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秋玲
摘要:初中化学的新课改,是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突破口.化学学科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已经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这就要求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全面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为他们今后能更好地学用化学、发展化学和创造化学发挥教育启蒙作用,为其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激发兴趣;优化记忆;重视实验;发展评价;化学科学素养
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是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其化学素养可包括为:了解化学科学、形成信息素养、初步学会实验探究、解决简单化学问题、形成化学科学价值观.在化学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化学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优化课堂教学,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突出趣味性、全体性、全面性、探究性、过程性、实践性,让学生直接感受和体验,探究和发现,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发展学生的科学能力,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一、激发兴趣,形成学生化学科学素养
对学生而言,学习兴趣是探求知识、培养习惯、增强信心和形成素养的动力源泉.心理学研究表明:初三学生的好奇心强,兴趣不稳定,容易转移.故在教学中需经常使用新鲜事物刺激学生,因为这样最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增强其学习兴趣,从而掌握该掌握的内容.因此,初三化学教师应当在认真传授学科知识的同时,从开始就应注重对化学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并因势利导,促使学生把兴趣逐步转化成乐趣、志趣,从而形成初步的化学科学素养.
1.做好实验,激发兴趣
实验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具有其他教学手段不可替代的作用.而教师的演示实验可以给学生主动、鲜明而深刻的印象,是最有效的直观教学方法之一.在做实验的过程中,我不介绍实验用品和步骤,先完成整个实验,加以魔术师的口吻“下面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了”.整个过程学生注意力被牢牢吸引住了,觉得很好奇“为什么会这样呢”.我再带着学生的好奇解释实验原理和过程,水到渠成既激发了学生兴趣,又使学生掌握了知识.为增强实验效果,我有时会对实验进行改良,如在演示分子运动实验中,我把酚酞试液分几处滴在条形纸片上,然后把纸片放入大试管中,在试管口放上沾有浓氨水的棉花团,这样不单现象直观、明显,又环保.另外,教学中除认真做好每一个大纲要求的演示实验外,我还会尽量补充一些简单易做,又能提高学生兴趣的实验,如为了更好理解“燃烧的条件”,我补充了烧不烂的手帕实验,加深了学生的印象.
2.互换角色,提高兴趣
平时叫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其他学生都特别认真听,试图找他的错来出他的丑.我以此受到一些启发:让学生听学生讲课比让学生听教师讲课应该会更认真些.我做了些尝试,选择一些比较容易理解的教材,指定某学生走上讲台,当一次小教师.如学习“二氧化碳用途和影响”、“燃烧和灭火”等内容时,给出几个思考题,教学生怎样抓住重点,怎样备课.有时,学生讲得不够清楚,其他学生和我就提出许多不懂或不理解的问题,讲课的学生为能在学生面前好好表现和让教师“听得明白”而绞尽脑汁,最后我再引导学生一起总结本课内容和及时肯定和表扬学生表现.学生对这样的方法感到特别新鲜,兴致很高,后来越来越多学生向我申请讲课的机会.
二、优化记忆,提高学生信息素养
随着化学教学的进行,记忆的内容越来越多,为了使学生在“分化点”不掉队,继续保持对化学学习的深厚兴趣,教师要及时帮助学生解决记忆问题.记忆是一种艰苦的脑力劳动过程,只凭集中注意力来记忆,所形成的记忆往往不能持久.只有既认识到记忆的重要意义,又对记忆内容感兴趣,记忆才会牢固.
1.传授方法,减轻负担
记忆的方法多种多样,对一些不便进行理解记忆,主要靠机械记忆的内容,采用对信息进行编码,提高对信息的加工程度.如编成口诀、顺口溜、韵语等帮助记忆.如,在讲水的电解时,为了让学生记住两极产生气体,我利用谐音记忆负氢(父亲),又如讲到地壳中排在前四位的元素(氧、硅、铝、铁)时,利用谐音记忆(即“养闺女贴”),学生听后笑弯了腰,在笑声中就轻轻松松的记住了知识,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气氛.再如,通过制氢气的反应引出“置换反应”概念时,我形象地解释为硫酸中的氢、硫、氧同坐在一条长凳上,由于锌的劲大(活动性强)与酸一接触就把氢挤走了.锌和氢交换了位置,使氢成为单质,这就是置换反应.学生感到形象,容易理解.我又及时复习学过的两类反应,讲清区别:“分解反应一变多,化合反应多变一,置换反应一换一”便于学生区分和掌握.上述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调动了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融洽了师生关系,大面积提高了教学质量.
2.化整为零,分散记忆
化学用语是学习必不可少的基础知识和化学工具,是教学中的重点,也是学生识记的难点.多年来一直采取化整为零,分散难点,最后总结再现方法进行教学,收到较好的效果.从绪言一开始,结合教材内容陆续出现元素符号或化学式,引导识记.然后通过随堂应用,小测、提问、默写竞赛等方式,使大部分学生都能较好地掌握.如,在讲到离子形成时,简单引出化合价,让学生先记忆化合价口诀.在以后课堂过程中采用背诵和写化学式不断强化,变相练习,每周学生互相出题自测、互改,教师不定时进行抽查.学生在这种重复再现的训练下,记忆内容又准确又牢固.
三、重视实验,培养学生科学探索精神
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有很多功能,特别是能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技能;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同时,也是科学探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因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应高度重视.在教学中要依据教学内容,调动学生参与化学实验探究等科学探究活动的积极性.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和反思与评价等的科学探究方法,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1.创造条件,增加机会
绝大多数学生对动手做实验很感兴趣,让学生亲自动手体验成功,从实验的成功之中感受到学习兴趣,为此,我常把一些简单的课堂演示实验让学生上台演示.如“往澄清石灰水中吹二氧化碳”、“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氧气”等实验,均让学生上台演示.每当这种时候,可以发现,学生兴奋得满脸通红,争着上台来演示,台下的学生兴趣盎然,比看教师做实验更仔细,一方面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另一方面点评台上学生的操作正确性, 这样做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启迪了学生思维.同时,教师应积极创造机会,让学生尽可能寻找身边的化学代用品,做一些课外探究实验,如,验证贝壳主要成分是CaCO3的实验,制作无壳鸡蛋实验.总之在化学教学中,巧妙的设计一些化学实验,创造条件让学生自己实践,对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大有裨益.
2.并进教学,培养能力
教师的演示实验固然能起到示范操作,培养实验技能的作用.但对于某些实验,学生往往由于看不清,印象浅,效果差.于是有计划地把一些演示实验和增加的一些实验改为学生实验,把教材中一些“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学生边做、边看、边想、边写来获得知识,经过分析、归纳总结使他们在丰富的感知基础上理解化学反应本质.例如,在学习酸的化学性质时,针对学生易犯的错误我设计了“对比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得到氧化铜可与酸反应,而铜不与酸反应的正确结论.这样的教学能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各种感官,从而引起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注意,积极思维和牢固记忆.在实验过程中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仪器、药品和实际操作,从而丰富了感性知识,培养了实验操作能力,调动起学习积极性.这样教学可以引导学生把记忆实验内容、实验现象、反应条件和化学用语等同实验的结论统一起来,从而提升学生能力.
四、发展评价,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价值观
对学生及学业成就的评价,应将学生科学素养的全面发展作为评价的根本宗旨,既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关注学生化学学习的结果,更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
初中化学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特别是课堂教学中,课堂教学设计时,既要考虑成绩中、上等学生,更要关注“差生”,要客观的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要给每个学生提供学习机会.对“差生”要投注更多的精力,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和评价标准寻找其“闪光点”.如,提问问题的难度不同、练习题的不同;实验等活动动手能力肯定等.要知道,每个学生都有学好化学的良好动机.教学中应及时鼓励和激励学生,让每个学生享受学习化学的乐趣,体验学习化学的成就感,发展其学习潜能.
总之,培养学生的化学科学素养,既要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激发学习兴趣,丰富科学知识,发展科学探究能力,也要加强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的教育,挖掘化学教学中的人文因素,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有机地结合起来,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社会观、价值观、道德观.只有将博大的人文精神和高尚的情操,创造精神与科学基础结合在一起,才能造就出时代需要的杰出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志刚.激发化学学习兴趣,提升化学科学素养 . 数理化教学与研究.考试周刊,2011(46).
[2]刘珏平,郑跃红.突出化学学科特色,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常州教育学院学报(综合版),2000(1).
[ 广东省东莞市望牛墩中学 (523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