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永恒
(韩山师范学院 财务处,广东 潮州 521041)
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日趋深入,高校参与市场经济活动的程度不断提高,高校融资渠道与管理模式的多元化,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也变得越来越复杂。新形势下,高校需要拥有一支职业道德高尚、业务能力极强的财会队伍以应对新变化,但从当前情况看,高校财会队伍还存在诸多问题,难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亟待改进与提升。
对于很多高校而言,其原有财会人员数量少,且大多年龄偏大、观念保守、知识陈旧。特别是近年来,随着高校规模逐年扩大,招生人数快速增加,财会人员数量也急剧增加,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引进的少数专业财会人员也因参加工作时间短、缺乏工作经验,一时难以开展工作;加之因教育部本科教育教学水平评估、高校实行岗位聘任制改革而引发高层次人才流动加快,随之而来的家属工作安排成为各高校的问题,于是许多高校将不少原来只从事过简单财务工作的高层次人才家属安排到学校财务部门,而这些财会人员的知识结构差、业务素质低,直接影响了高校财务工作的质量。以广东省某高校2012年财会队伍的人员组成情况为例(见表1),某高校在校学生16000人、教职工1341人,从总体上看该高校财会人员数量远低于国家规定的配比,学历和职称结构偏低,非会计专业学历和非会计系列职称人员多,整体队伍结构不合理,专业素质偏低。
表1 :某高校财会队伍人员组成结构
财务部门既是学校的职能管理部门,更是窗口服务部门。[1]110高校的基本建设经费,教学部门的教学经费、职能部门的业务经费及教师的科研经费,学生的活动经费都要经过财会人员的审核、记账,财会人员要面对全校各类人员,可以说财会工作关系着学校的经济命脉。然而许多高校教职工、学生反映财务报账难,财会人员服务意识淡薄,耐心不足,对人态度冷漠,更谈不上积极性、主动性,双方缺乏良性的沟通和信任,造成财务人员与教职工之间产生积怨。究其原因,从根本看,往往在于财会人员宗旨意识弱,未能充分认识自己的本职是为师生和教学科研服务,对自己的位置和心态摆不正,忙于应付具体事务而忽视服务质量,不能很好的为高校教学科研工作提供有效的服务。
一般高校财会人员工作时间参照政府部门行政人员,工作时间与教师不完全一致,部分财会人员上班迟到、下班早退现象较为严重,有时老师和学生在财务部门要等很久才能办理业务,且工作效率低,影响财务部门整体的工作形象。此外,我国高校财会工作人员目前还多是吃“大锅饭”,干多干少一个样,缺少激励机制,导致一些财务人员工作热情低,能少做就少做,反正不影响待遇,任凭老师站在台前多长时间,不会主动询问有什么业务需要处理;因为财会人员数量不足而导致高校财务工作岗位的聘用基本是终身制,缺乏岗位竞争压力,所以一些财会人员缺乏事业心、责任心和工作进取心,工作多处于消极被动状态。[2]74
随着高校招生与办学规模的扩大,高校财务工作量倍增,而且相比计划经济时代,其财务管理的难度和复杂性也日益提高,但高校财会人员大多不足,财会人员整体忙于具体的财会业务,连出差的时间都很少,更不用说在岗学习或脱产进修,因而其专业知识和技能难以得到及时更新和提升,对最新的财会政策的学习和理解不够,严重影响了其财会工作的质量及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部分高校财会人员安于现状、得过且过,自主学习的动机不强,不注重自身素养的提高,较少主动系统学习专业知识,也阻碍了自身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财会部门人员分工相对独立,而且人员数量少,基本上是“一个萝卜一个坑”,人员之间调配工作相当困难;加之长期养成自己干自己岗位工作的习惯,工作上越来越独立,“人情味”也越来越淡薄。本位思想强,在一些高校财务部门,如果有人因事请假无法坚持工作,很少有人会主动帮忙,缺乏团结协作精神和集体情怀。
高校是社会的组成部分之一,高校财会人员的工作也影响到贯彻党的基本教育方针、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责任,同时也是贯彻执行会计准则和国家财金纪律的重要环节。为此,高校财会人员在新形势下,必须加强思想政治理论学习,提高道德修养,更应具有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廉洁奉公的职业道德,还应具有踏踏实实工作、实事求是办事的工作作风,以及诚实守信和服务热情的服务态度。
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关系到每个教职员工的生存和发展,财会队伍作为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财会人员应该以主人翁的态度和高度的责任感对待自己的工作,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知识,做好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加快国有资产的良性循环,做一个真正的“理财专家”,为学校领导做出正确决策提供强有力的会计及财务管理支持。
随着高校规模的扩大和高校办学的市场化,办学资金来源渠道增多,办学资金的使用及管理也日趋复杂,高校财会部门对财会资金运行、财务预算、组织、执行、协调、控制及财务决算等各个环节的管理要求都在不断强化,要求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也越来越高,总的目标在于实现高校资金管理的平衡、有序、有效,这对财会人员需要具体的专业技能和素质要求也相应地越来越高。财会人员在具备财会基本专业技能的基础上还要求拥有更为宽广、合理的知识结构,具体应用型、复合型的整体素质,同时,还必须养成自主学习、不断自我超越的习惯及勇气,使得高校财务管理能够真正适应高校发展现实及未来发展的需要,实现高校及财会人员自身的双赢与可持续发展。
高校财会人员天天与各种财务数据、各种专项资金打交道,必须了解学校资金使用的整体计划和预算,对各类经费收支做出财务分析并及时反馈,为领导根据资金情况调整决策当好参谋;高校财会人员还需要与政府有关部门及企业等校外单位打交道,为最大程度保证学校利益,需要具备决策能力及谈判技巧,需要有良好的应变能力和沟通能力;财务工作涉及到资金,特别是关乎每个人的收入,因此,历来是一种较为敏感的工作,必须注意保密工作,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也不例外;高校内部组织结构日益庞大且日趋复杂,利益链条与关系越来越庞杂,对于不同的利益群体,财务管理人员应采取灵活的沟通技巧。[2]75由此可见,当今高校发展的实际决定了其所需要的财务管理人员应当是基础知识宽泛扎实、专业技能精通全面、管理经验较为丰富、发现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较为突出,并具备良好协调沟通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财会专业人才,其能力要求的核心是综合能力较强。
在传统的计划经济模式下,高校财会工作的基本职能主要集中在简单的记账、算账、报账、提供财务报表等基础核算上,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无需开拓创新。但是,自上世纪90年代末期以来,高校规模化扩张与市场改革同步迅猛发展,高校财务管理的管理职能被迅速强化起来,管理的核心职能在于实现高效率与高效益,因此,如何更好地开源节流、如何收支平衡有序、如何以短养长、如何费省效宏等应该成为高校财会工作围绕的主轴。显然,为达此目标,匹配高校财务管理职能由基础会计核算向管理会计的转换,高校财会人员必须要具备良好的适应能力。[3]
人才是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根据形势和政策发展的需要及高校财会管理的改革,高校需要通过定期招聘财会类人员加入财会队伍,特别是有财务工作经验的财会类高级人才,不断充实财会人员队伍,改善财会队伍的知识结构与年龄结构,实现高校财会队伍的年轻化、知识化和专业化,使高校财务队伍更具活力和创造力。
高校财会人员要理性认识财务管理的性质,正确对待财务岗位的重要性,找准自身的位置,调整好工作心态,抛弃拖沓懒散、推诿扯皮的工作作风,踏实认真、积极热忱地为高校师生及教学科研工作服务。为此,必须牢固树立为教学科研及师生员工服务的根本宗旨,做到位置与角色不颠倒,正确处理财务部门与其他部门的关系,既要有定位管理思维模式,更要有定位服务行为意识;既要服从于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又要为每一位师生员工提供优质的服务与咨询。[1]113力戒骄横,谦虚谨慎,对待工作认真仔细,对待教职工面带微笑、解答疑问耐心周到,不断改善服务态度,提高工作质量、效率与效益,提升财务人员队伍的整体形象。[4]
遵纪守法、遵章守规、恪尽职守是财会人员的基本职责,财务人员要有法律意识,富于责任感,自觉抵制不正之风,要忠于职守,秉公办事,廉洁自律。为此,必须强化高校财会人员职业道德的培训和养成,确保职业操守。
高校领导应强化岗位培训,重视对财会人员的业务培训,经常组织财会人员分批次到其他兄弟院校、职业培训机构进行轮训学习;同时在学校内部也应定期举办各种形式的业务交流,就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探讨;还要积极参加各种新会计制度、法规的培训,以便财会人员尽快运用新政策、新规定办理业务;鼓励财会人员参加各种职称考试,通过职称培训班的学习,形成一个良好的自主学习氛围,浓厚的学习风气,从而提高财会队伍的专业素养。
应强化高校财会管理人员的一专多能、促进全面发展。具体而言,要淡化岗位固化,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轮岗制度,使全体财会人员掌握多岗位职业技能,促使他们不断地学习,使他们的知识面、业务工作水平、工作能力在实践中得到拓宽、提高。[5]这样可以加强岗位人员的替代性和流动性,增强“人情味”,加强团结协作精神,不至于因别的人员有事请假时而耽误工作,这样既有利于锻炼财会队伍,提高财会人员的整体素质,又有利于防止财务人员长期在某一岗工作,因贪念滋生犯罪。[2]75
根据高校目前财会队伍的管理的现状,要改变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局面,必须完善考评机制,充分调动财务人员工作的积极性、自觉性和创造性。为此,要实行竞争上岗,加强岗位考核,制定岗位考核标准,定期对财会人员职业道德、业务能力、服务态度进行考核,把考核结果与奖惩结合起来。对考核优秀的财会人员给与奖励,给他们机会外出参加培训交流;对考核合格的财会人员给予口头表扬,激励他们不断努力,争取培训机会;对考核不合格的财会人员给予限期改正机会,如果下一次考核仍不合格,调离会计岗位,营造一个人人有压力,人人有动力,积极向上、勤奋好学的良性工作环境,培养一支高素质的财会队伍。[2]75
[1]张依群.新形势下高校财会队伍建设的对策思考[J].经济师,2010(7):110-113.
[2]祁守成.浅议新时期高校财会队伍建设[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0(6):74-75.
[3]王曙月,娄艳梅.浅谈加强高校财务队伍建设及对策[J].锦州医学院学报,1997(3):81-82.
[4]金侠鸾,李慧兰.公办高校财务队伍建设分析[J].科教文汇,2011(6):185-186.
[5]李文璐,刘艳华.高校财会队伍建设对策研究[J].经济师,2012(11):123-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