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京京 李名梁
职业教育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实用性技术人才,是提高我国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但目前职业教育吸引力不足成为影响职业教育发挥其作用的制约因素。针对其吸引力不足的现状,从已查阅文献上看,目前国内学者关于提升职业教育吸引力的对策研究较多,提出了相应的驱动吸引力提升对策,但缺乏对职业教育吸引力评价体系研究。本文以影响职业教育吸引力提升的利益相关者因素为基点,借鉴平衡计分卡思想构建一个较系统的职业教育吸引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对评价指标赋予权重,旨在通过科学的评价体系审视职教吸引力发展现状和问题,做出针对性改善来达到提升职业教育吸引力的目的。
职业教育作为我国教育的四大板块之一,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缺乏吸引力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和壮大的瓶颈。2010年国家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称纲要),《纲要》中明确将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列为重要议题。《纲要》提出后,专家学者进行了广泛的研究,目前我国对职业教育吸引力主要关注点在职业教育吸引力的内涵、影响因素、提升吸引力对策等方面,关于职业教育吸引力方面的评价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忽视了对吸引力提升过程的监督控制层面,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职业教育吸引力的提升。
评价是管理学控制职能的有效实施手段,科学的评价体系是控制职能能够有效实现的重要保障。评价体系是教育评价对象的本质和特征的集中反映[1]。职业教育吸引力评价是对职业教育吸引力本质和特征的集中表征,是对职业教育的现状及利益相关者对职业教育选择意向所作的价值判断,是对职业教育“接受——输出”行为的一种绩效衡量,同时也是职业教育吸引力提升的宏观运行和微观过程的信息反馈和调整的纠偏机制。它是促进职业教育吸引力提升的有效管理手段,起着导向、激励、诊断、调控、反馈、发展的多重作用。合理的评价体系能够衡量职业教育吸引力发展的水平,监测其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为职业教育院校提供吸引力提升的有效反馈信息,是提升职业教育吸引力的重要保障措施。因此,研究构建职业教育吸引力评价体系具有实践意义。另一方面,构建相应的评价体系,并探讨评价提升职业教育吸引力开展的力度,不仅便于院校之间的比较,形成一种互相促进的提升氛围,而且更有助于职业院校发现目前教育中存在的不足与缺陷,以加大吸引力提升的力度,推广典型,为实现吸引力提升提供理论指导,因而又具有理论意义。
1.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能较形象地描述职业教育吸引力的主要特征;定量评价可通过定量的方法确定单个指标值,运用数学运算的方式给出整个系统的科学状态,科学判定职业教育吸引力的发展现状、影响大小、扩展趋势等数量关系,从而帮助我们更全面、更精确、更深刻地把握职业教育吸引力的质的规定性,使职业教育吸引力的提升针对性更强。因此,应该把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二者结合起来,使职业教育吸引力评价工作高效而科学地展开。
2.以形成性评价方法为主。过程性评价也称形成性评价,职业教育吸引力评价采用形成性评价方法,强调对职业教育吸引力发展过程的评价,注重动态监控,为正在进行的职业教育活动提供反馈信息,便于管理者对管理过程进行监控,做出局部改善或彻底改变的决策,实现过程再造、优化,以及过程间的集成,进而不断提升职业教育吸引力。
1.目标性与科学性相结合原则。建立职业教育吸引力评价体系是为了指导职业教育吸引力提升的实践工作,应以有效促进职业教育吸引力的实施、能培养出符合国家要求与社会进步要求的技能人才为目标。评价体系结构的拟定、指标的取舍都要有科学的依据,指标的设计应尽量使所有指标形成有机整体、全面反映职业教育吸引力各个方面的指标系统,便于对职业教育吸引力现状进行测定。
2.理论性与操作性相结合原则。评价体系要明确揭示和反映职业教育吸引力提升实践的基本内涵和工作规律,体现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的理论性要求。指标的设计要求概念明确、定义清晰,便于采集数据与收集情况,便于职业教育利益相关者的操作与运行。
3.动态调整性原则。职业教育吸引力总是处于动态发展变化之中,指标体系也应该随系统的发展演化做出适当的滚动式调整,即指标体系应具备一定的可更新性。影响职业教育吸引力提升的因素不断发展变化,其评价指标体系也应随之作调整,使指标体系针对性更强,评价结果可信度更高。
弗里曼认为“利益相关者就是能够影响一个组织目标的实现或者受到一个组织实现其目标过程影响的所有个体和群体。Clarkson(1995)认为利益相关者是指在企业的过去、现在和将来拥有要求所有权、权利和利益的个人或团体。李名梁等学者已将利益相关者理论引入到职业教育领域,为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提供一种新的视角与思路。他认为,职业教育利益相关者主要分为两个层次,即核心层和外延层。核心层主要是指职业教育院校,包括教师、学生、职业院校管理者等;外延层主要包括政府、企业、媒体、职业教育联合会及第三方独立机构等[2]。职业教育吸引力的提升是利益相关者协同整合的结果。不同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不同,其价值预期、利益偏好和行为方式直接影响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本文以李名梁等学者提出的职业教育利益相关者角色认定为出发点,以职业教育吸引力提升制约因素为关注点,借鉴平衡计分卡思想构建职业教育吸引力评价体系。
平衡计分卡(Balanced Scorecard BSC)由卡普兰(Kaplan)和诺顿(Norton)于 1992 年提出,又叫做“未来的组织绩效衡量方法”,新的衡量系统围绕着四个层面:财务、客户、内部流程、学习与成长。平衡计分卡以组织的战略和远景为核心,分别从财务、客户、内部经营过程(内部流程)、学习与成长四个层面分解组织的战略和远景。其中财务是对现有业绩的评估,客户、内部经营过程和学习与成长是用来驱动未来业绩的评估,这四个层面和一个核心构成了平衡计分卡的基本框架。主要功能在于从组织内部过程和外部产出之间的循环中实现平衡,从而实现对于组织绩效持续性的,稳定性的改善,实现组织目标。卡普兰和诺顿(1996)曾指出:如果用平衡计分卡改善非营利组织的绩效可以获得更大的效益。为此,他们专门修订了营利组织平衡计分卡,使之适用于非营利组织。修订后的非营利组织平衡计分卡分为服务价值、提供服务的成本、权威机构的支持、学习与成长、内部过程等5个维度[3]。
正如平衡计分卡创建者卡普兰和诺顿提出的重要原则:对应于不同的组织环境,根据现实条件,平衡计分卡可以突破已有的维度[4]。根据这一原则,将利益相关者的目标和职业教育的使命结合起来,在阅读大量相关文献和专家访谈的基础上,我们借鉴平衡计分卡思想得出的职业教育吸引力评价模式是由提升职业教育吸引力为战略目标,服务价值、财务、内部过程、可持续发展和职业教育文化认同五个维度组成。平衡是平衡计分卡的关键,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成为其吸引力提升的突出因素,所以借鉴平衡计分卡思想的职业教育吸引力模式能够将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通过职业教育吸引力评价体系表现出来,平衡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复杂微妙关系,并通过职业教育吸引力评价体系保证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的实现,进而达到持续提升职业教育吸引力的目的。这五个驱动因素之间存在的因果关系如图1所示。
图1 职业教育吸引力评价体系模式
基于上述五元结构的职业教育吸引力评价模式,结合职业教育吸引力自身的本质特征和特殊要求以及影响职业教育吸引力提升的因素,根据德尔菲法向20所职业院校的40位专家征询意见,设计出衡量职业教育吸引力的二级指标,构建出科学合理的五元结构职业教育吸引力评价指标体系,以衡量职业教育吸引力发展的现状,监测其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为提升职业教育吸引力决策提供信息,为职业教育吸引力的提升提供有效的管理工具。以下是维度和关键指标的说明。
1.服务价值维度。服务价值维度是职业教育达成使命、实现愿景的核心驱动维度。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职业教育要获得吸引力的提升,服务价值是决定性因素。可以说,利益相关者对职业教育认可、给予美誉并进而支持的根本动力在于职业教育所提供服务的价值。职业教育的服务价值体现在其向利益相关者体提供服务时利益相关者群体对职业教育的服务质量、效益、效率的总体评价。所以本维度主要评价职业教育为利益相关者创造价值的能力及其社会影响,包括学校教学质量、企业满意度、毕业生就业率、与同类学校相比,专升本比例、社会影响度这5个关键评价指标。本维度可参考使用以下二级绩效评价指标:
(1)学校教学质量:学生考试成绩、职业技能大赛证书的获得数量;毕业生胜任企业工作需要的实践能力。
(2)企业满意度:评价指标主要体现职业学校是否培养出符合企业需求的实用人才。我们通过企业与职业学校合作的项目数、参与课程设置频次、校企合作范围来衡量企业的满意度,体现职业教育对企业的价值。
(3)毕业生就业率:毕业生就业人数与毕业生总人数的比率。
(4)专升本比例:升本人数与毕业生总数的比率。
(5)社会影响度:社会各界对职业学校毕业生的反映情况等。
2.财务维度。职业院校运营所需要的资金大部分来源于政府预算拨款,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教育经费紧缺成为制约教育发展的经济因素,教育经费渠道多元化成为一种趋势,例如争取学费收入、校企合作的企业资金投入以及社会捐赠。财务利益相关者包括政府、企业、家长、社会公众。作为利益相关者有权获知职业院校的财务信息,政府最关心的是职业教育对促进经济发展所发挥的作用,政府希望财政支出获得最大收益,政府将评价结果与资源分配结合,建立相应的职业院校拨款方式。企业、家长、社会公众更关注其所投入资金的使用方向和效率,明确了资金的使用作为其后续支持的动力。如何从政府、企业、社会公众获得充足的资金成为提升职业教育吸引力的重要影响因素。建立合理的财务衡量指标有利于有效监督资金使用过程从而获得更多的资金支持,进而有利于职业院校财政运作机制的完善,增强职业院校的经济实力,从而为提升职业教育吸引力做强有力的经济支持。为此我们在指标设置时主要从资金的来源和去向两方面来反映职业院校的财务状况,所以本维度设计的指标包括资产负债率、年收入增长率、事业性支出年增长率年收入增长率、经费收入与支出比率、发展性支出占总支出比率。评价标准如下:
(1)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
(2)年收入增长率:当年收入总额/上年收入总额
(3)事业性支出年增长率年收入增长率:当年事业支出增长额/上年事业支出额×100%
(4)经费收入与支出比率:经费收入/经费支出×100%
(5)发展性支出占总支出比率:基本建设支出+重点学科建设支出+设备支出/总支出×100%
3.内部过程维度。平衡计分卡的内部过程维度目标是解决“我们的优势是什么?”和“要使我们的股东和顾客满意,我们需要在哪些业务流程和内部运营上超越他人?”平衡计分卡方法认为,所有顾客的满意度和财务目标的实现,主要归功于公司内部运营的高效和有序。现代教育理论认为职业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服务行业,提供的是一种教育服务。职业院校的“生产过程”是培养符合企业和社会需要的合格学生和为社会提供人力资源储备,职业院校在制定内部业务流程时,其着力点应是如何为师生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为学生、学者、学校及社会创造最大的财富。从职业院校的着力点出发来制定评价指标,皆在促进教学质量和行政人员工作效率的提高。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决定职业院校培养人才的质量,人才质量是职业院校无形的品牌,决定着对国家、企业、社会的吸引力。行政人员的工作效率影响到整个职业院校的全面发展现状。利益相关者的需求都要通过内部过程来实现,制定衡量行政人员的评价指标,不仅有利于对行政人员进行绩效考核,提高工作效率,而且能够全方位地满足利益相关者的诉求从而提升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学生希望通过职业教育获得能够生存发展的职业技能、人际交往能力;企业希望职业院校能够按照企业的生产需求培养出合格人才,希望毕业生与企业岗位需求实现“零对接”。
(1)本维度的设置目标在于对那些能够推动服务价值提高的学生满意度、课程的社会适应性、教师忠诚度、内部流程效率进行评价。
(2)学生满意度:指学生对学校提供的学习环境、学习课程、就业指导的满意情况。
(3)课程的社会适应性:主要用学校的课程中与社会需要的紧密连接的数量来衡量。
(4)教师忠诚度:三年内任课教师的离岗率。
内部流程效率:是指职业院校教学计划、章程、教学管理的实施速度。
4.可持续发展维度。目标是解决“我们如何提高自己的能力?”和“为实现财务目标和客户需要、内部运营,我们需要具备什么样的技能和知识?即是给我们指出继续提高并创造价值的动力源在哪里?”职业院校生存发展的关键是人员队伍建设,而人员队伍建设的核心是注重教学、实践能力培训、管理队伍建设及校园硬件设备。因此,职业教育吸引力指标体系设置需要覆盖教学、实践能力培训和管理各个方面才能达到准确提升人员数量和质量方面的要求。可持续发展所提供的人力资源素质在相当程度上决定着服务价值提升的空间,也就是说,决定着职业教育吸引力的大小。职业教育产品形态的无形性决定了人力资源的特别重要性,本维度指标从影响职业教育吸引力的提升的奠基性因素入手来设置,分为教学提升、实践能力培训、管理实践、校园硬件设备等4个关键评价指标。教学提升指标层主要从教师的学习与成长方面衡量,如人才引进率、教师培训率、教师教授率;实践能力培训层主要从培训实践能力的课时、有实践经历教师的人数、实践能力教学设备来衡量;管理实践则从教师满意度、创造优良校园文化、提升学校知识管理水平方面进行测量。校园的硬件设备:这是职业学校正常教学的基础、前提和外在保障,评价指标主要包括实训基地数、教学仪器的先进性、图书资料生均占有数和实验设施的完善程度。
5.职业教育文化认同维度。石伟平等人认为:我国职业教育吸引力不强是由多方因素影响造成的,其中“文化惯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子[5]。“官本位”和“学而优则仕”的传统文化是导致人们鄙视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原因,对人们选择学校类型和职业类型构成了极强的思维定势,影响教育吸引力的提升。从民众的职业文化认同入手来衡量职业教育吸引力的现状,通过评价发现其存在的问题,从而不断努力以培养合乎时代精神的职业教育新理念以及合乎国情的职业教育文化。所以本维度从企业对职业院校毕业生的接受程度,职业教育管理者对职业教育事业发展的认同感,以及家长对职业教育认可程度,职业学校的教师对职业教育的自豪感、学生对职业教育的接受程度[6]进行评价。
企业对职业院校毕业生的接受程度指标可分为学历门槛的设置高低、企业晋升制度;职业教育管理者对教育事业发展发的认同感从教学管理计划的实施效果来衡量;教师的认同感从课程创新数量来衡量、学生对职业教育文化的认同可以从高分数学生录取率、初、高中毕业生自愿选择职业教育的比例;家长对职业教育的文化认可程度指标可以从高学历父母选择职业院校的比例、家长对职业教育持乐观态度的人数来衡量。
五元结构的绩效评价体系设计给出了职业教育吸引力评价的维度和指标,为了使这些维度和指标能够科学、量化的反应评价效果,运用层次分析法来确定职业教育吸引力评价指标的权重。鉴于近些年层次分析法已被成熟应用,其计算过程省略。本文通过征询相关专家意见并根据指标体系的层次结构,采用1-9标度法逐层确定因素间相对重要性的数值建立了7个判断矩阵,并分别计算出各矩阵的最大特征根λ和相应的排序向量,通过一致性检验,最后得到各级指标的权重及层次单排序、层次总排序,结果见表1。
通过以上对职业教育吸引力体系及其权重的研究,我们发现最终确定的平衡记分卡体系服务价值维度、财务维度、内部过程维度、可持续发展维度、职业教育文化认同维度这五个维度的权重分别为 0.4856、0.0757、0.2512、0.1412、0.0461,其中服务价值维度和可持续发展维度权重最高,而在服务价值维度和可持续发展维度中学校教学质量、企业满意度和教学提升、管理实践所占权重相对较大,这充分说明他们是影响职业教育吸引力的提升关键因素。这为职业教育吸引力的提升确定了战略方向,指明了道路。内部过程、财务、职业教育文化认同维度的内部指标的最高权重为学生满意度、资产负债率、家长对职业教育的认可程度三个因素。影响职业教育吸引力提升的因素错综复杂,我们通过职业教育吸引力评价指标体系可以进行科学性、系统性的借鉴,通过指标权重的了解,可以帮助职业院校掌握提升职业教育吸引力的优先度选择,能够使提升职业教育吸引力的策略有重点。本文的目的在于为职业院校系统地构建一套科学的吸引力提升评价指标体系提供有益的指引。
表1 各指标权重计算结果
职业教育吸引力评价不是为了简单的评价结果,而是要运用评价结果做到有针对性的提升职业教育吸引力。通过上述职业教育吸引力评价体系,针对影响职业教育吸引力的关键因素,给出如下提升职业教育吸引力的建议:
1.学校教学质量是影响服务价值实现的关键因素。在教学过程质量控制方面,应将内适性(院校的发展)、外适性(社会、行业和企业发展需要)、个适性(教师和学生的个体特征)有机结合在一起,对教学的各个阶段和各个环节进行质量控制。其中,实践教学环节的质量控制最为重要,应逐步引入国家、行业标准,企业规范,同时应与职业技能鉴定接轨,制定一系列与职业工作过程相适应的实践教学大纲、评价标准和考核办法等。
2.在教学质量评价、反馈和补救质量控制方面,学校应以持续改进为核心,建立多元评价主体;建立信息畅通和及时的教学信息和行业、企业与毕业生的信息反馈机制,并通过各种形式将信息公开,使监督社会化;同时,制定完善的教育服务补救策略,积极鼓励和引导不满的利益相关者向学校投诉,并尽快解决利益相关者的问题。
3.提高职业教育教师素质,丰富职业教育教师视野。在职业教育这个无形组织中,作为学生与企业的中间桥梁,教师无疑是职业教育吸引力的最直接也是最大的推动者。职业教育教师必须密切与企业的联系,加强实践修养,在促进自身实践水平提高的同时,使学生更能够高效地融入到社会实践的检验中[7]。
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和技术性的本质属性决定了其与行业、企业息息相关。培养出符合企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是提高企业满意度的关键。因此,要紧密联系行业企业,厂校合作,不断改善实训、实习基地条件;积极探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模式,由学校提供场地和管理,企业提供设备、技术和师资支持,以企业为主组织实训;加强和推进校外顶岗实习力度,使校内生产性实训、校外顶岗实习比例逐步加大,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虚拟工厂、虚拟车间、虚拟工艺、虚拟实验。
职业学校可以与社会媒体和政府合作,大力宣传职业教育的发展理念和成就。建立媒体运用机制,发挥其舆论导向作用。应积极运用多种媒体介绍、宣传职业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的地位,以及人力强国建设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并大力宣传技术技能型人才在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以及经济建设中的角色作用,改变职业教育在人们心中是“最底层教育”的看法。第一,设立新闻发言人制度,积极向社会公告职业教育的政策、措施、行为、结果等。第二,完善新闻发布会与媒体见面会制度,当职业院校发生相关危机事件时,应以开放的态度,积极应对媒体采访,使公众了解到职业院校的正面态度。第三,利用多元化的信息发布渠道,使职业教育信息发布公开化、公正化[8]。政府与大众媒体共同大力宣传职业教育的重大意义,让人们意识到技能型人才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树立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观和职业教育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素质教育观。大力聘用高技能型人才,建立对优秀技能型人才进行表彰的规章制度,加强社会对职业教育和职业学校毕业生能力的了解和认可。
[1]薛朝晖,贺亚芹.高职教育工学结合教学模式评价体系刍议[J].职业技术教育,2011(20):41-44.
[2]李名梁,高磊.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的职业教育吸引力研究[J].职教通讯,2011(07):25-29.
[3]FLAK L S,DERTZ W.Stakeholder theory and balanced scorecard to improve IS strategy development in public sector[C]//Proceedings of the 28th Seminar on Information Systems Research,Scandinavia,Kristiansand,Nor-way:Agder University College,2005.
[4]曾韶华.非营利组织的绩效评价体系研究[J].技术经济,2008(05).
[5]石伟平,唐智彬.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问题与对策[J].教育发展研究,2009(13):20 -24.
[6]傅梅珍.别总拿传统文化说事儿—职业教育缺乏吸引力的原因与对策研究[J].江苏教育,2011(06).
[7][8]李名梁.利益相关者视域下职业教育吸引力提升对策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2(0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