趣,以促进他们对教师职业的选择和热爱;增强职业训练经历中的自我效能感,产生对教师这一职业的志愿投入。同时,探索过程的成功也会让他们产生对职业的一种过程认同。同时,免费师范生也应从政策的层面理解政府对他们从事教育事业的一种期待,努力学习教育理论知识,锻炼教育教学中的技能和素养,为他们所从事的教育工作做好铺垫。

及早地养成良好的职业技能,增加学生的职业能力水平,也将会让他们在后面的从业生涯中,避免因职业成就感差而产生的职业倦怠。除了核心的技能,作为教师,还应该具有爱心、责任心、上进心等。这在一些学校的新教师面试时会被考核到。因为学校人事部门会认为缺乏这些爱的品质和师德品质的老师,一定不会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也就很难胜任这一份工作。

(三)教育学生做好职业规划

免费师范生的教师职业价值观更多地面向外在因素,而对内在因素的价值认同略低,总体上认同教师职业的奉献性、辛苦性、低收入性。本研究调查数据也表明,免费师范生对从事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意向不是很强烈,这可能与他们对未来就业环境的担心有一定的关系。这样的结果需要关注。高校要引导学生提前做好教育职业的规划,而不是提前进入到心理职业倦怠过程。强调“自主发展”不仅要帮助他们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明确自身的职业发展目标和发展方向,以及通过何种途径实现发展目标;还要提高教师的自主发展能力,避免他们对职业的一种倦怠。有些学生选择攻读免费师范生,可能是因为一些不得已的因素,例如家庭经济贫困、父母的影响、教师职业的稳定性等,是一种被动的选择。但如果自己的学业因此而被动前行的话,一定不会认真地投入到学习中去,而会受到社会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自己对教师职业的选择而不是那么积极主动热情地投入,那这种选择一定会在学业追求时难以主动。

另外高校在评价的时候,要学会对免费师范生进行一种更合理的评价,趋向于他们职业发展的评价。当前的评价更多是从学业成绩方面。较难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以奖惩为目的的评价方式转变为以促免费师范生向教师职业发展为目的的发展性评价,是当前所有高校应该关注,和探求的。发展性评价以促进他们发展为目的,承认和关注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使他们真正实现专业成长。

[1]于海波,张大均,张进辅.高校师生职业价值观研究的初步构想[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27):61-66.

[2]陈静,李卫东.大学生职业价值观、自我效能感和就业能力的关系研究[J].高教探索,2011(05):106-110.

[3]张娜,申继亮,张志审.

[4]朱琦.试论当代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及其影响[J].教育与职业,2008(05):174-176.

[5]胥兴春.教师工作价值观及其影响效应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33-65.

[6]蔡静.国内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研究进展[J].职业技术教育,2008(04).

[7]丁蕾.大学生职业价值观与职业生涯辅导研究[J].江苏高教,2012(04):100-101.

[8]曹瑞.山东省高师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性别差异性的研究[J].德州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02).

猜你喜欢
教师职业师范生免费
高技能人才背景下技工院校教师职业能力大赛成果转化研究
“寻访身边的好老师”
教师职业认同研究综述
该不该免费送货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略论师范生儿童文学核心素养
2018年公费师范生招生专业及计划数
免费开放
教师职业认同文献综述
关于中小学音乐教师职业素养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