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林高校毕业生心理调查与分析——以云南农业大学为例

2013-09-06 09:43白晶晶彭尔瑞张刘东王莘张甸平
关键词:农林毕业生心理

白晶晶,彭尔瑞,张刘东,王莘,张甸平

(云南农业大学 水利水电与建筑学院,云南 昆明650201)

近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日益增多,2010年普通高校毕业生575.42万人,比上年增加44.32万人,增长8.34%。[1]随着毕业生数量的与日俱增,他们面临的就业压力也不断增加。近年来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严重性逐渐为人们所关注,特别是即将毕业的大学生,由于面临人生的重要转折点,在经历就业实习、求职的过程中,会导致明显的心理波动,比低年级大学生更容易触发心理卫生问题,国内很多研究者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问题开展了研究。[2~4]毕业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在农林高校表现更加突出,但相关研究较少。为了准确把握农林高校毕业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本研究对云南省云南农业大学的毕业生进行了抽样调研,以调查问卷和个别访谈的形式进行,以期为农林高校毕业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一、调查研究与设计

此次调查针对即将毕业的农林高校大学生群体择业阶段的心理特点进行关注和研究。调查问卷设计包括就业心理状态、就业压力因素及处理方式、就业观念、大学生对自身认识和对大学生活的看法,从分析毕业生当前心理情况和处理方式入手,同时深入分析形成当前心理状态的主观和客观因素,为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提供基础依据。

(一)调查对象

此次调查采取随机抽样方式,云南农业大学2012届本科毕业生共有2713人,其中男生1666人,女生1047人,本次调查抽取样本为总体中的408名本科毕业生,其中男生283人,女生125人,样本随机抽取尽量具有求职体验过程或实习经历,使该样本能较好地反映农林高校毕业生走向社会这个过渡阶段的心理特点。

(二)调查方式

此次调查选择的方式是随机抽样问卷调查和个别走访谈话,问卷主要涉及毕业生就业心理状态、就业压力、就业观念等反映毕业生就业心理的问题。本次调查问卷发放408份,回收368份,回收率达90.2%,通过分类统计、对比分析,形成研究成果。个别走访谈话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采取针对性的深入访谈,深入探析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和建议。

二、结果与分析

问卷结果分析从现状分析和原因探讨两方面进行,现状分析包括调查样本就业心理的状态、形成就业压力的因素和处理压力的方式。原因探讨包括样本就业观念的分析、大学生对自身能力的评价和对大学生活的看法。

(一)毕业生就业心理状态

调查问卷显示,分别有85.6%和87.5%的被调查者对就业和前途表示担忧 (见表1),同时,有62.2%的被调查者感到就业形势严峻(见表2)。表明大部分毕业生对就业形势的看法并不乐观,学生普遍对就业产生了焦虑情绪。

表1 毕业生心理压力状况

表2 对就业形势的看法

(二)就业压力因素及处理方式

面对 “就业形势、家庭、情感、自身能力等”诸多压力因素,67.9%的毕业生认为压力来自 “就业形势”,为最主要压力因素;而选择“家庭”和 “周围环境”的同学分别为31.8%和33.7%;另有35.3%和13.9%的毕业生分别选择 “自身能力”和 “情感”(见表3)。结果显示与主观因素 (情感、自身能力)相比,毕业生的压力更多的来自于客观因素 (就业形势、家庭、周围环境)。

在压力的处理方式方面,147人选择 “向知心朋友诉说”,135人选择 “做其他事情转移”,55人选择 “找家人诉说”,32人选择 “求助老师”,分别占39.9%、36.7%、14.9%和8.7%,值得注意的是其中有20.1%的毕业生面临压力时选择 “憋在心里不说”(见表4)。结果显示毕业生在压力的处理方面,相对于家人和老师,更倾向于求助同龄人;并有超过1/3的同学选择了转移注意力的方式;而选择将压力积在心里的毕业生占到了20.1%,这类同学最容易出现心理问题,也是最需要学校和家庭给予心理帮扶的对象。

表3 就业压力因素

表4 处理压力的方式

(三)毕业生就业观念

调查显示,在毕业去向上,有76.1%的同学选择求职 (见表5)。而在就业取向方面,选择 “兴趣”作为就业首要考虑因素的毕业生最多,占到了48.6%;同时有31.8%的人在就业时最注重 “专业对口”;而选择 “高工资”的同学占18.8% (见表6)。

在理想工作单位方面,选择 “行政事业单位”和 “大型国企”的同学分别占43.8%和37.2%,而选择 “民企”、“外企”和 “创业”的毕业生加起来才占16.6% (见表7)。

以上这些数据表明,毕业后需要马上就业的同学占多数,以兴趣或专业对口作为就业时重要考虑因素的同学占多数,也有部分毕业生更注重工作酬劳;在单位选择上,同学们更喜欢行政事业和大型国企这些相对稳定的单位,对民企、外企和创业这些相对风险大的去向不很青睐。

表5 毕业生的去向

表6 就业取向

表7 就业去向

(四)毕业生对自身的认识

本次调查发现,52.2%的毕业生认为 “重视自身能力的培养提高”是解决就业问题的有效方法,并有28.8%的人意识到应该 “调整个人心态,降低择业标准”。在自身能力方面,将近一半的同学感到 “实践经验”和 “专业技术”不足是就业的主要障碍;另有1/3左右的毕业生认为“外语”、“考试技能证书”和 “自我表达能力”是制约就业的主要因素。

从上述的数据中可以看出,这些大学生对自身的认识较为全面,自我概念清晰,将成功归因于自身,是较为成熟的内控者,具有较高的成就动机。[2]

表8 解决就业问题的有效方法

表9 就业中自身相关的主要障碍

(五)毕业生对大学生活的看法

调查结果显示认为大学生活过得 “充实”、“有趣”的同学占51.4%;而认为自己的大学生活 “无所事事”和 “无聊压力大”的占48.9%。至于无聊的原因,大部分同学 (占42.9%)认为原因来自 “自身”。学生没有从大一开始就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没有明确的目标和规划,自主的大学生活容易让没有目标的同学产生惰性,导致无聊情绪的产生。

表10 毕业生对四年大学生活的看法

表11 负面因素产生的来源

三、对策建议

通过此次调查分析,我们提出以下一些解决或减轻农林高校毕业生心理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一)社会各界要共同关注高校毕业生就业环境

通过调查分析可以看出,农林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受就业形势影响比较大,而由于就业单位性质不同而造成的稳定性、待遇等的巨大差异,也是造成毕业生互相攀比、心理失衡的主要原因。而由于就业制度改革尚处在继续深化之中,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机制还不健全,如就业制度改革不配套、供需信息不畅、就业公正性不够等。这些导致大学生就业心理上的很多误区,对大学生的就业和就业心理也产生了巨大冲击。[3]

有研究表明:社会支持的水平部分决定了就业的可能性,只要增加社会支持就会提高职业获得的可能性。[4]因此,社会要努力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就业环境,尽可能地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并尽快完善和规范毕业生就业市场,加快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公正、平等的竞争机制,这是社会对大学生就业的最有力支持。

(二)高校要加强就业指导与心理帮扶

首先,农林高校要教育大学生更新职业价值观念,坚持正确的职业价值取向,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确定恰当的职业期望值。[5]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与评价自我,确立正确的职业价值目标。

其次,要在学生的日常教育中着意培养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可以通过组织各种文体、竞技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坚强意志,对少数自制能力差、沉迷网络等特殊情况的学生,可以组织他们参加心理训练或者团队辅导等,来提高其心理素质。考虑到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加大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影响了其心理健康状况,应密切关注毕业生心理状态,加强就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使其能正确处理和对待择业和就业过程中的问题,科学分析就业形势,适当降低就业期望值,主动适应就业市场的变化,抓住就业机会。[6]

注重学生自身能力的培养。辅导员在组织日常的学生活动中,要着意培养学生的实践以及创新能力,这样不仅补上了就业时学生感觉实践能力不足的短板,更为他们日后的职业生涯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比如组织学生参加国家、省级的数学建模比赛、结构模型大赛,指导学生申请各类的创新创业基金等,并积极开展各种职业技能竞赛,通过模拟招聘会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就业技巧,为学生搭建各种平台,从而让他们得到锻炼,提高能力。

重视从大一开始进行职业生涯辅导,使职业生涯教育贯穿于大学教育全过程。[7]只有及早确立人生奋斗的方向,才能有为之奋斗的动力。要在新生入学教育中,注重对学生进行专业启蒙教育,让同学们对今后自己所学专业以及发展方向等有明确的认识。而高校教师则应在专业教育的基础上,利用与学生接触的机会,使学生及早树立对自己进行规划的意识,并在日后的四年学习生涯中一步一步修正落实。

(三)毕业生要加强自身各方面素质的提高

现代社会的竞争实质上是综合素质的竞争。许多用人单位不但需要大学生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全面的知识结构,更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和创新的精神。[8]要把握就业的主动权,在大学生涯中,大学生要提早作好职业规划,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夯实专业基础,培养动手能力,还要利用学校提供的各种机会,比如参加社团活动、课题小组、社会实践、实习以及担任学生干部等,锻炼、磨砺、充实自己,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打造 “就业核心竞争力”,增加自己在就业时的筹码。[9]

而毕业生在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时,也要学会自我调适,保持乐观心态。客观冷静地认识社会和评价自己,适当调整就业期望值,克服盲从心理,增强自信心,学会自我欣赏与接纳,提高承受能力,培养广泛的兴趣,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10]从而为自己的就业之路增添一份从容。

[1]教育部.2010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J].中国地质教育,2011(3):93-96.

[2]韩艳春.大学生就业择业心理调查分析 [J].出国与就业,2010(20):57-58.

[3]彭昱,杜丽岩.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成因及其对策 [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1):126-128.

[4]励骅.心理资本视域中的大学生就业心理辅导 [J].中国高教研究,2010(3):73-74.

[5]蒋阳飞.和谐视野下的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构建思考 [J].中国成人教育,2011(3):22-24.

[6]杨秀兰.金融危机对医学研究生就业与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 [J].思想教育研究,2010(3):78-81.

[7]王国辉.日本大学从就业指导向职业生涯教育转型探析 [J].教育科学,2009(6):82-88.

[8]黎大志,姜新生.困境与出路: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理性思考 [J].现代大学教育,2009(5):77-80.

[9]朱新秤.大学生就业能力心理结构探析 [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9(3):85-88.

[10]杨志坚,王润孝.高校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及调适 [J].中国高等教育,2011(9):41-43.

猜你喜欢
农林毕业生心理
信阳农林学院作品精选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天津农林科技》征稿启事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心理感受
《天津农林科技》稿约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AC311A加装农林喷洒设备首飞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