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基于数字化、多媒体和交互性的终身学习环境,为社区成员的继续教育和各类培训提供了契机和可能,为全面形成终身学习社会创造了条件。本文结合浙江省社区教育实际,对依托电大系统构建数字化终身学习平台的组织架构、基于数字化学习环境的社区教育模式创新体系进行了研究和探索。实践证明,依托电大构建数字化终身学习平台可有效提升传统社区教育功能,为社区居民的学习在终身学习体系的构建中找到了着陆点。
关键词:数字化;终身学习;社区教育;模式
作者简介:张吉先(1966-),男,浙江省社区教育指导中心、浙江广播电视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社区教育与远程教育的理论研究与实践。
课题项目:浙江省教育厅重点项目“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体系组织架构与创新机制的研究”(编号:Z200803768),主持人:张吉先。
中图分类号:G7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2)36-0040-04
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建设学习型社会,需要丰富灵活的学习资源、学习方式和方便快捷的服务,利用传统的教育手段和教学形式,已很难满足社区教育发展的需要。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广泛应用,为终身教育特别是社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许多新的可能性。基于数字化、多媒体和交互性的学习环境,与传统学习环境相比具有虚拟性、开放性、交互性、个性化等特点,为岗前、在岗和转岗人员的继续教育和各类培训提供了契机和可能,为教育薄弱地区、尤其是农村居民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条件,是降低教育成本、促进教育普及和教育公平的重要途径。因此,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数字化终身学习环境成为社区教育的发展方向。
一、基于数字化学习环境的社区教育组织架构
(一)数字化终身学习环境的有效载体
30多年的办学实践证明,中国广播电视大学由于其开放办学的理念,“统筹规划、分级办学、分级管理”的办学体制,天网(卫星系统)、地网(互联网和宽带专用网系统)、人网(中央、省、市、县四级电大的办学系统)“三网合一”的远程教育平台,分布式的教学模式,是终身教育的有效载体,电大在实施社区教育、构建数字化终身学习平台中具有独特的优势。
一是电大办学定位优势。电大面向地方、面向基层、面向农村、面向边远和民族地区的多层次、多功能、多类型的办学定位和办学功能十分突出,“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构建终身学习体系和提供教育公共服务”的三大定位以及在办学过程中体现出来的教育机会的公平性、教育过程的公正性以及平民化教育使命感,满足了社会各界各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在推进社区教育、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中已经并且必将做出更大贡献。
二是教学资源优势。社区教育要满足社区成员从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到休闲教育等多元化的教育需求,这就需要非常丰富的学习资源。尽管目前电大的教学资源还不能完全满足这些需求,但是电大多年来建设和开发的教学资源,包括附属于电大的燎原学校、电视中专和职业技能培训的资源,这些资源用到社区教育将会发挥很大的作用。
三是系统网络优势。经过多年来的建设,电大系统建成了自身独特的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如浙江广播电视大学系统建成了连接10所市级电大和59所县级电大的互联网以及宽带专用网,还有卫星电视网以及正在下延到乡镇和大型企业的遍布全省各地的办学网络,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开展现代远程教育的系统,这些都为依托电大系统开展数字化社区教育提供了基础和条件。
(二)社区教育组织架构
近五年来,浙江省依托电大系统逐步建成了四级社区教育网络,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四级社区教育网络是指由省社区教育指导中心、各市社区大学、各县(市、区)社区学院、街(镇)社区教育中心组成的办学网络。依托省级电大建立省社区教育指导中心,发挥好理论研究、业务指导、资源开发、政策咨询、信息服务和人员培训等六大功能;以市级电大为基础建立社区大学(城市大学),开展市本级的社区教育并指导县(市)社区教育的有关业务;以县级电大为基础建立县(市、区)社区学院,整合县(市、区)的各类成人教育资源,以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为依托建立乡镇社区教育中心,全面推进城乡社区教育。充分利用全省电大系统和乡镇成校为主的成人教育资源存量,建设以市、县(市、区)级电大为龙头、以乡镇(街道)成校为骨干,辐射所有社区和村庄的四级社区教育网络,投资少,见效快。浙江省杭州市、台州市、嘉兴市等地区以此模式开展社区教育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成绩。
二、基于数字化学习环境的社区教育创新体系
(一)数字化终身学习支持服务平台
依托广播电视大学系统,建设省、市、县三级数字化终身学习支持服务平台,重点围绕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以创新为手段、以服务为宗旨、以和谐社会和公平社会在教育领域的实施为目标来构建终身学习体系。数字化终身学习平台包括信息交流子平台、共享学习资源子平台、学习支持服务与管理子平台(见图1)。通过这一平台,使各类教育资源相互联结,形成既各具特色、又密切结合的共同体。整合多层次且多样化的资源,以提供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内容丰富、技术先进、题材广泛的学习资源,满足社区教育个性化学习需求;通过该平台,发布社区教育的信息和动态,社区内各种教育资源通过网络系统相互联结,形成既各具特色,又密切结合的共同体,使社区教育信息和资源充分得到共享,使学习能够跨越时间和空间,人们可以根据需要随时、随地学习。
(二)基于数字化学习环境的社区教育模式创新体系
运用新思路、新模式、新技术、新手段创建的数字化终身学习环境,形成了基于数字化学习环境的社区教育模式创新体系(见图2)。该体系主要以数字化学习中心的运作模式来整合各级各类教育资源,构建遍布城乡、社区(乡镇)、企业、部队的数字化、集成化、终身化的学习支持服务环境,探索适合社区成员学习特点的,满足个性化学习和职业人才市场需求的,以更新知识、提升能力、促进职业发展和人的发展为目标的终身学习体系。
基于数字化学习环境的社区教育模式创新体系重点目标是建立数字化学习支持服务创新体系和优质资源整合与共享创新体系。数字化学习支持服务创新体系主要从框架和过程两方面研究并解决学习的途径、方式和技术支持等相关问题;优质资源整合与共享创新体系主要从内容和机制两方面研究并解决如何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的相关问题。同时,通过对管理者、学习者和服务者的分布式、过程化的管理和透明服务,达到对学习支持服务体系中所有参与方的统一服务、动态监控以及全过程评价,从宏观上构建社会化和立体化的信息化教育服务与质量保证体系,促进数字化终身学习平台建设和数字化学习型社区的快速、健康、有序发展。
三、基于数字化学习环境的社区教育运行机制
(一)基于“一库多平台”的三级联动机制
运用生态系统理论和云技术,通过“一库多平台”形成一个整合的生态化学习环境。以数字化学习资源库为基础,采用计算机网络、移动互联网等传输形式,支持省市、县三级学习子平台,各学习子平台之间又互为补充,满足不同层次学习者的需求。学习成果可通过学分银行完成各学习子平台学习成果的认证与转换。数字化学习资源库是终身学习公共服务平台这一生态化学习体系的核心和各子平台的纽带,而学分银行则是该生态化学习体系的能量转换器。
以浙江省终身学习公共平台为例,平台提供整个业务流程的功能支撑、网络存储空间、网站生成工具、权限管理和资源交易等。各社区教育机构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向省中心申报培训项目,批准立项后,省中心分配统一的项目编号,开放权限和存储空间,作为项目发起方,培训机构可以来配置项目的具体实施流程,包括:培训的课程、相关的学习资源、培训的工作流程、教学环节的具体要求、考核方式、生成培训项目的页面、教师团队的组建、发布培训项目相关的信息等,然后依托平台功能,开展培训、管理和统计结算等。这样的运作机制,首先确保了非学历培训的宏观管理,也保证了各办学机构根据当地具体情况开展非学历教育的自主性,有利于整个平台的项目拓展
(二)资源建设和共享机制
有效建设与整合各方学习资源,推进优质学习资源的开放与共享,建构一个统一管理、高效运行的学习资源管理和应用系统,是学习支持服务体系的基础。资源整合与共享创新体系建设重点包括三个内容:即学习资源建设与整合、学习资源库平台以及学习资源应用与支持服务。
学习资源建设与整合:探索学习资源建设与整合策略、方法和来源,通过自建、引进、共建共享、改造等方式建设学习资源。参照相关国际、国家、行业标准,依托省级数字化学习资源库的建设推动学习资源建设规范化,以保证学习资源的通用性、有效性和可重用,提高网络环境下资源的利用效率。
数字化学习资源库系统:学习资源库系统集学习资源管理、学习资源评价、学习资源应用于一体的学习资源管理平台,实现海量学习资源的统一管理,支持大规模用户并发访问及高效检索。包括学习资源目录管理、素材管理、入库管理、资源应用和评价以及用户管理和信息统计等功能和模块。
资源应用与支持服务:数字化学习资源库作为底层的基础库,通过制定与各类学习平台或应用环境的统一接口标准(API),搭建资源的共享应用与服务平台。数字化终身学习支持服务平台相当于一个云计算中心,通过标准的服务接入接口为各地办学机构提供各种学习服务和共享资源的接入,提供虚拟化的软硬件基础设施支持服务。
各社区教育机构可以向数字化学习资源库上传拥有知识产权的资源,省中心对各种资源进行审核、分类、标识、存储和交换交易的协调管理,并将资源用目录清单的形式对外发布,明确资源的归属权和开放属性,其他机构在创设新的培训项目时,可以在数字化学习资源库目录清单中选取资源,也可以上传自建的资源这这样的资源建设和交换交易机制,可以确保资源的产权归属,调动办学机构参与资源建设的积极性,使得每个办学机构都成为资源建设的主体,也提高了资源建设的针对性和利用率。
(三)政府推动、典型引导、多元化发展的机制
基于数字化学习环境的社区教育需要各级政府的政策和经费保障。浙江省、市、县三级政府分别出台了相应的政策并给与一定的经费支持,积极推进数字化学习环境的构建和建设学习型社区。浙江省终身学习在线和数字化终身学习资源库已纳入浙江省教育信息化“十二·五”规划;省社区教育指导中心在杭州吴家墩、慈溪掌起镇、德清新市镇等建立实验基地,对信息化环境下的社区教育进行典型研究和探索。通过政府推动和典型引导,基于数字化学习环境的社区教育创新模式逐步得到推广,一些县、市建立了各具特色的数字化学习平台,如“E学网”、“一键通”、“365乐学网”“萧山学习港”、“99学吧”等,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态势。
四、基于数字化学习环境的社区教育模式实践与成效
通过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有机融合,构建了数字化学习环境,有效促进了优质教育资源向城乡社区输送,为广大城乡居民接受教育提供了更多的机会。经过几年的实践,浙江省已开展培训的项目达到300余个,开设培训的课程达到500多门,已培训32万余人次。
近3年来,浙江省社区教育指导中心创新基于数字化学习环境的社区教育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通过开展数字图书走进社区、建立农村书屋等活动,服务城乡居民。近些年,杭州吴家墩社区充分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加快社区数字化进展,以浙江省数字化终身学习平台为依托,开展“数字图书 走进社区”, 构建社会化、开放式的居民“看得见、摸得着”终身学习网络,涌现出一批热爱学习的个人与家庭,社区居民整体素质得到了有效地提高,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了社区居民整体素质的提高;2007年以来,依托数字化终身学习平台,开展新型农民培育大专学历教育11000多人;浙江省禁毒办、省教育厅、省人保障厅依托浙江省电大系统和远程学习平台,采用远程集中培训和课件点播相结合的方式,启动了全省禁毒师资远程培训项目,已成功举办两次。